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lu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教授,更要重视德育教育,将德育的内容渗透到数学课堂当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素质教育要求各个学科承担隐性德育的任务,数学虽然属于理科,但包含了许多德育因素,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在德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意义与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意义;特征;策略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也要加强对他们思想上的引导,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面对生活,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个性品格.很多高中数学教师认为德育属于班主任及文科的任务,与数学没有联系,在教学中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水平,没有实施德育的意识.事实上,数学也是德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学生道德意识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应当明确数学德育的意义和特点,积极探索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措施,以推动数学课程的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中數学实施德育的意义
  1.发掘数学课程育人作用
  教育家杜威认为,道德发展是各个学科首要的、共同的目标.新课程改革亦将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由此可见,德育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具有应然性.在高中时期,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分析与判断能力,处于人生的定型时期,高中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学校需要运用多种渠道,形成德育合力,推动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数学也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发挥应有的德育作用,促进高中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数学学科中实施德育,可以借助日常活动渗透相关内容,将知识与思想结合起来,从这一点来看,数学德育要比传统德育的效果更佳,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内容转化为道德情感与行为.
  2.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相比于知识层面的学习,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道德品性的成长,包括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等.而优秀的品质是无法通过单纯的知识学习养成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探索知识教育与德育的结合点,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数学课程的价值和作用进行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提升国民素质,由此可见,知识并非教育的全部使命.除去课本知识外,数学教学还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个性品质,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做好铺垫,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
  3.提升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能动过程,他们的思想、态度、行为对学习效果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应当有两层,一是认知发展,二是情感发展,教师需要把握这两种目标,才能实现教学和育人的结合,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德育体现在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课堂秩序、合作交流、师生互动、诚信考试等,教师处理好这些细节问题,就能够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数学教学质量自然会出现提升.所以说,德育的渗透,对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高中数学德育教育的特征
  1.隐蔽性
  数学中的德育属于隐性德育的部分,并不是直接为学生讲授道德意识层面的内容,而是借助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逐渐促进学生思想意识的发展.从内容上来看,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课程,并无与德育直接关联的内容,然而,数学知识的内涵具有德育的价值,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情感体验,从某种角度来看,数学知识与哲学、美学等有着微妙的联系.因此,数学学科有着德育的作用,但具有隐蔽性,需要教师细心地发掘,并将其恰当地融入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去.
  2.持续性
  在数学教学中,德育往往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与沉淀,才能促使学生思想言行的转变,让德育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一部分.德育注重的是对学生情感观念上的培育,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德育的效果难以在短期中得到体现,然而,德育一旦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使其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优秀的个性品质,就会对其形成持续性的影响,不仅利于他们当下的数学学习,还会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形成积极的影响,让学生终身受益.
  3.依附性
  在数学课程中,其德育功能需要依附于数学知识教学而存在,不能作为独立的部分来对待.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道德发展并不是认知性的过程,而是一个感悟与体验的过程.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形成的各种思想、情感,发掘数学知识之中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感受、积累与提升,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实现思想层面的提升,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数学的德育作用是体现在知识教学过程当中的,如果抛开知识教学,那么德育的价值就无法体现.
  三、高中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1.讲授数学文化历史,提升学生爱国精神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出现了在数学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他们的智慧推动了数学的进步,也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变革.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发展故事,感受数学家在探索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宝贵精神和品质.这样不仅可以拓展数学课程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上做出的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近代以来,西方科技成果对我国社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很多学生对于西方科技产品比较热衷,对于我国的科技成果缺乏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国数学史的了解,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
  例如我国晋朝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发明了“赵爽弦图”,刘徽利用割圆术得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而后,祖冲之又将其进一步推算到了3.1415926与3.415927之间,相比于西方国家早了上千年.又如《张丘建算经》中有一道关于织布的题目:“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计织三十日,问共织几何?”实际上反映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知识.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还有《孙子算经》《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关于数学的宝贵书籍,教师要适当将这些内容融入数学教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认识到中华民族在世界数学史上做出的伟大贡献,以此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精神.   2.发掘数学思想价值,增强学生集体意识
  数学课程不只是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还包括丰富的思想性内容,数学知识中反映出来的许多思想对于人生观具有启迪作用,教师在教学当中,也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是要深入分析其中的思想价值,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家庭环境得到了改善,许多学生在家庭当中娇生惯养,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他人思考的意识比较薄弱,缺乏集体主义精神,这也是当前学校德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都离不开合作,需要互相帮助配合,才能完成更高难度的任務.高中数学中的知识点虽然比较复杂,但知识之间往往具有内在联系,彼此依存,彼此影响,教师可以发掘数学知识中的这种联系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此来实施思想层面的教育,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完善.
