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及建议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w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的发展促使人类越来越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因此对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城市景观的各个特点中描述了景观设计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景观;景观设计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o human more and the pursuit of higher spiritual enjoyment, so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designers level also rises ceaselessly,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landscape all described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future trend of,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about this.
  Keywords: the city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人工环境,虽然广义上也属于大的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但就其作为局部的人工环境而言,毕竟与自然环境有所隔离,人们长期生活于城市中,势必要寻求与大自然直接接触的方式,如旅游、踏青;或者创设一种间接的补偿方式,这就是园林的建置。可以说,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城市占有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具有独特的生物、非生物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代谢、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质供应和废物处理等过程,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組成、结构、空间格局和动态变化特征的统一体。城市园林景观环境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1城市景观的特点
  1.1 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
  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着城市景观的自然条件、水文状况、气象特点、地表结构、动植物区系等。城市景观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特点,也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环境梦想的现实表现。在城市景观中,主要的结构成分和景观的整体格局,都是人造的或人为地配置或调整过的;多种主要生态过程,也是在人为控制或影响下进行的;城市景观的功能需要人类的维护。这些都决定了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
  1.2 城市景观的生态脆弱性
  城市景观的生态过程,主要靠人为输入或输出不同性质的能量和物质,来协调和维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变动,城市景观变化极快,特别是城市景观边际带的变化尤为明显。由于城市景观系统对人类调控的高度依赖性,城市的自然生态过程被大大简化和割裂,城市功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都很脆弱,一旦人类活动失失调,就很容易导致城市功能,特别是城市生态衰退,城市的总体可持续性和宜人性下降。
  1.3 城市景观的破碎性
  城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贯穿整个景观,将城市切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斑块,与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农田和自然植被景观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城市景观功能的多样性和城市景观人为活动的复杂性,城市景观要素斑块之间及其与城市外部之间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能量和物质流通速率很高,而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阻,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连通性,就成为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环境功能的基础。
  2 园林设计发展方向
  2.1 合理利用地利条件,科学搭配园林植物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2.2 强调人性化的园林绿化设计
  强调人性化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园林设计方面,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建议
  尽快调整、改正改善现有的不合理的绿化工程、艺术景观工程以及不科学的种植管理方式,使之更合乎生态整体协调:
  3.1 遵循“适地适树”的生态种植原则,尽量选用本土植物,对本土野生植物进行驯化。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选择树冠水平伸展较大的乔木,为道路硬质地面提供遮荫。根据住区绿地的不同功能分区考虑相应植被配置。不是植树种草就是绿化,会植树不等于懂植树,只有懂得遵循自然规律的植树,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绿化。
   3.2 努力恢复天然植被。天然植被区和天然植物种量是当今国际上考察城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生态型绿色城市不仅种类要多样,本土和天然更好。让大量的天然植物在城市的街边路旁、公园河岸、房前屋后生长起来,这是半自然型生态绿化。让天然的野花、野草、野藤、野灌木回到了城市人的身边,由此建立了少花钱、省维护、免喷药、不施肥、没污染、轻管理、景观好、有特色、多趣味的可持续的良好的城市绿化。
  3.3 减少对植物的浇灌施肥。植物栽培成活后就要停止对其继续浇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只要顺应“适地适树”种植原则,植物自身具有求生的本能。这样的生长更有利于植物根系的深展,从而根深叶茂,且减少管理与投入。
   3.4 增加灌木丛的种植品种和植量。灌木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旱、保水、保土、防风沙、降尘土、抗盐碱等优点,而且生长快、耐贫瘠、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和草本植物相比,优势相当明显:一是灌木类木本植物根系的先端部位能向土壤母质内部延伸,在吸取其营养的同时保持水土的稳定性,而且越是复杂多样的灌木群落越不容易产生表土侵蚀;二是维护管理作业量小,灌木对水、肥的需求少,适应性强;三是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明显,能缓和阳光的热辐射,使酷热的天气降温、减燥,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同时由于灌木的生物量比草本植物大,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吸滞烟灰粉尘,稀释、分解、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也较多,能更好地净化空气。
   3.5 减少地面硬铺,或是铺装透气透水性好的生态地面,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城市大面积铺设硬化地面危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不利于雨水和雪水渗透入地下以补充水源,使地下水位降低;二是会增加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地面变得干燥;三是会破坏城市的地面生态,影响树木和其它植被的生长。这些方面导致城市的环境质量和舒适度大大降低,同时也制约了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
  3.6 应将大量精力放在植物的空间塑造,弱化密集的建筑群给居民带来的压抑感。增强小区整体识别性和归属感,通过植物、标识、水景及小品来实现。
  3.7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为园林景观提供水体循环的动力及景观照明。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加强水体自净能力,丰富物种多样性。水体景观避免硬质驳岸。
  4 结语
  园林的历史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具体的形式虽有不同,但共同的目的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与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绿色环境。景观植被对于城市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大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现有的景观植被,发展城市景观植被建设,并且在做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时把城市景观植被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充分发挥景观植被对城市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不但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以实现其与规划设计达到和谐统一。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创业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相比自主创业,更多人更倾向于选择找合伙人一起创业。据统计,全世界企业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是合作经营企业。合伙制
本文对我国企业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企业价值评估是购并活动中的核心内容,然而,在我国的企业并购中,特别是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不重视企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公立医院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医疗市场的需要,更快更好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按照企业发展的模式,兼并重组已成为医院加快发展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