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的“装”和“事儿”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亲近
  清代有个文人叫夏仁虎,祖籍南京,光绪二十四年以后来到京城做官,从此久居京师,也算我们北京人了吧。清末,他在刑部、邮传部、农工商部打工。民国初又在国务院、财政部干活。他的《旧京琐记》里面写到,在清代,妇女出来见客是常有的事。不仅旗人,就是汉人也如此。见就见吧,可夏仁虎第一次来北京就碰上这样一件怪事儿——
  第一次来北京,总要见见京城的亲戚。有一回,夏仁虎去一门远亲家里串门。这家远亲听说有人来京城当官,全家集合,列队欢迎,七姑八大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八竿子打得着、打不着的,全上来啦。大家上前问寒问暖,连老夏家里的人都问遍了,问得老夏都晕了——怎么他们问的这些人,我都不知道?老夏一想,我还是挨个儿地问问这些关心他的人,是不是他们弄错啦。这一问不要紧,滥竽充数的就冒出来了。碰上一位,老夏怎么也想不起来,怕唐突了人家,就问:“您是不是姓赵?”那人回答:“不姓赵。”“姓钱?”“不姓钱。”“这么说您是孙三爷了?”“我家里根本就没弟兄。”这还是好的,还有跟他套了半天瓷,连他家里养了几只老母鸡、几只宠物狗,都问了个明明白白,最后来了句:“这位爷,贵姓?”——热乎了半天,原来是装的!
  老夏总结:京师“交际场中亦多虚伪之风”。
  北京人有个习惯,没话找话,就是不认识的人,碰上了,你也得和他招呼两句。就像那个著名的笑话,说一大清早,一位爷从厕所里刚出来,没走几步,碰上一位,上来就是一句:“吃了吗?”弄得这位爷心里那个别扭。原来北京人的这臭毛病,在清同治、光绪的时候就有了。
  
  装爷
  真亲近的人,不装;不亲近的人,装亲近。老北京人还有一种装,就是装爷。
  《旧京琐记》里有这样一则故事,说作者老夏去一个饭局,其中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本来嘛,饭局就是一种交际场合。席间,老夏认识了一位朋友。俩人这一通聊,天上地下,海内海外,能吃的,能喝的,能跑的,能跳的,除了皇上的那点事儿不能在公开场合议论之外,全白话了一遍。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位新朋友就对老夏说:“你这个朋友,我是交定了!明儿个定准我请你喝酒,别不来呀,不来就是不给朋友面子,你们大家说是不是?”老夏一想刚认识的,没熟到那种程度,于是推托说有点儿小事,可能去不了。那人一听来了情绪,“老夏,你看不起我。”老夏一看人家这么真诚,这么热情,这么亲切,多个朋友多条路嘛,只好答应了。喝过一圈酒回来,还没落座,那位朋友就凑过来,小声跟老夏说:“多喝了点,忘了,明儿个不行,我有差事。后天吧,后天没公事儿,不见不散。”说罢,一抬手,“笔墨伺候!”当时就写请柬。饭馆名、菜名报下来,都快跟满汉全席差不多了。饭局结束,两人并排往外走,还没出门,那位爷猛地一拍大腿,“哎呀,我把这事儿忘了!”老夏纳闷,这又怎么啦?“后天我们家有祭祀活动。怎么是好?”旁边有位朋友过来解围说:“朋友就是个缘分,何必着急在这一回哪?来日方长,来日方长嘛。”老夏最讨厌这种装,没好气地回了句:“我也有事,忙你的去吧,不打扰了!”从此以后,老夏见了这路人,连话都不跟他说,任你怎么白话,不嫌累,你就装吧。事后有友人跟他说:“在咱京城,饭桌上,人家非要请你,那都只是个面子事儿。不管人家怎么盛情,你都应该立马回绝,也就给了对方面子。你没坚决回绝,他就只有自己找台阶下了。”
  想装爷的人,最后装不下去,就只有装孙子了。
  
  事儿
  夏仁虎的一部《旧京琐记》,虽然很薄,却能改变人们的一些印象,并不是每种旧都值得怀,其中有些是应该拎出来猛抡一通板砖的。笔记,不是正史,夏仁虎抓到了这个特点。如果你想了解一些老北京,尤其是清末民初时期的老北京的社交陋习,那么《旧京琐记》中的“俗尚”一节,是不可不读的绝好资料。
  夏仁虎说当时京师的人喜欢玩鸟,沉溺其中,不知不觉竟成了“鸟奴”,久而久之自己变成了一个废物,是风尚之中“最恶者”。你看,今天这东西不是还常常能见着吗?一个人没事儿整天拎个鸟笼子,溜来溜去,还总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美其名曰“爱鸟”,都把鸟爱成爷爷了。
  老北京话,眼下有复活的意思,有活泼幽默,也有刻薄的。这些刻薄的语言,往往以一种事儿事儿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管考生叫“浩然子”,刚听上去还觉得挺好听的。可实际上,这说的是考生所住的房子,像个瓜。考生住里面,就像瓜里面的瓤子。老北京人就取其谐音,叫“浩然子”。老北京管落榜考生叫“豆芽菜”,为什么?因为所有的植物都是种了才长出来,只有豆芽菜不用种就长出来,所以人们取“不中”的谐音“不种”。人家费了半天劲儿,没有考中,本来心里就挺难过的。这不给人家添堵吗?
