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pl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务必要追求精致化教学. 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做到“三精”:即教学内容精选,讲授语言精练,教学结论精辟.
  关键词:精致化;内容精选;语言精练;结论精辟
  众所周知,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增多,但对学生的逻辑推理以及探究创造能力的要求却仍然较高. 于是,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了高中教师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作为抗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经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思考与探究,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务必要追求精致化教学,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做到“三精”:即教学内容精选,讲授语言精练,教学结论精辟. 下面通过一些典型实例作一一剖析.
  [?] 教学内容精选
  在教学内容上,选题力求针对性强,考察知识点广,具有代表性.
  1. 挑选基础性例题
  我们知道,课程目标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双基是发展能力的前提,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双基”,能力的培养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选题时,必须要思考如何选择能增强“双基”教学有效性的好题目.
  案例1 设a,b是两个共线的非零向量(t∈R).
  (1)用k表示a·b;
  (2)求a·b的最小值,并求此时a与b夹角θ的大小.
  这类题目属于平面向量与函数性质、解不等式求解知识点交汇,依托向量把函数增减性、奇偶性、解不等式等知识很自然的融于一体,既考察了向量的长度、角度、数量积等知识点,又考察了函数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等重要知识,而学生在适当的方式下进行了基本技能的训练,并能把基本技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秀枝一株,嫁接成林”的效果.
  2. 设计多解性例题
  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些旨在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多解性例题,引导学生对多解题从各种不同的知识侧面,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广泛探索与求解,比较各种解法的特点,从而增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克服单纯做题的机械呆板模式,转变为:做一题,明白一串道理,巩固一串知识,培养一串能力,掌握一串方法.
  案例3 在△ABC中,已知tanB=,cosC=,AC=3,求△ABC的面积.
  解法1:设AB、BC、CA的长分别为c、a、b,由tanB=,得B=60°,所以sinB=,cosB=. 又sinC==,应用正弦定理得c==8,所以sinA=sin(B C)=sinBcosC cosBsinC= . 所求面积S=bcsinA=6 8.
  解法2:同解法1得c=8,由余弦定理得a2=b2 c2-2bccosA,而cosA=-cos(B C)= -cosBcosC sinBsinC=-,所以a2=22 8. 因为a>0,所以a=4 ,故所求面积S=acsinB=6 8.
  解法3:同解法1得c=8,又由余弦定理得b2=a2 c2-2accosB,所以a2-8a 10=0,解得a1=4 ,a2=4-. 因为B=60°,0°·sin30°=3>3,所以a2=4-(舍去),故a=4 ,所以所求面积S=acsinB=6 8.
  这类题目属于一题多解型题,以一道典型例题作为载体,有机地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等基础知识进行了串联,达到解决一道题,复习一系列知识点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3. 设计多变性例题
  在教学中,对设计的例题不但要进行一题多解训练,而且还要引导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题引申,尽可能引申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读题思考、做题思考、做完后再思考和联想的良好学习品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案例4 (苏教版必修5第90页例3)过点P(1,2)的直线l与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当△ABO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的方程.
  预想通过此例的教学,实施一题多变的训练,其中设计了三角换元法、判别式法等多种方法求最值,从而确定出直线斜率求出直线方程,将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渗透入内. 如果我们对此例题只停留在解法的探索上,似乎兴犹未尽,继续对此例进行挖掘引申,于是将此题设计成开放题:过点P(1,2)的直线l与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当________时,求直线l的方程. 此题一出,学生的思维便活跃起来,补充的条件形形色色. 有:
  (1)直线的斜率为-2;
  (2)直线的倾斜角为120°;
  (3)S△ABO的面积等于10;
  (4)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
  (5)S△ABO最小时;
  (6)△ABO的周长最小时.
  通过此例台阶式的情境设置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个探究高潮,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的学习状态下,为学生提供了实现自主学习的平台.
  [?] 讲授语言精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做到语言精练,精心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的问题情境,从而生成紧凑、自然、高效的教学过程. 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疑问,引出递进式问题,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如:
  案例5 在讲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我选择了下述的授课方式:
  老师:谁来总结一下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学生A: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它就与这个平面平行.
  老师:这样的回答是否完整无缺呢?
  同学们纷纷讨论,多数学生没有发现问题.
  老师:大家请看教室的门,当门关上时门边所在直线与门所在墙面平行吗?
  学生B:不平行,而是在墙面内. 我明白了,刚才那个定理应该改为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通过大家逐步完善,总结出定理.这里经历了实验、观察、举例、猜想、完善的过程.
  老师:一个数学结论的得出仅仅靠猜想是不完备的,它是需要经过严格的推理论证. 那么,如何来证明这个定理呢?请看下题:
  平面外的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直线b.
  (1)直线a与直线b平行,它们共面吗?
  (2) 直线a与平面α有可能相交吗?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没有困难,那么我们怎么运用这个条件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C:既然直线a、b共面,那么就可确定一个平面.
  老师及时鼓励:非常好,我们不妨设这个平面为β,那么,平面β与α有什么联系?
  学生D:平面β与平面α相交于直线b.
  老师:看第(2)个问题,我们不妨设直线a与平面α相交,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E:和平面α交于一个点.
  老师问:这个点会落在哪里?
  学生回答:只能在直线b上.
  老师:为什么?
  学生F:因为平面β与平面α相交于直线b,而直线a在平面β内,交点只能落在直线b上.
  老师:那么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F:这样就得到了a与直线b相交,这个结论和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相矛盾.
  老师: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F:说明直线与平面相交是不可能的.
  老师:这用到了数学上的一种什么思想方法?
