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19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格(personality),也可译为个性,“它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两大方面。这些倾向和特征不是孤立的,而是错综复杂、交互联系的。它们既同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素质一起综合构成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力量,又给人的其他各种素质打上人格的印记,使之具有个性特色。人格其自身是一个系统,有自身的层次结构,“表层结构表现为品德、爱好、信念、理想、意志、情趣等”;“深层结构表现为性格、气质、风格等”。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因此,语文学科与学生的人格发展关系最为密切。语文教育应当“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最新修订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增添的目标要求,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体现,是教育新理念的体现。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人格
  人格的培养是个长期的工作,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格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培养人格,首先是尊重人格。教师应研究学生的需求和愿望、情感和理想、价值与尊严、潜能与创造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1.1善待学生,信任学生,关注学生人格。
  教育学研究表明,对孩子完全放任自流或溺爱都是危险的,独裁专制的教育者或父母压服、控制或过于保护孩子也是极其有害的。初中生好奇心强、可塑性大,但过于限制学生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要坚持对学生“有限自由”的教育方法,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
  1.2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学生的情感,建立师生人格培养的纽带。
  以学生为中心,切忌盲目被动,无的放矢,走极端。初中生世界观、人生观尚处在萌芽阶段,不成型,人生舞台刚起步,对生活的、社会的现象缺乏鉴赏力,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心理,把握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必须营造一片“沃土”,创设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大家庭的温暖,感受集体主义的力量。如组织每学期一度的语文周,每月一次的语文沙龙,每周一次的兴趣小组活动,并组织学生智囊团,拟定活动事宜,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深化师生的情感,坚定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意志。
  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然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把传授知识看得很重,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不好是学生的素质、能力低,而很少反省自己,忘记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往往会去模仿,仿效是初中生特有的现象。
  2.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养,注重教师人格的自身完善。
  考核是教师对学生知识、能力情况的全面检验,但新课改要求教师控制考试次数,我就改变传统的做法,将每单元一次的检测改为学生自愿参加的小竞赛,竞赛卷设置梯度,学生可自主选题。在试卷的右侧留有反馈栏,并设奖励分,学生可以就竞赛内容“评头论足”,借题发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打破了考核的单向性,增加了考核的互动性功能,学生可以考“试卷”、考老师。学生给“试卷”出题,给老师出题(尽管有些题显得稚嫩),从而引发师生的思维冲突。学生从考核中解决旧的问题,同时又产生更多的新问题。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当有民主精神,善于换位、倾听、包容,努力完善自身人格,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人格的学生。
  2.2注重教师言行,规范教师行为,发挥教师人格的熏陶作用。
  从课堂教学的过程看,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必须通过言行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传递、反馈,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的个性的熏陶感化,还是引导学生思维、记忆、分析、总结等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师的言行、性格、志趣对学生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表率的作用。
  语文学科的教学不仅要体现出它的工具性,更要体现出它的人文性。譬如,教师引导学生对优秀散文、游记、诗词的理解、品味,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和劳动人民的感情;而对鲁迅的杂文、范仲淹的散文、文天祥的诗歌等作品的分析讲解,又可培养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激发起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深刻地理解《竞选州长》《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等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的主题实质,能于无形中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读,充满激情的讲解,会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也就体现了“文”与“道”的自然和谐的统一。油水分离,非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应当指出,迫于中考压力,受应试教育的束缚,相当数量的教师眼睛盯着的是中考出题动向,心中想的是中考模拟题。表现在阅读教学方面,重单纯知识讲授和记忆,重语文技能训练,将引导学生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线索,分析文中人物的思想、观点、感情、品格、精神、气质等人格形象特点放在次要的地位。背着沉重的中考压力包袱,戴着应试教育锁链的教学,是绝对不可能达到为学生树立理想人格形象之效果的。
  3.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情感,完善学生人格
  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不是单纯靠知识的灌输就能奏效的,环境的熏陶也很重要,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对铸就、完善学生人格很重要。
  3.1加强创造性阅读,培养创造性人格。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创造性阅读是指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读出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它超出作者的本意。创造性阅读能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作品中没有的东西,得到更丰富的体验与感悟。这种在阅读中融入自我感受的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却教其无疑,至此方得长进。”这里朱熹告诉我们读书必须学会质疑才能进步。因为质疑,必有思忖;因为思忖,必有发现;因为发现,必有创新;而有创新,就是创造性的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鼓励学生质疑并巧妙引导,就能在学生思维平静的水面上激起一连串思维的涟漪,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文本的目的。教师应让学生在知识的空间内摔跤、滚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自己的错误结论中获得教训,从而达到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3.2尊重学生劳动,注重学生自我评价,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
  追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人格化的教育。最早的教学著作《学纪》中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谓之大成。”《大学》中又有:“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论是《学记》中“辨志”“敬业”“亲师”“取友”“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还是《大学》中的“仁”“敬”“孝”“慈”“信”,其实质上都是一种人格教育,它们都将这种人格化作为教育包括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切实做好“好好培养”学生人格的工作。
其他文献
期刊
MD型钢丝绳探伤仪是采用无损磁检测原理并结合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制而成的新型钢丝绳探伤仪,它能够监测出钢丝绳因磨损、锈蚀和断丝等原因造成的各种损失,并且可以对检测数
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意产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发展理念,而是一个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景况。创意产业引发的热浪正以前所未
本文研究主题为利用工程物资采购管理来推进工程进度的管理。在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施工建造的依据性和客观性,设计进度和施工进度往往被列为重点进行控制,但作为工程施工前置工
我们学习书法的手法可以是传统的,但我们对书法的理解与认识可以是全新的,我将此喻为“新瓷老酒”。王铎与八大山人在继承“二王”、发展“二王”书风方面有着自我的理解与建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全球贸易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球航运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各家航运公司纷纷增加运力,抢占航运市场。但是随着2008年世界金融危
我国的教辅市场总额估计高达600亿,其中,民营策划和发行机构涉及此领域的占60%,一个硕大无比的市场,发展却很不规范,品种泛滥,成本加大,退货率高,利润锐减,加之”农民书商”社会责任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带我去未来rn迈克尔·坎宁安说过:“一个人对幸福的全部的感受,就蕴藏在一个吻和一次散步,就在对晚餐和读一本书的期待之中.”rn然而,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时,我并不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