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主”妮娜
她长相甜美,极具公主般的贵族气质:她让很多初见的人惊诧,这个柔弱的女子和那个从十几米高空翻腾而下的健将,是同一个人?她的动作与微笑,成为很多人心中这个项目的代表符号,她是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当家花旦李妮娜,动作质量好,技术、心理稳定是她的制胜法宝。
刚到北大湖滑雪场那天,赶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全国锦标赛的女子个人预赛。透过场边小楼的观景窗看去,参赛队员个个全副武装,唯一能辨别身份的只有身上的号码布。一个队员从出发点滑下、起跳,规范而优美的两周翻转,稳稳落地……窗边有两个队员正在热身,一个不经意瞥到这么稳的动作就问:“没看清,这是谁啊?”另一个说:“李妮娜呗。”于是,她收住了惊讶,说了句:“原来是娜娜,怪不得。”
都灵冬奥会错失金牌的遗憾,在李妮娜的心里已经越来越淡了,她说:“空中技巧的偶然性很大,虽然我感觉自己发挥得不错,但任何结果都是正常的。”与此相比,2004年的第一次挑大梁时的经历却让她记忆犹新,那时几个老队员接连出现严重伤病,迫不得已,在世界杯中国站中只有她顶上,结果,用她的话说,都咸了“狂砸”一通,那之后,面对压力、面对得失,她悟出了许多。
说这番话时,李妮娜正抱着手提电脑躺在床上。一到冬天,队伍就“钻山沟”了,训练之余,看电视上网成了姑娘们的主要消遣,李妮娜总是随身携带“四大件儿”:电脑、MP3、时尚杂志、一本厚书。这几天,她正忙着“下载”,歌曲、电影、韩剧、演唱会……粉丝们在网上为她建了一个贴吧,她也时常登陆跟大家互动,ID就叫“妮娜公主”,她笑着说:“跟不熟的人我才比较文静,跟朋友们在一起,我也挺‘闹’的……”
这一点,在拍摄本期封面的那天,有了体会。“公主”拿的是一款时尚的诺基亚音乐手机,从头到尾一直处于播放状态,流行的韩文歌使得摄影棚里一直弥漫着一种动感的味道:“公主”很有镜头感,无论是野性的造型还是运动的装扮,都表现得有型有款……
有时,美貌和追捧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意味着更多的诱惑,但是领队闫晓娟这样评价她:“娜娜是一个能很好地处理这两方面关系的姑娘。”
“侠女”心心
采访期间,我和郭心心是室友。
进门后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所有东西,你随便用!”第二个印象就是她的短信声音巨大,每次一响,她总能第一时间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这两点让我把这个女孩跟头脑中那个模糊的郭心心对上了号——世界上少有的可以冲击三周台高难度动作的女选手,且成功率较高。
她的杀手锏“FFF”,是当前世界上女子选手的顶尖难度动作,就是起跳腾空后在三周的翻腾中分别完成三个360°的转体。当年,胆量过人的郭心心就因为敢做动作而受到教练们关注,有时她的动作甚至让男队员都昨舌。“怎么可能不怕?”她说:“刚练这项目时,没少摔,就算落地站住了,还经常撞到围挡的栏杆,看,这就是当年从栏杆上折过去剐的。”她指着脑门上的一处伤疤说。“刚上三周难度时就更怕了,一听这三个字心里就哆嗦。”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郭心心带着还不成熟的三周动作参赛,结果在21名运动员名列第19名。这对她的打击很大。回国后,是继续挑战三周还是像更多的女队友那样求稳只跳两周,一直困扰着她。
这时,她骨子里那种勇敢的特质凸现出来,她决定赌一把,于是摔了几百次后,她终于在2006年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然而三周台的低成功率和高风险使得她在都灵冬奥会的最后一跳中功亏一篑,但她坚定地说:“不怕,再来。如果就这么退了,老了会后悔。”
豪爽的心心在队里享有不错的人缘儿。一吃过晚饭,几乎每过几分钟就会有队友来寻求帮助。借针线的、接胶水的、修发卡的络绎不绝,心心也是有求必应,且手到“病”除。一次,队友张鑫进来,拿着手机愁眉苦脸地说:“我的手机坏了,短信发不出去,有办法吗?”只见心心躺在床上,“慢条斯理”地说:“打开后盖,掏出电池,拿着手机在床上哐哐哐用力拍三下,包好!我都是这么修好的。”结果,没一会儿,张鑫兴高采烈地跑过来说:“心心姐!你真行,真的好啦!”
人缘同样好的还有郭心心的小电杯,队员们吃腻了饭,就会偷偷来借她的电杯去煮方便面。那一天队里难得休息,我曾亲眼目睹一天之内有三拨人来借锅,快熄灯时,电话铃又突然响起来,只听清两个字“借锅”,只看见心心的一个表情——咬牙!