  例如在教学“点与直线的关系”时,教师可将三种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线是由点排列组成的,与虚线相比,实线可以给人更加强烈紧实的感觉,其原因是实线中的点更加团结紧密,彼此之间没有距离.在学习关于“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圆被称作“完美的图形”?为什么会带给人强烈的视觉美感?这是由于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圆形都是对称的,圆形上所有的点都按照固定的距离团结在圆心的周边,根据特定的弧度来排列位置,所有的点都能够站准位置,团结协作,从而构建出这一完美无缺的图形.同样,在班级以及任何一个集体当中,每个人都要站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力量,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促使他们改变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主动考虑与他人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观念
  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其知识与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在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增强德育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还可以加深其对数学与生活的体会,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
  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某个超市的销售数据,让他们自主建立函数模型,并对该超市以后的销售情况进行推测,还可以对该超市后续的销售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与自己的推测结果进行比对,根据经营情况提出一些发展的建议,并针对不同商品的销售情况,提出超市的产品结构改进方案.又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我国近十年来的人口数据资料,让学生建立人口增长模型,并推测未来几年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通过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应用能力,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让他们知道在生活中做事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而是要结合实际的数据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推测,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生活观念.
  四、结语
  德育是高中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基础课程之一的数学学科,也必须要发挥自身的德育作用.高中数学教师要明确德育的意义,结合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将德育有机地融入日常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健全自己的人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贵岭.高中数学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的关键点[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4):93.
  [2]李菊红.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山东青年,2018(10):38-40.
  [3]王鑫.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1):135.
  [4]向策.教于形 德育心——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下),2018(8):227.
其他文献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要为幼儿 提供一个能够说、敢于说的语言环境。要让幼儿大胆的交流,主动的交流。目前角色游戏的开展可以实现此目标,幼儿教师也已认识 到这点,在教学中也大胆尝试角色游戏,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角色游戏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方便幼儿教 师针对这些普遍性的问题,采用相应的对策。
对江门市实行绿色信贷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当前绿色信贷实施的成效和不足,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对绿色信贷比率和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绿色信贷比率与第三产业的相关性最强,对第三产业的效果最好。从完善法律建设、加大信贷激励、促进信息披露以及加快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实行绿色信贷的建议。
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英文简写LABD)又称为线状IgA病,是一种少见的累及皮肤和黏膜的特发性或者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特征性改变是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IgA在真皮表皮交界处呈线状沉积。
2019年1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高度,特别是对职业院校在对技能型人才的培训方面提出了更加完善的保障政策,同时对技能型人才的考核方式也有了新的标准,这就势必要求各职业院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紧跟时代步伐,要不断的创新。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实施两年多以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对电子专业实习实训进行改革创新,寻求当下最适合电子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模式,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医科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相对较大。通过对其自我效能感的分析,能够对其就业意向产生相应的影响。从当前的研究成果看,自我效能感越高,医学生在就业意向方面,相对会倾向于认为挑战性指数较低。正是由于这种负相关性的存在,增强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使其更为客观的评估自我,从而科学的制定职业规划,选择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岗位。本文以作为出发点,介绍了就业意向、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医学生的就业意向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Assessment of the Hubble parameter as an indicator of the expansion rate of the universe holds a central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astronomy. From its initial estimate of about 500 km<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dot;</span>sec<s
以上海市奉贤区“环保管家”工作为例,阐述了企业“环保管家”和园区“环保管家”不同的服务模式和内容,分析了不同服务模式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途径。
2021年3月18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首届赛迪产业经济论坛在京召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在此次论坛上作了题为《“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形势展望与对策建议》的报告。针对未来5年我国原材料工业的发展趋势,肖劲松做出两大预判。其一,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在国际经济缓慢恢复和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带动下,乙烯、丙烯等短缺产品产量会继续扩大。
以2003—2017年我国省份为样本,通过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份的信息通信技术水平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信息通信技术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东部地区信息通信技术水平高于中西部,且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差距趋于缩小;信息通信技术水平呈现高值—高值集聚与低值—低值集聚的特征,高值—高值集聚的地区在东部,而低值—低值集聚的地区主要位于中西部。
The pine wood nematode(PWN),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 Nickle,is the pathogen of pine wilt disease(PWD) which can devastate forests.PWN can be of hi gh or low severity and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differences in virulence are 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