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综合档案馆微信平台提高公众关注度策略探析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0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综合档案馆微信平台公众关注度不高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天津市档案馆微信平台运营实际,提出了在提高公众关注度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微信平台运营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综合档案馆微信平台公众关注度
  目前,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微信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信平台更是成为社会各个领域关注的全新服务模式。在此背景下,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档案馆也是紧跟时代步伐,相继开通微信平台。尽管如此,由于受采编内容、传播推广等多方面限制,档案微信平台的公众关注度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平台关注度与阅读量整体偏低上。在关注度方面,笔者在2015年年初对近50家档案微信平台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关注度超过2000的不足10家,大部分都在500人以下。在阅读量方面,笔者通过新媒体评测系统,对采集到的273家档案微信平台进行统计发现,5月份273家微信平台推送消息共2252条,阅读量共34万,平均每条消息的阅读量仅151次。面对如何提高公众关注度这一难题,天津市档案馆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主要就公众关注度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天津市档案馆微信平台运营的实际情况,将相关经验与档案界同仁分享。
  一、档案微信平台公众关注度受限的原因分析
  (一)微信平台的定位不明确
  提前做好规划、明确微信平台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决定微信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然而,笔者通过对多家微信平台运行情况的观察发现,一部分档案馆的微信平台是在“微信热”的推动下跟风开通的。由于其没有明确的定位与规划,开通以后随便发布几条信息便连续数月不再更新,更有甚者自开通之日起连一条消息也没发布过,成为名副其实的“僵尸”平台。在笔者观察的 273家档案微信平台中,类似这样的“僵尸”平台几乎占60%以上。另外一部分档案微信平台,在信息发布上能够做到时常更新,但是由于其定位并不明确,导致所发布的消息内容较为庞杂,既有档案专业知识,又有社会新闻热点,甚至还有娱乐信息,让读者无所适从。
  (二)发布内容缺乏吸引力
  对微信平台信息内容的采编,既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喜好,又要尊重微信平台信息传播规律与特点。笔者认为在微信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一定要精挑细选,还要进行全面统筹整合后再推送给读者,这样才能吸引受众。
  现在微信平台的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微信平台发布的内容大多是档案行业的专业信息,作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微信平台,如果定位过专则受众面必窄,很难吸引公众的关注。如部分档案微信平台发布的内容基本上以馆藏资料介绍及行业新闻动态为主,这样的内容难免单调。二是部分微信平台发布的信息大多是从其他媒体转载的,缺乏原创性。三是部分微信平台发布的信息完全不考虑信息传播规律与特点,长篇大论令人“望而生畏”,更谈不上主动分享了。
  (三)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在宣传推广方面,受限于制度约束,或受困于资金限制,档案微信平台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同时,部分档案微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在资金、人力上支持不够,使得运营者的精力大多集中在内容编辑上,对推广宣传很难再投入精力,极大地影响了宣传推广的力度。
  二、在提高微信平台公众关注度方面的做法
  (一)结合微信平台的功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
  笔者所在单位基于微信平台的功能,即介绍本馆馆藏资源、编研成果,发布本馆档案展览、征集、讲座等各类活动信息,通过传递档案馆动态信息,达到“宣传档案文化,探究天津历史”的目的。换句话说,该平台不仅局限于传统档案行业的宣传,而且以档案的视角去探究历史、宣传文化。同时,在明确定位栏目的设置上也有充分体现。笔者所在单位主要设置了三个一级栏目:“老照片”“专题展览”“档案服务”。其中,“老照片”栏目主要通过展示本市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老照片以及相关的背景故事,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专题展览”栏目主要介绍近年来本馆举行的大型展览,以及各种专题的微型展览。“档案服务”栏目设有“查档须知”“信息公开”“联系我们”等二级栏目,其定位是为公众提供档案服务。设置的一级栏目相对固定,所涉内容实时更新,经统计发现自明确栏目定位明确后,每天的访问次数平均在100次以上。
