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编大学英语》在普通三本高校的适用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ux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1999年4月推出了由浙江大学编撰,应惠兰教授主编的《新编大学英语》。该教材一改“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把“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学模式”作为主导思想,肯定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能动性作用,并在教材编写中突出了听说读写并进。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不少高校开始采用这套新颖独特的教材。到2003年,全国就已有100多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新编大学英语》(以下简称《新编》),目前它已经成为全国通用教材。 由于得到了很多使用者的好评,浙江大学又在2003年总结反馈意见对其进行了改动,推出第二版《新编大学英语》。但使用者很快就会发现第二版《新编》改动的大都是一些形式,比如不再使用活页,改变一些单元的顺序等。其实际内容并未作过多改动。对于重点院校及一本二本院校,该教材的确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观念的改变,也对转变教学思想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不同的学校在师资、招生情况和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都不尽相同。对于普通三本院校,《新编》是否能以同样的效果服务教学呢?笔者经过近五年的实际教学,深感三本院校在使用该教材过程中有一系列的问题。“因材施教”,“因材选材”,三本院校有必要及时认清事实,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一﹑《新编大学英语》在三本院校的使用情况
  
  从2001年建校开始,我校非专业英语教材就选用了当时在很多本科院校普遍使用、由应惠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六届学生使用过或正在使用该教材。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教材是反映教学模式的知识载体,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到多种因素: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学生的整体水平与性格取向,以及教材的合理选用和利用。不同的学校在师资、招生情况和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所招收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来选取教材。四年的实践证明,对于笔者所在的三类高校,该教材并不能以最佳的效果服务于教学,在诸多方面存在弊端,甚至会对良好的英语教学起反作用。下面就从准备活动(preparation),课内阅读(inclass-reading),课外阅读(afterclass-reading)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探讨《新编大学英语》在三本院校的适用性。
  
  1. 准备活动部分(preparation)
  《新编大学英语》口语活动有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哑剧、对话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关于该单元话题的相关知识信息,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学模式。但是实践证明,在三本院校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大部分时间都是英语成绩及口语很好的少数几个同学在讲。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这是很好的锻炼口语交流思想的机会,但是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这只能是自己走神的好机会——自己说不出来,别人说的又很难听明白。在笔者所任教的近两百个学生中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认为这一部分不切实际,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这种准备活动是浪费时间。该部分逐渐成为精读课中的“鸡肋”,留之用处不大,弃之背离了教材编写初衷。
  
  2. 课内阅读部分(in-class reading)
  课内阅读部分选文多为议论说明文,在趣味性上有所欠缺是其一,而文章中大量的长句、复杂句及过多的超纲词也增大了学生学习难度,影响了他们阅读的兴趣。例如旧版第二册unit 7(新版为第三册unit 9)课内阅读Music to your gear,第13段第二句Rover, British Aerospace, Philips and Sweden’s Road and Traffic Research Institute have combined to produce a car intelligence system that they have named ARIADNE(Application of Real-Time Intelligent Aid for Driving), a sophisticated electronic combined navigation-carphone-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that takes advantage of radar to warn the driver when a collision is possible.像这种情况在第二册的unit 6, unit 7, unit 8, unit9 等连续的几个单元都大量存在。这样的文章即使在教师的讲解下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忽略语法讲解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更不用说了。
  
  3.课外阅读部分(afterclass-reading)
  设计的课外阅读文章基本都是与该单元相关的话题。其目的是扩大学生阅读量,补充和巩固词汇及语言文化知识的输入。但是在笔者所在的三本学生为主的院校却完全达不到以上目的。课后阅读文章要求学生自己完成 ,然而课外阅读文章一般都比较长,其水平也比课内阅读的难度要高很多。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想在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开始前完成两到三篇课后阅读非常困难。而调查表明,能充分完成课外阅读任务的学生只占8.8%,35.2%的学生能完成一小部分。其中有些同学反映虽然他们尽力完成阅读,但是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像第三册unit2, unit 4, unit 8的课外阅读文章,学生反映,花了整晚看完一篇文章却还不知所云。可见文章难度与学生水平差距悬殊。
  
  二、针对以上情况的对策及其效果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曾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力求克服这些情况,使《新编》能够在我们这样一个三本生源为主的院校也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但收效甚微。以下是我们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及其效果。
  