有天晚上,房间里总是有种奇怪的声音,心心摸黑起来看了好几次,说害怕。我“讽刺”她:“十几米你都敢跳,三周你都敢翻,这点小动静就吓着你了?”她说:“这可不一样……”也对,再勇敢,也还只是个勇敢的女孩不是?
“烧烤师傅”、队长韩晓鹏
在队里,韩晓鹏是被叫做“韩鹏”的。这一字之差也恰恰表明了在都灵夺冠后这将近一年时间里,他身上所发生的变化。
吃过晚饭,同屋的李科在玩电脑游戏,而韩晓鹏坐在床上看电视。五分钟前,楼道里有人喊:“快看中央4台!”原来,是央视国际频道的一个节目正重播他冬奥会夺冠的镜头,不过有点遗憾,他打开电视晚了,只看了尾巴。
那一瞬间对于韩晓鹏和几代冰雪人来说,都是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虽然一年过去了,这个镜头也看了上百遍了,但大家还是莫名的兴奋。
那一瞬间也彻底改变了韩晓鹏的生活。他床头的桌子上放着一摞光盘,里面刻录着这一年来有关他的报道,看着这些,他又欣慰又感慨。欣慰的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这个项目;感慨的是,做个公众人物真是太累了。采访最密集的时候,从早到晚要赶场做三四个节目,看见记者就眼晕。但聚光灯下的韩晓鹏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作为一个运动员,保持竞技状态,争取更好的成绩才是立足的根本。
8月,韩晓鹏随队赴美进行水上训练。目前他主攻的新难度动作“bFFDF”(翻腾三周中分别完成360°360°720°三个转体动作)已在水池训练成功,正等待实战的检验。今年2月,亚冬会在吉林举行,他为这场家门口的较量铆足了劲。
24岁的韩晓鹏是队里年纪最大的队员,还是队长,在小队员眼里,他扮演着大哥哥角色。在美国训练时,电视里没有中文频道,生活很单调,不知谁出的主意,来了个室外烧烤。队里的女孩们忙着洗羊肉、穿串,韩晓鹏则当起了“烧烤师傅”,根本没有经验的他趟着石头过河,竟然烤得像模像样,队友们吃后赞不绝口。大家开玩笑说:“这下你退役后肯定不会失业了。”
她长相甜美,极具公主般的贵族气质:她让很多初见的人惊诧,这个柔弱的女子和那个从十几米高空翻腾而下的健将,是同一个人?她的动作与微笑,成为很多人心中这个项目的代表符号,她是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当家花旦李妮娜,动作质量好,技术、心理稳定是她的制胜法宝。
刚到北大湖滑雪场那天,赶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全国锦标赛的女子个人预赛。透过场边小楼的观景窗看去,参赛队员个个全副武装,唯一能辨别身份的只有身上的号码布。一个队员从出发点滑下、起跳,规范而优美的两周翻转,稳稳落地……窗边有两个队员正在热身,一个不经意瞥到这么稳的动作就问:“没看清,这是谁啊?”另一个说:“李妮娜呗。”于是,她收住了惊讶,说了句:“原来是娜娜,怪不得。”
都灵冬奥会错失金牌的遗憾,在李妮娜的心里已经越来越淡了,她说:“空中技巧的偶然性很大,虽然我感觉自己发挥得不错,但任何结果都是正常的。”与此相比,2004年的第一次挑大梁时的经历却让她记忆犹新,那时几个老队员接连出现严重伤病,迫不得已,在世界杯中国站中只有她顶上,结果,用她的话说,都咸了“狂砸”一通,那之后,面对压力、面对得失,她悟出了许多。
说这番话时,李妮娜正抱着手提电脑躺在床上。一到冬天,队伍就“钻山沟”了,训练之余,看电视上网成了姑娘们的主要消遣,李妮娜总是随身携带“四大件儿”:电脑、MP3、时尚杂志、一本厚书。这几天,她正忙着“下载”,歌曲、电影、韩剧、演唱会……粉丝们在网上为她建了一个贴吧,她也时常登陆跟大家互动,ID就叫“妮娜公主”,她笑着说:“跟不熟的人我才比较文静,跟朋友们在一起,我也挺‘闹’的……”
这一点,在拍摄本期封面的那天,有了体会。“公主”拿的是一款时尚的诺基亚音乐手机,从头到尾一直处于播放状态,流行的韩文歌使得摄影棚里一直弥漫着一种动感的味道:“公主”很有镜头感,无论是野性的造型还是运动的装扮,都表现得有型有款……
有时,美貌和追捧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意味着更多的诱惑,但是领队闫晓娟这样评价她:“娜娜是一个能很好地处理这两方面关系的姑娘。”
“侠女”心心
采访期间,我和郭心心是室友。
