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计岗位零距离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jmb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建至现今,已有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里经历了多次调整修改,目前硕果累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过在全速前进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未能达到行业需求,与行业实践脱轨,导致学生毕业进入单位后难以胜任工作,用人单位需要再花时间和精力培训新人,加大了成本,造成用人单位对学校和学生失望,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与行业发展脱轨,因此,零距离培养模式更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远发展。
  零距离培养模式即理论与实践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目标培养模式,其主要内容是以住宅设计准则、园林景观设计规范以及设计市场为研究对象,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标准与行业准则、企业培养标准相结合,设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块,对现行的课程相对接,完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单一,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环境艺术设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學习情况有直接的影响,高校教师在理论基础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实践经验方面还有所缺乏,大部分教师从某个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另一个高校任教,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真正进入过专业市场,没有亲自参与设计过某一项目,这一缺陷势必影响到教学工作,重理论轻实践,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思想和眼界过于狭窄,设计作品往往只是纸上谈兵,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真正应用到现实中,学生毕业后缺乏实战经验,很多东西还要在工作中再学习,影响了工作进度,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收到打击。对于学校来说,不利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缺乏科学的多样化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陈旧,大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多是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能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过于形式化、虚拟化、重形式轻内容,少有真题。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零距离”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1、改变观念,明确专业定位,确立面向职业岗位群的“零距离”培养目标
  就全校来讲,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环境艺术岗位需求,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零距离”,实训教学的安排与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一致,达到仿真实训,实现实训教学与专业技能、素质培养、环境艺术设计行业要求 “零距离”。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转换场所,实施“零距离”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安排学生深入实习基地参观、学习。安排学生参观环境艺术设计企业的各个部门,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工作流程及各个部们分工情况等,参观企业的施工现场,了解设计工程现场施工的一些情况。邀请企业负责人或杰出校友以讲座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心路历程,心得体会,本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景,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更直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与企业“零距离”
  学校应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学校应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利用寒暑假安排到装修设计公司、园林设计公司、家具设计公司,软装设计公司进行岗位实践。同时,邀请企业实战经验丰富的资深设计师或本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通过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专业教师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丰富教学内容,避免教学照本宣科以及纸上谈兵。
  4、课堂教学与行业准则“零距离”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继公布了国家标准的《住宅设计准则》、《园林景观设计规范》,标准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研、教学及其他相关领域,这些行业标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指导性准则。深入细致地解读教学大纲和行业准则,以准则为依据,以市场为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进公司、进企业开展实践活动,了解掌握行业发展潜力和市场动向,进而促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主动去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对自己的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所以说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5、考核方式与行业准则“零距离”
  目前,学校的考核方法主要是以期末考试和平时考试(包括考勤成绩和学业过程成绩)为主,重结果而轻过程,因此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应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适当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分值,适当增加校外实践成绩,设计制定详细的考核量化标准,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检验,指导教师亲自演示过程,讲演与操作同步进行,要求学生操作前必须仔细阅读操作章程,好足准备工作,在操作过程中由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并遵循操作过程严谨标准,结果准确的原则,公平公正的给予成绩。通过亲自实践,学生更直观、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操作流程,同时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教学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美术学院的教学思想、办学特色,发展战略和学科、专业特点;做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零距离”为切入点,涉及到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运行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有利于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水平;凸显社会需求导向,以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为目标,有利于设置切合行业产业、职业岗位、就业创业需求的应用型课程。
  目前,市场上还是比较缺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为了学校和市场无缝对接,学校和市场零距离,学校必须做出一系列针对性的调整,使专业发展更具潜力,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适应岗位,在专业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高技能人才荒不仅凸显了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知识、轻技术等人才价值评判的错位,也暴露出我国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针对创新性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技能大师工作站 劳模创新工作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更加强劲,高技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当代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良好的礼仪修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加强当代学生文明礼仪修养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实施当代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和谐社会 礼仪教育 途径  一、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自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提出之后,我国便朝着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努力奋斗着。“和谐社会”随之也成为了一
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医学的进步,我国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般性传染病逐渐被控制,而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
摘要:自信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它的发展水平与个人的成败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自信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并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生由于受到批评、成绩差等各种原因而逐渐失去了自信,甚至产生了自卑心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还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本文在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差异
【摘要】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学生就业为背景,主要培养能进行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本文主要是探讨校企共建生产性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一方面提升学校专业建设内涵,促成教学质量能够适应汽车维修岗位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在教学改革、师资培养、企业经营、汽修设备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形成效果显著的办学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汽车维修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摘要:当今社会,人才最为关注的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专业人才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简而言之,一个国家如果能够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那么对行业、社会乃至国家的未来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就中职院校机械技术教学而言,就要求新形势下人们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要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实践出发,帮助学生解决时事,更好更快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机
[作者简介]:何丽娟(1988—),女,四川射洪,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硕士。  摘要:本文基于荀子思想中的天人关系学说,从而将人的主题地位凸现出来,进而突出荀子思想中性恶论、社会治理中人的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性;天人有分;化性起伪  主体性是指人在實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人是世界的中心,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