  老北京人的“装”和“事儿”总是搅合在一起的,装的时候总事儿事儿的,反过来,事儿事儿的时候又总要装。所以,你看老北京的那些爷儿相的,差不多都是孙子;而那些孙子相的,倒可能是个爷。
  我看夏仁虎的文字,觉得里面的这些东西离我们很近。如今一些上了些年纪的人,写写老北京的东西,往远了说,也就到民国,可能还是中期。有些人四处打听,以为听来的东西就是老北京了,到处都是吹嘘,好像老北京什么都好。其实你看看夏氏的这部书就知道了,老北京原来还真有不少陋习,不仅昨天有,今儿个有的还没改。不仅没改,有的甚至变本加厉了。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
其他文献
您知道 “香八拉”在北京啥地方?知道啥叫“装香蕉”?“毁容小道”是如何锤炼这帮“男驴女驴”的?如果您知道一部分,说明您爬过山;全知道,说明您已经爬了不少日子;如果您一样不知道,那得努力了,最起码说明您“奥特” 了。    咱空降,还得带个外挂    北京人再闭塞,总知道香山,从去香山公园的石条路上右拐,过香山老年公寓到停车场,开始爬山,经过几个小时的行程到八大处,再从公园下山,这个过程叫老驴遛腿新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落下帷幕,“节能减排”引起地球人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并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升温。就在“低碳”主题迅速风靡全球的今天,“低碳”作为一种新潮环保的生活模式正悄然影响着都市人的生活。  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选择“低碳生活”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最有效的方式。在众多论坛、网站上,众多网友已纷纷建立起各式各样有关“低碳生活”的小组,大秀低碳生活方法。其中低碳的“算术法”
我爱热闹、爱笑、爱乱跳,也爱神经、爱离谱、爱所有能惊着我的大小人物和故事。所以,清幽的摸鱼儿大宋食供,真不是我的范儿。  “一个诗情画意的小院,上菜上到你吃饱,老板会讲很多宋朝的故事,保准是你以前没听到的。”我又遭忽悠,被这个荒谬“偶像”的简单几句话打败了。说起这位朋友摇身变成我偶像的经过,真是莫名其妙。他一次给我出点子,再遇到保险推销的骚扰电话,就接通状态下放一边,我该干吗干吗,等着对方说累了自
2010年元旦,什刹海上结了一层扎实的冰.很多人来到这个天然的冰场上,歪歪扭扭、跌倒滚爬,尝试着滑出一段距离.就在这时,一列身着紧身滑冰服,脚蹬专业冰鞋的队伍出现在冰场上,
Kissetal.(2001)依据形态学特征、分生孢子表面的超微结构和分子系统学数据把寄生在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上的粉孢属Oidium的种鉴定为两个种,即番 Kissetal (2
他是几十个娘子军编辑的掌门人、一百多个女性作者的统帅,他创办的悦读纪更是成了无数国内外知识女性的造梦工场。侯开,这个在四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出版公司老板,用短短四年时间在文化圈里构建起一条漂亮的粉色风景线。这个年仅36岁的年轻人,已经成为女儿国里当之无愧的国王。    追求悬念的人    其实不用创业,侯开也可以过上很不错的生活。1995年,侯开从河南财经大学经济系毕业以后,就被推荐到河南省新
随着相声节目《大话逗捧》在虎年春晚的走红,“酷口相声”一下子成为相声界乃至相声爱好者一个热议的新话题。来自传统相声捍卫者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相声怎么可以这样说?而在北京一家名叫“新笑声客栈”的俱乐部里,一群靠着说酷口相声为主打的年轻人却在京城的百姓中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号召力。处于话题漩涡最中心的人叫贾玲,相声圈子里少有的女相声演员,一个典型的80后。    从“垃圾股”到“绩优股”    贾玲匆匆
徐适,1963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考入研究生班。现为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学会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一级油画艺术委员。其作品被法国、意
在北京西城区的后马厂一带,有这样的一个小区:它院子很小,你要开车进去,恐怕想掉个头出来都没可能;院子里仅有一座砖土结构的六层小楼,墙缝子里满砌的灰尘诉说着小楼它那不下
几年前,北京的小学接二连三地减少,我总以为天龙东里小学不会拆迁或合并到其他小学,因为它是一个有着上千学生的大校。  其实,我的“总以为”准确地说应是“总希望”,希望天龙东里小学永远敞开在广渠门大街,成为我京城漂泊的一个临时歇脚点。自己初到北京4年的时光都在这儿,认识的熟人也多在这儿,对它的精神皈依算是融到血液里了。离开天龙东里小学后,我只回访过一次,第二次登门却是一片废墟,学生早已分散到其他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