进门后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所有东西,你随便用!”第二个印象就是她的短信声音巨大,每次一响,她总能第一时间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这两点让我把这个女孩跟头脑中那个模糊的郭心心对上了号——世界上少有的可以冲击三周台高难度动作的女选手,且成功率较高。
她的杀手锏“FFF”,是当前世界上女子选手的顶尖难度动作,就是起跳腾空后在三周的翻腾中分别完成三个360°的转体。当年,胆量过人的郭心心就因为敢做动作而受到教练们关注,有时她的动作甚至让男队员都昨舌。“怎么可能不怕?”她说:“刚练这项目时,没少摔,就算落地站住了,还经常撞到围挡的栏杆,看,这就是当年从栏杆上折过去剐的。”她指着脑门上的一处伤疤说。“刚上三周难度时就更怕了,一听这三个字心里就哆嗦。”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郭心心带着还不成熟的三周动作参赛,结果在21名运动员名列第19名。这对她的打击很大。回国后,是继续挑战三周还是像更多的女队友那样求稳只跳两周,一直困扰着她。
这时,她骨子里那种勇敢的特质凸现出来,她决定赌一把,于是摔了几百次后,她终于在2006年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然而三周台的低成功率和高风险使得她在都灵冬奥会的最后一跳中功亏一篑,但她坚定地说:“不怕,再来。如果就这么退了,老了会后悔。”
豪爽的心心在队里享有不错的人缘儿。一吃过晚饭,几乎每过几分钟就会有队友来寻求帮助。借针线的、接胶水的、修发卡的络绎不绝,心心也是有求必应,且手到“病”除。一次,队友张鑫进来,拿着手机愁眉苦脸地说:“我的手机坏了,短信发不出去,有办法吗?”只见心心躺在床上,“慢条斯理”地说:“打开后盖,掏出电池,拿着手机在床上哐哐哐用力拍三下,包好!我都是这么修好的。”结果,没一会儿,张鑫兴高采烈地跑过来说:“心心姐!你真行,真的好啦!”
人缘同样好的还有郭心心的小电杯,队员们吃腻了饭,就会偷偷来借她的电杯去煮方便面。那一天队里难得休息,我曾亲眼目睹一天之内有三拨人来借锅,快熄灯时,电话铃又突然响起来,只听清两个字“借锅”,只看见心心的一个表情——咬牙!
有天晚上,房间里总是有种奇怪的声音,心心摸黑起来看了好几次,说害怕。我“讽刺”她:“十几米你都敢跳,三周你都敢翻,这点小动静就吓着你了?”她说:“这可不一样……”也对,再勇敢,也还只是个勇敢的女孩不是?
“烧烤师傅”、队长韩晓鹏
在队里,韩晓鹏是被叫做“韩鹏”的。这一字之差也恰恰表明了在都灵夺冠后这将近一年时间里,他身上所发生的变化。
吃过晚饭,同屋的李科在玩电脑游戏,而韩晓鹏坐在床上看电视。五分钟前,楼道里有人喊:“快看中央4台!”原来,是央视国际频道的一个节目正重播他冬奥会夺冠的镜头,不过有点遗憾,他打开电视晚了,只看了尾巴。
那一瞬间对于韩晓鹏和几代冰雪人来说,都是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虽然一年过去了,这个镜头也看了上百遍了,但大家还是莫名的兴奋。
那一瞬间也彻底改变了韩晓鹏的生活。他床头的桌子上放着一摞光盘,里面刻录着这一年来有关他的报道,看着这些,他又欣慰又感慨。欣慰的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这个项目;感慨的是,做个公众人物真是太累了。采访最密集的时候,从早到晚要赶场做三四个节目,看见记者就眼晕。但聚光灯下的韩晓鹏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作为一个运动员,保持竞技状态,争取更好的成绩才是立足的根本。
8月,韩晓鹏随队赴美进行水上训练。目前他主攻的新难度动作“bFFDF”(翻腾三周中分别完成360°360°720°三个转体动作)已在水池训练成功,正等待实战的检验。今年2月,亚冬会在吉林举行,他为这场家门口的较量铆足了劲。
24岁的韩晓鹏是队里年纪最大的队员,还是队长,在小队员眼里,他扮演着大哥哥角色。在美国训练时,电视里没有中文频道,生活很单调,不知谁出的主意,来了个室外烧烤。队里的女孩们忙着洗羊肉、穿串,韩晓鹏则当起了“烧烤师傅”,根本没有经验的他趟着石头过河,竟然烤得像模像样,队友们吃后赞不绝口。大家开玩笑说:“这下你退役后肯定不会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