  1. 把准备活动部分改成教师指导下的小组讨论形式
  我们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先让他们在小范围内用简单的英语讨论(甚至表达抽象事物时还允许说少量汉语) ,同时教师在短时间内尽量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思想,忽略语言错误。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先锻炼他们开口说的勇气;另一方面教师参与讨论可以引导他们更多的思想表达,并且潜移默化地传授些口语知识。但是,由于没有经过口语训练,他们连基本的发音都成问题,而词汇语法又都很有欠缺,因此连正确的句子都很难说准。这样一来,准备活动时间会有两种情况出现:在活跃的班级大部分同学用汉语表达思想;在学生性格大都比较内向的理工科班级,干脆一片寂静。这种情况与三本学生本身英语语言知识功底和口语功底薄弱的实际情况是分不开的。
  
  2. 精读课堂加大语法讲解比重
  按照《新编》的编写指导思想,对于课内阅读的教学应以内容为主,基本抛开语法点和语言点的讲解。但是,在我们三本院校出现的情况是大部分学生没办法独立完成对文章的理解。学习的积极性也由此下降,从认真预习到失去信心而不愿预习。因为课内阅读的文章中有不少的长难复杂句和超纲词汇,严重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教师不得不拿出一部分课堂时间来讲解分析这些语言知识。这不仅背离了该教材的编写初衷,使教学又回到词汇语法教学的老路上,同时课堂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3. 把课外阅读改成教师半指导式的阅读
  课后阅读无论在内容、语言,还是在长度上,都大大超过课内阅读。调查显示,56%的同学无法以正常进度完成自学。因此,我们利用课堂时间对每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做大致的概括讲解;对其中语言难点进行点拨;对重点和常用语言知识加以提醒。然而,这样做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对正常教学时间是很大的挑战。对学生来说,课后阅读使他们花费过多精力不说,却是得不偿失。 时间和精力花了,却没得到相应的收获。只换来厌恶反感的情绪,也失去了阅读其他自己感兴趣或对自己有帮助的读物的时间。我们知道,要想真正把英语学好,仅仅靠教材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几本教材几十篇文章怎可能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应有的水平?他们必须从其他渠道补充大量现代的与时俱进的语言信息和文化知识。报刊,杂志,广播,影视,网络等多方位渠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他们接触最新最前沿的语言。但事实是,量大、难度高的课后阅读占用了他们大量的课外阅读时间,吞噬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对正常的英语教学活动无疑是弊大于利的。
  
  三、结论
  
   1. 英语教材应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能力,否则教材的输入量和学生真正的吸收量之间就可能出现鸿沟。虽然近年来学生英语水平一年比一年有所提高,但是与浙江大学这样的重点院校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新编》在浙江大学这样的院校使用成功并不代表它在任何院校都适用。事实上大专院校和一些本科院校的学生都反映教材偏难。 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使用该教材一年以后感觉对英语学习兴趣下降。这说明该教材对于学生基础较差的三本院校来说并不能以最佳效果服务于教学。想要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必须选择适合的教材作为载体。
  2.在实际教学中,《新编》的使用不能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编写初衷,选用该教材失去了真实意义。相反,由于使用了不合适的教材反倒使“教学法改革”成 了一句空话。要想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首先应该了解所在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其他院校成功的例子。
  3.由于在整个正常教学活动中没有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不得不在每次四级考试前对学生进行考前强化辅导。这样一来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结果师生皆感疲惫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英语教学出现课堂效果差、考前大范围强化的恶性循环。种种现象都表明,编写合适的教材服务于三本院校这个大群体成了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Corder S P.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3] 李玉先,黄敏娥. 《新编大学英语》评析[J].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2):184-186.
  [4] 史忆,卢玉萍,潘延芬. 对《新编大学英语》教材的评析[J]. 郑州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2,(3):35-37.
  [5] 张新元.《新编大学英语》评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3期.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不断的增加知识点的难度,这样教学的现实情况让很多高中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掉队”针对这样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在基础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延伸,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锻炼意识培养也开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能够丰富高中体育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的主要病原体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它主要引起仔猪的临床病理特征是呕吐、水样腹泻和脱
翻转课堂的构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很高要求,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在翻转课堂模式应用背景下,教师需要做好更加充足的课前准备,如制作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前预习使用等.但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构建优质课堂,不断引导学生发挥其自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新课改素质教育目标的需求,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个人诉求.因此,初
在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学生对于数学很容易感到厌烦,函数更是愁眉不展,但函数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且比重很大,所以对于高中函数的学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因为
本文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改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原则,最后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展开探讨,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活动,让学生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如何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以学定教,巧设疑问,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
实现了4-氨基苯磺酰胺、对溴苯乙酮和芳香醛之间的Mannich反应,直接合成了14个未见报道的β-氨基酮化合物,制备方法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收率44%~92%.通过1HNMR,13CNMR,MS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