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排场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nmzha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但家境并不富裕。人们称他为康南海,但他家在广东南海县丹灶苏村只有一套八十来平方米的房产,据说康南海30多岁前多半生活在这一厅两廊两室的房子里。40岁前,他在广州花埭买地建了一套别墅,连同曾祖父在广州购置的“云衢书屋”,算是在大城市有了两处房产。
  跟很多传统文人不同,康有为走了一条特立独行的道路。一般文人不敢脱离体制,但康有为无所谓。这跟他的家境或学殖有关,即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不富,但也不像寒门士子那样热衷于体制的功名;这样家庭出来的子弟反倒最具革命精神。21岁时,康南海开始接触西方文化。33岁时,他在广州租了一处房子,创办“万木草堂”,开始聚徒讲学,宣传改良变法思想。
  40岁时,康有为开始了流亡生涯,他的家产被抄没了。他得以避免谭嗣同等人流血的命运,得益于光绪皇帝的保护。经过“十一次死里逃生”,康有为到了加拿大,他的演说才能在华侨面前发挥得淋漓尽致。华侨们希望祖国强大起来,他们深知,祖国要强大,必须要变法。康有为抓住了机会,他是华人社会变法的勇士、领袖,他说到光绪皇帝的遭遇让人同情不已:“(皇上)所(索)鸡粥而不得……”他说到西太后的专制令人切齿:“三十年来之积弱,我四百兆同胞兄弟之涂炭,皆由西后一人不愿变法之故。”他说到中国的未来又让人振奋:“外之合海外五百万人为一人,内之合四万万人为一人,其孰能凌之?”
  康有为从身无分文的变法革命者、流亡者摇身一变成为拥有巨大资源的雄才霸主。他的空想一旦有人落实起来,也会变成巨大的生产力。他曾经如此“空想”:“若海外五百万人,扯算计之,每人能以烟酒之余,人捐美洲银五圆,合中国银十圆,则有五千万矣。先开银行,印银纸行之,可得一万万零二千五百万矣。以三千万办轮船,以三千万办铁路,以三千万开矿,以五百万办杂业。他日矿路轮船有股份者分利无穷。以三千万办一切救国事,以养才能之士、忠义之人,立国体以行之,则中国立可救矣。”他还许诺:“苟救得皇上复位,公司中帝党诸臣,必将出力捐款之人,奏请照军功例,破格优奖。”“凡救驾有功者,布衣可至将相。”保皇会前后共建立总会11个、分会103个,会员多达百万之巨。这在今天都是一个奇迹。保皇会总局设在香港、澳门,康有为任正总会长,梁启超、徐勤任副总会长。
  保皇会用股份制的方式,向华侨出售股票、募集资本,创办“广智书局”和后来的“新民丛报社”。梁启超则以提供文稿为由,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仅1902—1903年间,梁启超就分得“新民丛报社”的红利上万银圆;约合今人民币百万元左右。类似的事业、企业不止一种,如1903年,康有为发起成立了名为中国商务公司的股份制公司,总局设在香港,在广州、上海、横滨、旧金山都设有分局,并先后开办了十余家企业。他的声名如日中天时,连孙中山的哥哥都向他的保皇会捐款。
  1906年初,康有为了解到墨西哥办银行很有利,就到墨西哥办好了开办银行的手续,有人劝他投资地产,他就投资十万元购买若干地块,地块果然涨价了,康有为舍不得出售,结果墨西哥房地产泡沫破灭,康有为几乎血本无归。
  类似这样的事极多。他的摊子大、排场多。但他是保皇会总会长,他可以任意支配善款。当新民丛报社亏损时,他向梁启超保证解决他和家人的生活费,问梁启超需要多少钱?梁回信说:每年费用3000银圆。康有为立即拨付,给梁启超本人3000银圆、给家属1000银圆、给梁的兄弟学费每年1000银圆,共计5000银圆。仅1907年,康有为一次就从保皇会的善款中挪借13000元给梁启超做党务活动费,并决定每年给梁启超4000元、麦孟华3000元做安家费。
  这样的保皇会注定被华侨和社会抛弃。只是康有为并不反省原因,他离世前还感伤道之不行,“草堂万木草萧萧,吾道何之离索遥。”
  这种悲壮也会成为得意。56岁的康有为回国时,他已经被人们视为保守派了。他请吴昌硕为他刻了一枚印章,文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他的事业没有起色,弟子叛出,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分崩离析。但他个人的家业却日渐大了起来。
