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组诗)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oe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梧 桐 古 道
  从阿尔勒到圣雷米
  这条古老的乡路 梵高一定走过
  如今高大的法国梧桐遮住了盛夏的阳光
  七月里口吃的蝉鸣
  断断续续地鸣响在一片金黄和苍绿中
  向日葵盛开
  紫色的薰衣草已接近了尾声
  有人说莫奈的画中是有温度的
  不 不仅是温度
  它们打动我的还有画幅中明净如水的阳光
  和晚年挥洒自如的浑然天成
  而文森特·梵高呢
  在普罗旺斯的晴空下
  丝柏的绿焰 鸢尾花的梦境
  即将飞翔的橄榄树
  麦田金黄 幽蓝的夜空布满了璀璨的星星
  那座重新修复过的精神病疗养院
  在圣雷米七月的光芒中依旧是阴郁的
  是梵高用毅力
  让一颗心燃烧在所有的画布中
  圣雷米 一座普罗旺斯的小镇
  那条从阿尔勒通向这里的林荫古道
  两侧是耀眼阳光下的田野和村庄
  已经一百多年了
  我看见那个失去了高更友谊的
  失魂落魄的梵高
  在这条乡村古道上踟蹰而行
  而那连缀成片的绿荫
  并没有遮住他源于心底的光明
  秋 日 将 临
  在唐招提寺
  我看见竹林和鉴真的陵寝
  而东山魁夷的海涛和旭日
  隐蔽于一所庭院的深处
  那么平和的风
  还没有吹红塘边的枫叶
  丽日下的雏菊
  预示着秋日将临
  隔着一片竹篱
  我看见一只淡蓝色的蜂鸟
  悬停在一朵芙蓉花上
  弓着小小的尾翼
  细啄探进花蕊
  专注地像一个小小的仙子
  一个仍有理想和希求的人
  在一座心中的寺院
  听海涛在远处层层地涌动
  东渡的智者以沉默唤醒内心
  和风吹送着花香
  我轻轻走过
  同样嗅到了蜜的芬芳
  牛 郎 泉 镇
  从格拉纳达到科尔多瓦的山中
  到处回旋着西班牙谣曲的梦境
  从牛郎泉镇走出的那个少年
  穿过安达卢西亚的绿
  绿色的肌肤 绿色的风
  他看见古巴姑娘金黄的乳房
  和少女们银子般清凉的眼睛
  那有着两条粗重蚕眉的少年
  坐在牛郎泉镇的小广场上
  面对着故居的白房子
  下午五点钟的阳光依旧那么灿烂
  他的坐像投下淡蓝色的影子
  下午五点钟是斗牛场上最激情的时间
  下午五点钟也是死亡开始的时间
  那首献给梅亚斯的挽歌
  充满了令人心碎的哀伤与深情
  诗人仿佛预言了
  1936年那个更为残酷的夜晚
  在格拉那达的牛郎泉鎮
  在下午五点钟
  沿着西班牙谣曲的梦境
  我们寻访心中的诗人
  骑士的长矛 斗牛士猩红的斗篷
  小黑马 大月亮
  吉卜赛的深歌伴着橄榄林的悲风
  “黧黑的少年 你卖的是什么
  先生 是大海的水 那苦涩的眼泪”
  在格拉纳达的八月
  原野赤裸 草场金黄
  一个让我们心怀梦想的诗人
  将理想和生命 都撒在了这片热土上
  注:“绿色的肌肤 绿色的风/他看见古巴姑娘金黄的乳房/和少女们银子般清凉的眼睛”“小黑马 大月亮”“黧黑的少年 你卖的是什么/先生 是大海的水 那苦涩的眼泪”等取自洛尔迦的谣曲。
  圣十字湖·清晨
  灰绿 淡紫 金黄的山地中
  圣十字湖是一块令人心醉的蓝
  一座依山而建的小镇
  我们将它法语的拼写译为“泊得湾”
  一座开满鲜花的乡村酒店
  窄小的楼道里摆放着几只草编的灯盏
  黄色调的早餐厅中
  暖蓝色的桌布如几片温润的海
  清晨 湖边的石凳上
  一位母亲微笑着
  送她的孩子们登上了岸边的游船
  一对老人 挽手站在橄榄树下
  湖面上的霞光映红了他们的脸
  小镇教堂的晨钟响起
  我们在半山路上沿湖而行
  刚刚升起的太阳
  把闪烁的金箔散满了半个湖面
  圣十字湖·正午
  太阳悬于我们的头顶
  圣十字湖静得仿佛能听到它的心跳声
  普罗旺斯在七月的阳光下
  还是枯燥的口吃的蝉鸣
  还是梵高永远不会消失的金黄的梦
  还是年年献出的薰衣草紫色的芬芳
