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如何融入中国梦的内容与方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Wi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梦”的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如何将农村初中德育教育融入中国梦的内容和方法是目前和今后农村德育教育的首要教学任务,德育教育需要紧密与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必须注重德育教育回归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本文结合农村初中生正确的三观,解释了“中国梦”的理论概念,提出了如何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将“中国梦”融入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之中。
  【关键词】 中国梦 农村初中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014-01
  0
  “中国梦”包含了“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思想,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内容,势必会成为今后引导我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指路标。在全国掀起了“中国梦”学习热,教育部也随即颁发了《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农村初中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德育教育是为了提升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素质,使得学生肩负起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责任。
  一、“中国梦”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概括和理论升华
  展望历史,回溯至18世纪末期,在历史上我国一直处于世界的前茅,遗憾的是,从欧洲文艺复兴以后,我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到了19世纪中期,西方侵略者用尖利的刀枪硬生生地打开了国门,我国人民从此进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自此,中華民族开始为了复兴之路不断地艰苦探索,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被一促即发,百年来,成千上万志同道合的爱国人士奋勇抗敌,抵抗着外来侵略者的挑衅。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我国的人民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崛起不懈努力,在爱国精神的鼓舞下,诸多仁人志士们开始了中国伟大复兴之路的苦苦追寻。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选择了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获得了理论上的突破。第一次是毛泽东思想,引导我国人民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伟大的新中国,之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是邓小平理论,总结了建国之后的经验教训,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国情结合,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我国人民凭借着团结的力量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将“中国梦”融入初中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中国梦”融入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中国梦”是中国5000年来历史文明的精华,具有深厚的历史蕴含。对我国为了完成伟大复兴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对于农村初中德育教育来说,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师生还原历史现场,尽可能地去呈现历史的真相,获得更多真实且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在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法:
  通过历史的图片、电影和电视等在学生面前还原历史事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和震撼。“中国梦”是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需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进行德育教育,把“中国梦”的内容贯穿于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农村初中德育教育教师需要抓住农村初中生有梦想、有期待、不甘平凡的心理特点,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的三观,不断强化“中国梦”德育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和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中国梦”的德育教育之中。
  在农村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用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族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在如今和平时期,民族精神又有了新的定义,例如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表现,其中载人航天精神表现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三观,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对于未来和人生的看法,让学生在学习德育的课堂之中深刻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以及对自己三观的正确引导作用,强化农村初中生对“中国梦”的深刻理解。
  (二)“中国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参与式教学方式相结合
  我国农村初中学校长期以往把德育教育作为知识来进行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内化,而德育的内化必须体现出农村初中生的积极参与。参与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之上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分享生活中快乐和悲伤的事情,学会发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远离因生活的困苦产生的消极心理,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参与式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疏导能力。农村初中德育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因为其最终目的在于德育的内化,做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最本质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领悟,而不是一味地学习知识。
  三、结束语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把国家的梦和人民的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农村初中生的梦联系在一起,是一个能够触碰到的、真实存在的梦。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过程之中,为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开辟崭新的道路,研究如何在农村初中德育教育中融入“中国梦”的内容和方法,是如今和未来农村初中德育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 参 考 文 献 ]
  [1]张君武.“中国梦”视野下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策略浅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4(19):20-21.
  [2]张燕.中国梦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23).
  [3]梁爱文.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中国梦”教育刍议[J].教育探索,2014(6):109-110.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后进生的心理,提出自信心对于后进生的重要性。在认识自信心的基础上,从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分析后进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在学习上的行为、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在小学多年的教育经验,从帮助后进生发现自身的长处;发挥后进生潜能;帮助后进生摆脱自卑感,增加成功的信念;运用赏识教育、榜样教育;创造成功条件,增强成功的信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创新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当前的教学进行优化,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改变当前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对提升高中生历史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就简要探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希望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节课中,阅读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情况,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有清晰且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有明确定位,同时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确保自己不与时代脱节,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对其语文知识
【摘要】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要把学生当作主体,就要真正关注学生持续发展,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核心目标,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 自主学习 教学 课堂 激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而模型的变换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中重要从模型变换的障碍和方式两个方面来作一个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 模型思维 模型变换 思维定式 表象干扰 等效变换 类比变换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高三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为了使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和地理思维,教师要在高三地理复习课堂中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来进行复习内容的整合,使每个学生可以形成较为清晰而完善的复习思路来不断地巩固已学的地理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复习质量。   【关键词】 高三地理 核心素养 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全面认识到微课教学的重要性,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带领学生学习、预习和复习所学知识,以此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合适的微课视频,通过反复观看、随意暂停微课视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 微课 初中 信息技术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丁寶桢(1820年—1886年),晚清少有的名臣,以勇于任事、吏治严整、为政清廉闻名于世。尤其是在他任山东巡抚期间,先后两次主动请缨,带队去堵黄河决口,留下了赫赫英名。  据《海岱寻踪》载:同治十二年(1873年)秋,黄河在山东东明的岳新庄、石庄户民埝决口,河水夺溜南趋,山东、江苏、安徽数百里为灾,运河交通同时废弃。决口的下游滔滔黄水所到之处墙倒屋塌,百姓有的全家爬上屋顶避难,有的顺水漂流沉没,有
【摘要】 时代在不断进步,在新课标教育要求下,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课堂改革方式,帮助学生摆脱“哑巴英语”的窘境,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该明确英语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帮助学生训练语言的使用及转化能力,突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相对于现代教育要求,过去的英语教学过于倾向语法的教授,缺乏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的重视。文章以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为出发点,探索提升初中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具体方
【摘要】 农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个性化教学为研究的切入点,深入探讨新型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农村普通高中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转变。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个性化教学 教学策略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8-154-01  当今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是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