  1921年,64岁的康有为在上海愚园路自购地皮10亩,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住宅,取名“游存庐”,即通称的“康公馆”。康公馆筑有两幢西式楼房,康有为在其中开办了“天游学院”;康公馆内还有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延香堂”、一座传统形式的平房“三本堂”。院内有大池塘、假山、各种植物动物:有从日本买来的樱花400株,从苏州买来的红梅数十株,有桃花400株,还有罕见的开绿色花的梨树;两只孔雀,一只猴子,一头麋鹿,一条驴子,大池中游弋着500尾大金鱼。
  康有为被今天的年轻人称为“房叔”,他在晚年购置了几处别墅。杭州的“一天园”,上海莹园,青岛“天游园”,据说占地分别为30亩、15亩、9亩。如果戏说这位“康圣人”,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位谋国不成谋家谋房有成的康叔。他的家业之大也超乎今天年轻人的想象力:他先后有6位妻妾,6个子女,日常侍候这些老爷太太、公子小姐的有10多个女仆、30多个男仆、厨师,据说还雇有两个头卷白布、满脸络腮胡子的印度人为其看门。平时来康家的门生故旧和食客,少则10余人,多则30余人。
  排场大,花销大。大米一项,平均每4天就要吃掉一石(176斤);每月单伙食费就要花费400银圆以上。雇员每人月薪平均12银圆,共计每月支付工资500银圆。康有为自己的花费如电报费每年就达上千圆。有人为康家算账,每年大约要花掉两万银圆,合今人民币百万元左右。这种消费能力,在今天至少也是土豪级别了。
  徐勤和梁启超在《致宪政党同志书》中曾称颂康有为:“先生以国为家。夙不治家人生产作业,每遇国难,辄毁家以图纾救。居恒爱才养士,广厦万间,绝食分甘,略无爱惜。”这话说得漂亮。康有为有过“以国为家”的阶段,也有过“以家为业”的晚年。他的事功和人生至今未被人们认知,因为他的事功和人生显得大而无当,后人难以担当。
其他文献
“疾风知劲草”是佳能(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最喜欢的一句中国谚语。  常常,小泽秀树会用这句谚语鼓励自己和身边的人。因为他觉得,人应如同“劲草”,如果是弱者,很可能被暴风骤雨吹走,或者被吹倒。只有真正的强者,虽经恶劣环境的锤炼,却会越来越强。  一直以来,小泽秀树希望自己和员工都能成为越来越强的“劲草”。不过,当再一次与危机不期而遇,这位营销高手笑言,自从说了“疾风知劲草”这番话
互联网快车奔跑之时从不等人,从教育企业进入互联网,到企业主动加入互联网,再到企业充分利用并依托于互联网,互联网营销已悄然跨越三个时代。与此同时,国内互联网营销管理服务商在这个进程中也正在激烈地厮杀。  战场中的强悍者必为拼命之人。刚从北京回到山东的中呼信息总裁谢良波,在打理完公司事项后又要匆匆赶往北京去和投资人沟通,两天后还要飞往美国斯坦福去学习,这样的节奏让中呼在战场中总是能快人一刀,而谢良波极
息差时代行将渐去,大如“恐龙”的银行会一夜倒闭吗?  大的好处其实也显而易见,可以“跨界”,可以“无所不能”。就如同国泰君安董事长万建华对《英才》记者喟叹:“银行都设了投行部,怎么不给券商一个商业银行部做做?”  现在,即使在一个羸弱的市况,银行的投行业务也会保持一副丰腴诱人的品相。从商业银行对于投行业务的大张旗鼓,不难看出它的心思——投行业务已被视为一条重要的业务线和战略盈利点来对待。  那么,
前几天将U盘插到电脑后双击无法打开,紧接着双击所有驱动器盘符都没有办法打开,试验以后发现只有使用资源管理器可以打开。
“我是在身体层面练太极,马云是精神层面练太极,他境界比我要高。”话说得兴起,郭广昌盘起腿来坐在“太师椅”上,时不时嘬上一口普洱茶。  上海复新东路复兴商务大厦12层,郭广昌的办公室旁边是一个偌大的休息厅,由中式屏风隔出一小块茶休区,另一边的大片空地据说就是“老郭”和复星员工练太极的地方。  或许是修练太极的缘故,与三年前和郭广昌的对谈相比,《英才》记者感觉不同的是,彼时郭广昌是一个精明透顶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