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白艺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939639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更好地体味诗词的魅力,教师一定要深谙“补白”的艺术,用合理的形式启发学生去构建诗句的完整意义,丰富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及精神内核。
  一、聚焦诗眼,紧扣主线,补出诗心诗情
  诗眼,是诗歌传神之处。如:《独坐敬亭山》,题目中的“独”正是全诗的诗眼所在,诗句里更是句句藏“独”显“独”。
  有位教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诗眼、扣住主线,使学生品出了隐含的诗情。
  师:(读题)谁知道敬亭山?(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在那里留下了很多诗篇,因此后来又叫做“诗山”)
  师: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指生读,生读得很轻很慢)
  师:为什么这样读?
  生:李白很孤独。
  师:(让学生自由练读)哪些地方让你读出了李白很孤独?(抓住“飞尽”“孤云”“独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
  师:这些景物为什么会让李白倍感孤独呢?(课件出示相关背景资料)
  师: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人看山,山看着人,闭上眼睛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师: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两个李白,分明是两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有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吗?敬亭山啊敬亭山,你又有什么话想对李白说呢?(出示: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从上可以看出,教者紧扣一个“独”字,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迅速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逐步引领学生深入文章的内核,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的补白说话,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情感外化为可感可知的言语表白,为学生营造了自由想象的氛围。
  二、链接背景,建构前提,补出情感铺垫
  要使学生了解诗词是在怎样一个具体的时代及个人遭际下创作出来的,以便于学生把握诗歌的“言外之意”。
  如:2007年10月,笔者参加浙江省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参赛的篇目是《忆江南》,在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后,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师: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白居易在杭州、苏州做刺史三年,为官非常清廉。他带领百姓修筑白堤、治理西湖和疏通河道、整修山塘,和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5岁那年,白居易因病回到洛阳,时隔十二年,江南百姓的勤劳、淳朴和善良仍然令他深切怀念)
  师: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人,江南百姓的深情厚谊……)
  师:千言万语道不尽词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
  生:江南好!
  师:谁能有个性地读一读“江南好!”(大声赞、小声叹,发自内心地咏叹)
  师:那景,那人,那情,怎一个好字了得!(引读全词)
  师:(音乐起)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词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
  在这里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补白这么一段史料,读词的层次就上去了:江南的山好、江南的水好是因为江南的人好。
  三、创设情境,联想思忆,补出深长意境
  诗歌中的许多“空白点”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如果凭借想象之火点燃情感之火,巧妙地将其变为“燃烧点”,让教师的情、学生的情、诗人的情水乳交融,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绽放得更加绚烂。如:《忆江南》一课要指导学生读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词的意境,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你能说说这两句词的意思吗?
  (2)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呢?
  (3)是啊!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艳丽,哪些词可以用来描绘这样的景象呢?(花团锦簇、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姹紫嫣红……)
  (4)(出示图片)看,这么多的鲜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对于这么热烈的场面,你们谁能用朗读来表现呢?
  (5)江面又是怎样的呢?
  (6)同学们,你们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啊。(出示图片)此时,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词人,你会怎样吟诵?
  通过上面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以使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可以把符号的语言文字化为鲜活的意境。
  四、勾联延伸,深化主题,补出情感共鸣
  为了引导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深处,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我们还可以采用勾联延伸的方法——勾联诗歌间的内在意象,勾联相关内容或相关艺术形式,勾联诗人的其他诗作或与诗人同时期的其他诗人对他的影响和评价……从而达到对诗意的有效补充。
  如:和笔者一起参加阅读教学大赛的官正华老师执教《渔歌子》一课,在课文末尾进行了这样的勾联延伸:
  师:同学们,在欣赏了这么美的景色以后,你们想回家吗?
  师: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哪!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他就喜欢垂钓的生活,是他的哥哥张松龄很担心他在外留连往返,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用的也是“渔歌子”的词牌,哪位同学愿意首先来读读?(出示: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哥哥在叫弟弟干吗?如果我来当哥哥,请你们来当弟弟张志和,看看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的问题?
  师:贤弟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为何不归?为何不归?
  生:在这里,他钓到了美丽的风景,他钓到了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
  师生对读“且须还”——“不须归”,氛围融洽,入情入境,问答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人的心志平和、寄情山水之趣。
  五、品味标点,揣摩细节,补出个性感悟
  标点符号与文字粘连配合,有时“不著一字”却也“尽得风光”。诗词中的标点符号以逗号、句号为多,但有时诗人为了表达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感,也会用上问号和叹号。教师若能巧妙地抓住这些细节,引导学生进行补白,就能激活文本灵性,为课文解读打开另一扇“窗”。
  还是以《忆江南》中的反问句教学为例:
  师:“能不忆江南”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请你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从这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词人非常怀念江南。
  师:一句词一片心,一个标点一番真情啊!如果这个地方不用问号,还可以用什么标点符号? 
  生:还可以加感叹号。因为这样读起来一定更有深深怀念的感觉。
  生:我觉得加省略号也可以。这简简单单的六个点,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江南风景,意味深长。
  生:可以问号与叹号一起用。既有深深的赞叹又有强烈的反问。
  师:好一个“问号叹号一起用”!你把这种复杂的感情读出来!
  师:同学们,这最后一句,可以加问号,可以加叹号,也可以加省略号。但是,在很多文学家和国学大师看来,最后一句加问号是最合适的。这又是为什么?
  生:因为他在这个句中加了一个“不”,这样一加就表示反问的意思,从而使表达的思念之情就更强烈了。
  “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境。”引导学生从一个标点读出了一串话,使感悟丰满、立体起来,也张扬了个性。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在重度肝硬化患者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均为Child C级,
目前,仍有大部分教师采取死记硬背的机械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复习,这种复习方法,复习量大,难以记忆,学生被大量学习内容压得喘不过气来;复习难度大,部分深奥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对复习失去信心;复习范围广,而且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背,使学生思路闭塞,产生抑制心理。  这种危害性极大的复习方法之所以延续至今,其原因主要是:1.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了解。2.教师钻研教材不深,图省力。3.有些教师片面追
目的 探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I)血管影像演变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1例成人型MMD病人6年内临床表现、影像改变、内外科治疗对比、各项化检验查指标进行分析。结论 MMD的影像特征是首先为供血动脉
目的总结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临床体会.方法采用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对18例患者20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先将微导管超选入动脉瘤内,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