  (二)结合社会所需,深度挖掘特色馆藏
  1.在信息内容的采编上,笔者所在单位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微信后台的各种统计报表,对平台的关注度、阅读量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选题上力争每期都有内容轻松且引人注目的文章,如对天津著名历史事件的揭秘、名人故里的追溯等。
  2.根据社会关注的热点,及时调整采编思路。先后推出《微展览》、《南市沧桑》文字版及广播版、《民国奇案》等系列专题。同时,在“天津建卫610周年”之际,推出《天津老照片》《城市记忆》等专题,并以连载的形式进行发布。其内容大多来自馆藏珍贵资料,编排上充分尊重微信平台信息传播规律与特点,采用图片、视频、声音加文字等富媒体形式进行传播。在这种情况下,目前该平台每月关注度稳定上升至1000人左右,每天的总阅读量则在5000次左右。
  (三)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
  一是及时回复读者的留言。微信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实时沟通,对于读者在微信平台上的留言,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时回复,对他们提出的建议与意见我们认真听取并给出专业回答。二是动员单位的领导同事以及亲朋好友进行关注并鼓励在其朋友圈转发;二是制作印有平台二维码的贴纸,在单位的档案利用大厅、电子阅览室、档案展厅等人流较多的区域进行张贴,并主动对利用者推荐关注;三是在《天津档案》杂志上进行了多次专题报道,在天津档案网站首页推送微信平台二维码;四是通过会议、讲座、展览以及培训的形式,在其现场发放印有平台简介及二维码的宣传页,同时将培训通知等消息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增加关注者的黏性。   三、进一步做好运营工作的思考
  (一)积极与社会公众互动
  除了及时回复读者留言以外,还做到:一是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局馆重大活动的通知,详细介绍活动内容,并在活动现场进行跟踪采访,第一时间发布图文报道,并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如局馆2015年开展的黄家花园展览,受到了所在地区市民的广泛欢迎,很多当年居住于此的老居民,通过观展得以相聚。还有一些老人带着自己50年前小学毕业照片来到现场,寻找当初的老同学。我们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地把这些老人的照片、联系方式等进行发布,最终使得这些老人能够圆梦。二是发布征集启事,让社会公众参与。不定期举行专题征集活动,使读者不但可以通过文字,而且可以通过照片或是音视频的方式参与到征集活动中来。2015年7月,我们在微信平台上发布了征集启事,号召市民,将他们手中的老街道、景观、人文的视频、照片,哪怕仅仅是一段文字,一个小故事等发给我们。李先生看到这则启事后给我馆微信平台留言,告知他有拍摄于26年前的老西北角视频。同时,李先生又提供了数张本人及亲人成长历程的照片,最终形成《1989年老西北角街景珍贵视频:追寻26年前的回忆……》的文章,珍贵的视频、柔美的音乐,温馨的照片、简洁有力的文字,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此文一经推出好评如潮,在发布后短短48小时内阅读量便突破了100,000次,成为我馆微信平台开通后首个“100, 000 ”文章,且在群发后7天内的总阅读量多达17.33万次。
  (二)与媒体联动,扩大影响力
  随着微信平台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发布的很多信息都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笔者所在单位因势利导,抓住机会与媒体联动,利用外力将微信平台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微信后台的数据统计,只要有媒体关注报道过的信息都会给微信平台带来更多的关注度与阅读量。如上文提及的《老西北角街景珍贵视频》一文,其推出后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今晚报》以《微信档案,让“旧影复活”——天津市档案馆的微信订阅号让关注天津历史、寻找回忆的市民津津乐道》为题进行了专门报道,《天津日报》《城市快报》也都进行了跟踪采访。再如《南市沧桑》系列,同样也引起了媒体的强烈反响,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滨海台对该书进行了改编,并录制了近百集在电台播放。截至2015年7月,经过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我馆微信平台总阅读量多达25万次,较前6个月增幅近6倍,关注人数净增加近2000人,是前6个月关注者净增数的总和。
其他文献
一、新闻切入:纽约公共图书馆收购著名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档案[1]  《纽约时报》2017年4月12日报道,纽约公共图书馆下属的尚博格黑人文化研究中心收购了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散文家、戏剧家和社会评论家詹姆斯·鲍德温的档案。詹姆斯·鲍德温作为在二战后美国黑人文学发展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被美国民众视为“必不可少”的作家。其小说《向苍天呼吁》与作家理查德·赖特的小说《土生子》和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
