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习题教学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灵活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旨在研究现今的数学习题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讨论对策,提出一些能够有效强化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效率
1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重要性
习题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十分重要。一方面, 通过习题教学,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不仅能够得到提升, 还能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度巩固, 解决课堂内外遇到的数学问题; 另一方面,习题教学质量的优劣也是衡量一个数学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更是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
2 现阶段我国数学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忽视了不同学生基础层次的差异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学生基础层次的差异更为明显,一些高中学生对于定理公式的掌握并不十分熟练,甚至有时会混淆其中一些定理公式的概念与性质,这就导致了此类学生在解答题目时不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或者错误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之上。究其根本,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基础知识不牢固,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 即未能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与学习方法。
2.2部分高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较差
数学学习非常讲究思考与联想,一些高中生在面对数学习题时思维呆板, 没有清晰的思考线路,不能够在给定数学题目的基础上进行丰富联想, 仅仅凭着现有的记忆去生搬硬套,这样根本无法抓住问题的本质,也是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
2.3未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由学生引导课堂
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老师并没有尝试着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数学问题的突破口, 所以很多数学问题在学生看来表面上是理解的, 实则深层次方面并没有过多地探索领悟。长此以往, 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 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2.4数学习题的选择缺乏梯度
每个班级的学生基础层次、思维反应能力与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同等梯度的数学习题对有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可能并不适合,这样就更容易导致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差距过大, 甚至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态。
3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实践中的策略运用
3.1重塑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其主人翁地位的转换,是构建高效优质数学习题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难度适中、 切合学生需求、 灵活多变的习题,来增强习题课的趣味性、 灵活性和实用性,使得教师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 逐步转变为课堂知识的 “辅助者”“引导者” ,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得高中数学习题课真正实现 “授之以渔” 的教学目标。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 将高中数学习题课的主动权放权给学生,适当增加其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例如:在练习有关双曲线的习题时,教师在讲解完双曲线的定义、 解题策略、 相关知识点后,可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 代表性高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思考和总结。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互相交流、 探讨解题时候的心得、 疑难点。这种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习题课,不仅有助于团结、 互助、 友好的班级学习氛围的构建,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的体现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2因材施教,提升学习效率
陶行知曾经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由此可见,因材施教是提升高中数学习题课堂效率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习心理和学习水平,开展层次化、 梯度性教学,从而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在学习圆与直线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做一些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方程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等基础性强、 难度系数小、 易操作的习题;而对于学习能力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思索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 并辅之以灵活性高、 发散性强的习题,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做拓展训练,圆与圆相交会是怎样的情况呢?让学生课下去寻找相关题目进行练习。
3.3培养学生思维观察能力与思维逆向能力
在数学习题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习题教学的关键,尤其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习题的特点,有意引导学生解题,在解题的同时向学生讲解有用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教习环境下扩展学习思维,减轻自身的应试负担。教师在进行习题教学时还应主动引导学生从逆向角度去思考问题本身涵盖的解题思路,让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充分地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也是锻炼学生探索思维、猜测思维的有效方法。
3.4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习题解后评析与总结
及时的习题评析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理清解题思路,温习解题过程,还能训练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加强习题评析,还应引导学生领悟习题内涵、深化习题训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深化知识层面,并逐渐锻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在习题解答后进行评析与小结时,要及时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强化指导,并令其系统化,同时对习题类型、解法步骤进行整合归纳,总结整理出常用的解题方法、一般规律及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探求更加巧妙快速的解题新方法。
3.5避免采用题海战术,注重解题方法的渗透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是利用题海战术的方式通过不断锻炼来提高学生成绩的,但是题海战术的习题练习不能完全适合所有的学生,部分学生在习题练习中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不能及时总结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只是一味地练习,最终都无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教师要有计划地选择数学练习题,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高中数学教师所选用的习题要保证足够的含金量,以质量取胜,让学生在少量习题中明确解题的基础方法,学会最核心的知识。习题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渗透解题的方法,在方法渗透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多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计算,从高考题及各地区的模拟题来看,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我们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渗透解题的方法,如类比法、赋值法、排除法、构造法、估算法、极限法、数形结合法等。
4总结
总之,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选取实用性强、 层次性多、 针对性高的数学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梳理知识体系,从而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对解题策略、 解题方法的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在解题中达到学习能力和品质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效率