  法国南部乡村的夏日
  道路蜿蜒 绕过丘陵上碧色的葡萄园
  它们像那些河流一样
  条条通向阳光下蓝墨水般的地中海
  六月,在布拉格
  起伏的山峦上森林苍郁
  大提琴的忧郁犹如乌云般涌起
  那些红色的屋顶 昔日的王宫
  还有整个中世纪的往事
  沉重得足以压弯了人们的心灵
  尽管伏尔塔瓦河静静地流淌
  天空的雨 时落时停   六月的布拉格依旧让我的心头无法安宁
  在古老的查理大桥上
  那些黑色的石头雕像见证了多少历史的瞬间
  他们是否也满含着米兰·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的感叹
  布拉格之春的冷风是怎样吹过了大地
  天鹅绒革命者的心中 何时燃起了
  永不熄灭的灯盏
  在这座古老和曾经无比辉煌的城市
  人们在阵阵小雨中匆匆而行
  在那些用石头铺成的陈旧路面上
  曾走过了多少王公大臣 武士 学者和百姓
  还有 那个从黄金小巷幽灵般溜出的卡夫卡
  他的那只大甲虫映出了人心的扭曲与变形
  布拉格 这中世纪古罗马帝国的首府
  伏尔塔瓦河在静静地流淌
  当我看到它时 为什么
  心中依旧蓄满了怀念 无奈与忧伤
  哀 伤
  秋日的第聂伯尔汹涌奔流
  伏尔加河依旧呈现出列宾时代的一片苍凉
  为什么我心中总会有一丝由衷的哀伤
  尽管经历了那么多残酷的年代
  但他们波浪般的一个又一个地涌现
  哀怨沉入了血液
  坚韧 厚重地积淀为金子
  是他们铸就了一个民族永恒的光芒
  我心中回荡着柴可夫斯基
  肖斯塔科维奇沉郁的乐曲
  我心中默诵着白银时代隽永的诗句
  尽管铅灰色的天空覆盖着广袤的原野
  狂风吹来了西伯利亚的寒流
  套鞋上沾满解冻期的泥浆
  乌云再次化作了永恒的流浪者
  烧焦了的木头在四一年的雪地上
  在日瓦格医生和古拉格群岛作者的笔下
  我们看到了那么多满含忧伤的面容
  大熊星在黎明的天空冰冷地闪烁
  我想起寻找金羊毛的少年们
  毫无顾忌地打开了探索未来的狂想
  但我心中总会有一丝由衷的哀伤
  作者简介
  林莽,生于1949年11月。1969年到河北白洋淀插队,开始诗歌写作。白洋淀诗歌群落和朦胧诗的主要成员。著有诗集《我流过这片土地》《永恒的瞬间》《林莽诗选》《秋菊的灯盏》《記忆》、诗文集《时光瞬间成为以往》《穿透岁月的光芒》和《林莽诗画集》等。现任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新诗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作协理事,《诗探索·作品卷》主编。
其他文献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十年来,我常常思念父亲,每当回想起父亲苦难辛劳的一生,总不免悲伤。  他是一个做事极其认真的人。无论是集体生产,还是包产到户,他从来对于各类活计都是一丝不苟。计划经济时期,吃的是大锅饭,不少人都会想法子省力气,父亲领的是牛耕、伐山木、割松香等山乡农村最苦最累的活,但他讲求“慢工出细活”,起早摸黑,从不敷衍。落实责任田后,父亲保持不紧不慢的做事风格,无论农忙农闲,还是双夏秋收
三环快速路的隧道口两边矗立着几幢红砖楼宇,楼不大,但很精致,透着民国建筑的韵味。这里曾经是福建协和大学所在地。庚子年夏天,我徜徉于校园旧址的小道,一边端详这一座座经过百年岁月侵蚀,有些破旧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校长楼,一边聆听这座大学的故事。  寻找这座大学,颇费了一番周折。车往马尾方向开,在快安打了好几个转,询问了一些当地群众,回答也是模棱两可。后来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福建协和大学的部