一、新闻切入——美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月球漫步[1]  2016年11月1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阿波罗计划档案馆在USA Today网站上发布了一个名为VRtually There的每周系列视频,进入这一板块就可借助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让人们360度直观体验身处月球表面的感觉。早在2015年,阿波罗计划档案馆公布了超过8400张未经处理的、高分辨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也感受到对各行各业带来的剧烈冲击。信息化发展,带给档案工作的是危机还是机会?在主题为“档案专业的挑战——危机还是机会”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2014年研讨会,北京市档案局(馆)局(馆)长吕和顺在题为《信息化发展给档案工作者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报告中表示,信息化的发展给传统档案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翻开百年中国史,九月是一个铭刻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月份——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字投降。为了世代铭记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17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纪念日,7
近年来,深圳市龙岗区依山郡小学高度重视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积极组织开展系列跨学科教育实践活动;成立“跨学科研究中心”,并依托A-STEM研究课题,提升教师的学科融合教学能力,努力打造出彩课堂。  依山郡小学教研组根据各年级学情特点,不断地打磨探索,现已构建多学科融合系列校本课程,如“流浪地球——认识太阳系”“杯水琴声”“寻找花的足迹”“青春狂想曲”“走进鸟的世界”等众多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多学科融
千年的风雨洗礼,造就了北京城独特的历史风貌,历史的痕迹将这个古城装扮得丰富多彩。谈起这座千年古城,更多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是堪称建筑奇迹的紫禁城,而如众星捧月般分散围绕在紫禁城周围的王府却鲜为人知。1911年辛亥革命后,北京城内的王府或被毁或被占,曾经显赫一时的权力象征最终湮灭在历史的进程之中。虽然今天的雍亲王府(雍和宫)和恭亲王府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但更多的王府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已
本刊讯4月29日上午,北京市档案局(馆)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会议传达了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和郭金龙同志在北京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局(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  党组书记、局(馆)长吕和顺就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作动员部署讲话。他指出,全体党员要深刻认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要突出问题导向,
辛卯冬雪  雪花静静飘  玉洁天地昭  祥瑞徐降兆丰年  春天心中到  自然有轮回  世间有回报  厚德自强乐助人  福在岁不老  近听涛  远观海  抖擞精神又出发  远渡系航标  人生路遥  世不老  事易逝  潮涨潮落在晚早  瑞龙笑  红灯挂  大寒剛至春节到  艳阳当空照  云飞雾扫  呜鞭炮  奏小号  朔风劲吹天地摇  壬屋春节  冰晶国里馨香郁。  守清素,  一任百花争暖去,  
摘要:在机构改革中,立档单位的撤销、合并、重组、优化职责、更名、调整领导管理体制等往往会引起全宗的终止、设立、沿用及代管等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档案是“去”向其他全宗还是“留”在原全宗,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改革单位都必须认真思考和衡量的事情。本文从机构改革单位之间档案的归属与流向着手,探讨机构改革中档案的“去”与“留”,分析机构改革中档案处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工作经验及做法,提供规
【摘 要】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充分利用地质公园开展地质科普主题研学旅行,通过观察、体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地质科普主题研学旅行需要准备必要的装备和工具,肉眼识别常见岩石和矿物。地质科普主题研学方案设计要明确研学目标、研学点、研学方式及研学线路规划,选择恰当的交通工具、研学导师,做好安全预案。研学归来,建设学校的地质科普角,通过撰写小论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