1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重要性
习题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十分重要。一方面, 通过习题教学,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不仅能够得到提升, 还能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度巩固, 解决课堂内外遇到的数学问题; 另一方面,习题教学质量的优劣也是衡量一个数学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更是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
2 现阶段我国数学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忽视了不同学生基础层次的差异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学生基础层次的差异更为明显,一些高中学生对于定理公式的掌握并不十分熟练,甚至有时会混淆其中一些定理公式的概念与性质,这就导致了此类学生在解答题目时不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或者错误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之上。究其根本,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基础知识不牢固,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 即未能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与学习方法。
2.2部分高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较差
数学学习非常讲究思考与联想,一些高中生在面对数学习题时思维呆板, 没有清晰的思考线路,不能够在给定数学题目的基础上进行丰富联想, 仅仅凭着现有的记忆去生搬硬套,这样根本无法抓住问题的本质,也是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
2.3未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由学生引导课堂
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老师并没有尝试着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数学问题的突破口, 所以很多数学问题在学生看来表面上是理解的, 实则深层次方面并没有过多地探索领悟。长此以往, 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 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2.4数学习题的选择缺乏梯度
每个班级的学生基础层次、思维反应能力与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同等梯度的数学习题对有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可能并不适合,这样就更容易导致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差距过大, 甚至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态。
3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实践中的策略运用
3.1重塑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其主人翁地位的转换,是构建高效优质数学习题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难度适中、 切合学生需求、 灵活多变的习题,来增强习题课的趣味性、 灵活性和实用性,使得教师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 逐步转变为课堂知识的 “辅助者”“引导者” ,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得高中数学习题课真正实现 “授之以渔” 的教学目标。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 将高中数学习题课的主动权放权给学生,适当增加其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例如:在练习有关双曲线的习题时,教师在讲解完双曲线的定义、 解题策略、 相关知识点后,可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 代表性高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思考和总结。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互相交流、 探讨解题时候的心得、 疑难点。这种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习题课,不仅有助于团结、 互助、 友好的班级学习氛围的构建,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的体现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2因材施教,提升学习效率
陶行知曾经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由此可见,因材施教是提升高中数学习题课堂效率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习心理和学习水平,开展层次化、 梯度性教学,从而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在学习圆与直线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做一些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方程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等基础性强、 难度系数小、 易操作的习题;而对于学习能力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思索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 并辅之以灵活性高、 发散性强的习题,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做拓展训练,圆与圆相交会是怎样的情况呢?让学生课下去寻找相关题目进行练习。
3.3培养学生思维观察能力与思维逆向能力
在数学习题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习题教学的关键,尤其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习题的特点,有意引导学生解题,在解题的同时向学生讲解有用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教习环境下扩展学习思维,减轻自身的应试负担。教师在进行习题教学时还应主动引导学生从逆向角度去思考问题本身涵盖的解题思路,让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充分地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也是锻炼学生探索思维、猜测思维的有效方法。
3.4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习题解后评析与总结
及时的习题评析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理清解题思路,温习解题过程,还能训练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加强习题评析,还应引导学生领悟习题内涵、深化习题训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深化知识层面,并逐渐锻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在习题解答后进行评析与小结时,要及时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强化指导,并令其系统化,同时对习题类型、解法步骤进行整合归纳,总结整理出常用的解题方法、一般规律及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探求更加巧妙快速的解题新方法。
3.5避免采用题海战术,注重解题方法的渗透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是利用题海战术的方式通过不断锻炼来提高学生成绩的,但是题海战术的习题练习不能完全适合所有的学生,部分学生在习题练习中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不能及时总结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只是一味地练习,最终都无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教师要有计划地选择数学练习题,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高中数学教师所选用的习题要保证足够的含金量,以质量取胜,让学生在少量习题中明确解题的基础方法,学会最核心的知识。习题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渗透解题的方法,在方法渗透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多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计算,从高考题及各地区的模拟题来看,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我们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渗透解题的方法,如类比法、赋值法、排除法、构造法、估算法、极限法、数形结合法等。
4总结
总之,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选取实用性强、 层次性多、 针对性高的数学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梳理知识体系,从而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对解题策略、 解题方法的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在解题中达到学习能力和品质素养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