山塘离德俊所在的镇比较远,中途要换三班车。那些开往山塘的巴士像是几块废铁。一路上,德俊不时地听到几块废铁上下敲打的声音。其他乘客似乎毫无感觉,他们不是昏昏欲睡,就是在闲聊着周边的一些八卦新闻。  让德俊印象很深的是,两个戴着斗笠的中年女人在评点着早上即将相亲的一对男女,男的是城里的,女的是山区的,按照她们的思路是男的是剩男,长相一般,学历平平,但家境不错,而女的长相不错,可脾气比较犟,原先还谈过恋
“他睡着了……”或者说:“他走了……”这是我们乡间的村民指一个人离开尘世的婉转说法。倘若他是睡着了,那么是否意味着死亡就是睡眠的延伸?倘若说他走了,那么是否意味着死亡就是奔赴另一个地方?而这样的路还要赶多久?“他们要在睡前赶几里路”(弗罗斯特),而在长眠之后他们仍得赶路:长眠并不等于“行人止步”。因为年幼无知,小时候我对非具象的死亡并未产生恐惧,我所恐惧的是那些躺在自家门板上的死者(以前乡间尚未通
无法和解的“冬”  时间并不是治愈创伤的良药,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就是明证。男主人公李·钱德勒(Lee)的伤痛一直没有被时间治愈,连痂都没结,反倒像堆肥,时间越流逝,就沤出越多的负疚、自责与伤痛。  因为Lee觉得自己是“凶手”,是“罪人”,只有在时间里放逐自己,才能减轻自己的“罪行”。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个小地方,也是个鬼地方。如果冬天死了,要等到春天才可以埋葬。因为极度寒冷,冰冻的土地,坚
“文学如何想象未来?”当我敲下这行语法简洁、表意明确的问句时,颇为神奇的是,它的实在意蕴,即那种想要向自己与读者发问,想要就此打开思考新疆域的冲动,完完全全被不停闪动着的屏幕光标碾压了。我必须承认,自己全部心神都凝于光标的闪动。换句话说,我其实没在问,即便看起来有十万分的真诚,但事实上,我只是在闪。意义消散于被科技,被二进制,被微软所制造并弥散于时时刻刻的那种“绝对自由”,那种可以毫不费力地穿梭于
昌政是诗人,也是诗评家。作为诗评家,他能将诗评写出诗意和韵味;作为诗人,他又能践行自己的诗学主张。“写诗是一种找寻或发现,类似参禅。”他关注着人生,也把眼光投向自然,但总能在平凡事物中有不凡的发现。  且欣赏《昌政诗选》的诗篇:风吹芦花,“使天空亮出无数细小的翅膀”,而暮色苍茫,不由惊叹晚秋,芦花恰似“纷纷的白发落了下来”(《临风》)。由芦花想到纷飞的翅膀或雪花,是常见的联想,喻为白发却是独到的发
更多的时候  更多的时候,生活平静  如深秋之水,越发清澈  带着历经劫难的安宁,映照出  自然原有的色彩,收获或者凋谢  顺着你曾努力过的方向  不必叹息和哀伤,时光不能时时  舞出花红柳绿,更多的时候  日复一日,寡淡,隐忍,但我更愿意想象  皆如行云,流水,所有印迹  都长出草长莺飞,春光般  流光溢彩  要先于春天沉寂下来  要先于春天沉寂下来,惊蛰  在体内就好,要学会  在鼓荡的风中不
界 江  一条大江隔着两个族落,左岸是俄罗斯,右岸是雪水温。  我和一些朋友说,有空儿的时候,到我老家雪水温村这边来吧,我们一起走一走黑龙江。  这条大江水脉丰盈。我在水边长大,一直也没搞清楚,这些水是从哪里流过来的,日夜不息。少年时代,有位苗姓同学家境殷实,体育课上,竟然把卖冰棍的推车引到操场上来,打开盖子,喊全班同学来随便吃,吃多少根都行,他埋单。他家是乌拉嘎金矿上的,于是我和苗同学特别好。
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构成的复杂版图,散文诗可以说是一个颇不受待见的文类。它基本上处于一个被小说、诗歌等主流文类挤压的逼仄空间中,自然难以扩张自身的话语领地。然而,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轫以降,一代又一代的散文诗作者却为了这个新兴文类能够真正实现艺术上的自主与独立,从未停止他们执著的实践和探索。和早期新诗写作一样,这种实践和探索也多方借鉴外国现代文学。早在1915年,刘半农就用文言翻译了屠格涅夫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