  学生们:反证法.
  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复习了反证法这一重要的数学方法. 所以作为一线的教师应及早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精致化教学的改革当中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的问题情境,通过精炼的问题,切实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样的讲授方法不仅解决了课堂问题,并且还让学生高效的掌握了数学思想和方法.
  [?] 教学结论精辟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经验总结出某些精辟的数学结论,用简单易记的方式归纳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口诀法
  比如在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会遇到大量的数学符号和公式,机械记忆相当困难. 如诱导公式就有六组16个等式,另外还有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降次公式,平方关系公式,倒数关系公式,商数关系公式等等,不胜其烦. 但我们经过总结,归纳出不少宝贵的结论. 如诱导公式总结为一句话“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再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图像又各不一样,为了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它的图象以及它的性质结合起来,我们编了口诀:“抛物线有四条,正向正数要记牢. 左平方右一次,焦点要看一次项”. 还有如:“函数零点方程根,数形本是同根生”等等.
  2. 图象法
  某些公式,可以制成一个图或一个表,借此,可较为轻松地记住这些公式.如倒数关系、商数关系、平方关系可以归纳在一副“八卦图”上.(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3)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3. 统一法
  数学本身是追求简洁与优美的. 初等数学中有许多公式,依靠数学手段,数学工具的发展,可以将原来较为复杂难于记忆的公式变为简单易记或较为统一的公式.
  例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的)如下: =1(a>b>0);-=1(a>0,b>0);y2=±2px(p>0)
  如果说前两个公式还有相似之处,那么后一公式实在与前两公式大不一样,但在引进 “极坐标”后,三个方程居然可以完美的统一为:ρ= .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公式,记住一个,等于记住了三个.
  当然,对于重要公理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方法还有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有心,多交流多探讨,还会总结出更多宝贵的记忆方法或结论,为我们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出一份力.
  从大处着眼: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帮助学生迈入高等学府,走向成功,是我们每位教师由衷的希望. 要实现这个愿望,我们还必须从细处着手:精选教学内容,精练教学语言,精致教学特色,提高课堂45分钟效益,为我们的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尽最大的一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正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新的力量.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在知识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对生活的关注. PISA对数学素养的阐述,明确了数学核心素养与生活的关系;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让数学知识形成、应用于生活,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生活  核心素养之所以能够为众人所认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核心素养是对已有课改理论的
摘 要 自从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使得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逐年拓展,但是,这-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类的安全风险,给用户的个人利造成极大威胁。因此,若想保证计算机的应用安全,就应当首先避免恶意软件攻击要求计算机使用者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首先明确恶意软件的危害造安全的网络运营环境,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效率。  关键词 恶意 计算机,方法 软件  一、恶意软件类型及特点  (一)主要类型  使
近日,一些视障人士走进四川省博物院,他们通过麝香、檀香、龙涎香等香料糅合稻草苦涩的气味,以嗅觉感知汉代战争的气味。在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中,视觉和听觉的重现已经有百年历史。但如何让嗅觉重现,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关山阻隔”。  嗅觉重现:钩沉你的记忆场景  嗅觉是人类的基本感官之一,负责对环境中化学输入的表征,在生物演化历程中高度保守。人类的嗅觉系统包含500万个嗅觉神经元,它们能够直接把感受到的嗅
折叠式飞行器    无需驾照,只要经过短时培训就可以自己驾驶飞行器上天,不用的时候还可以把它折叠起来,携带方便。这就是一种家用便携式自旋翼飞行器。  据发明人介绍,自旋翼飞行器是一种外观类似直升机的飞行器,通过气流作用进行自旋而获得升力,可以避免一般飞行器的“失速”危险。这架便携式自旋翼飞行器的一大特色是可折叠,折叠尺寸仅有0.5立方米。使用时只要花5—10分钭就可以把飞行器组装好。它的驾驶也很简
丁媛媛,高级教师,嘉兴市“高质量、高效率”教育教学能手,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教学能手。平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基于学生认知起点,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深受学生欢迎。工作以来曾多次获区级、街道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主持参与市、区级课题多个,承担市、区级公开课及讲座10多次,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省、市、区级奖项及各级各类杂志发表30多篇。教学理念:上高效的
单项选择包含了比较多的基础知识点,其中主要考查的是词汇和语法,但是随着每年中考一步步的改进,单选题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了。纯粹考语法的题目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在着重考查单词、词组在特殊语境中的含义。因为考生易被干扰项迷惑,从而失分。所以要注意不要形成思维定势。  在记单词、词组的固定搭配时,学生更应该注重自己归纳总结。比如哪些动词后跟动词不定式,哪些动词后接动名词,哪些动词既可以跟不定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其一,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标准,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其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最大优势,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Spades l take up leaves  No better than spoons,  And bags full ofleaves  Are light as balloons.  I make a great noise  Of rustling 2 all day  Like rabbit and deer  Running away.  But the mountains I r
[摘要]地方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地方院校法学教育应努力探索发展新的教育模式,探索开展通才教育、职业教育、诊所教育等多途径教育模式,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关键词]地方院校 法学教育 教育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民主与法治进程的加快,公众对法律空前关注,法学专业已经持续十余年成为热门报考专业,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法学教育的飞速
【摘要】《里斯本条约》对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法律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赋予欧盟国际法律人格,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并入欧盟对外政策中。但其并没有为欧盟一体化画上圆满的句号,反而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新的开始。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政府间”性质仍没有改变,《里斯本条约》的新举措有待于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关键词】欧盟共同外交 安全政策 法律机制 《里斯本条约》 欧盟理事会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