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分析了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如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对新课改理解存在的分歧、教师不敢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改革等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如教师要树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等等,这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高中政治课
目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随着新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素质教育在召唤着我们教师认真进行教学改革,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等能力。但是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困扰我们教学的一些问题和因素,笔者就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进行探讨,希望各位同仁提出批评和指正。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存在问题
俗话说,“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引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传统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我们的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照着教师的教案进行授课,教师主宰着课堂,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不敢脱离设计的教学计划,整个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轻学生参与课程的程度;重知识的传授,轻思想品德行为的培养。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学生没有了生机和活力,只是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动力除了升学还是升学,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更谈不上了快乐学习了,这说明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已经滞后。而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往往形成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尤其是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成绩好的学生受到了教师的欢迎,成绩差的学生受到了教师的歧视。于是,两极分化现象就十分明显的出现,往往导致一分部学生对学习高中政治课产生厌学甚至放弃的心理,那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2、教师对新课改理解存在明显的分歧
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最突出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一转变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但是我们不少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新课改标准理解不透彻,例如有些老师关于课改的目标存在分歧,他们仍然抱着应试教育不放手;有些教师只是在表象上进行课改,使课堂形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实质内容仍旧是换汤不换药;有些教师片面解读新课改,认为新课改就是精讲多练,于是练习题充斥了课堂,尤其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失去了教师的精心指导,导致学生学习失去了方向;有的教师为了突出课堂气氛,为了讨论而讨论,讨论一个接着一个,好像唯有讨论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髓,其实整节课下来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收获甚小。
3、教师不敢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改革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需要讨论、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应用。但许多教师受高考和统考的束缚太紧,既想大胆尝试改革,有所创新,又担心会影响统考和高考成绩,可谓进退两难。同时由于一些教师教学方式单调,教育教学艺术力乏力,面对新课改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例如课前,教师忙于背书——备教材,忙于出题——出卷子;课堂上,教师就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复习、考试、讲评,于是学生成了课堂的配角,成了学习的奴隶。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解决的主要对策
1、教师要树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甚至间接影响国家未来和教育的性质与发展走势。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下应更新观念,树立新课改的理念,这是进行新课改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敢于接受新事物,破除旧的课程理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地加强对教学理念的学习与研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写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学生特例剖析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以之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之接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成才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以人为本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改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要求政治新课程尊重高中生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高中生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高中生人性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人文关怀,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为每一个学生的有个性的成长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新课改的需要,必要时要建立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要抓住我们政治课教材中的“想一想”、“忆一忆”、“做一做”、“讨论”等小栏目,以此为教学的基本点来进行拓展深化,目的就是实践新课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同时,高中政治新课程要重视高中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等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3、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对自然问题、社会事件、人生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和主张,成为有主见的人,以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克服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有新的教学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把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全面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总之,面临新课改,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抓住机会,大胆改革,敢于学习新理论,接受新理念,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高中政治课
目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随着新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素质教育在召唤着我们教师认真进行教学改革,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等能力。但是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困扰我们教学的一些问题和因素,笔者就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进行探讨,希望各位同仁提出批评和指正。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存在问题
俗话说,“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引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传统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我们的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照着教师的教案进行授课,教师主宰着课堂,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不敢脱离设计的教学计划,整个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轻学生参与课程的程度;重知识的传授,轻思想品德行为的培养。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学生没有了生机和活力,只是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动力除了升学还是升学,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更谈不上了快乐学习了,这说明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已经滞后。而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往往形成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尤其是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成绩好的学生受到了教师的欢迎,成绩差的学生受到了教师的歧视。于是,两极分化现象就十分明显的出现,往往导致一分部学生对学习高中政治课产生厌学甚至放弃的心理,那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2、教师对新课改理解存在明显的分歧
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最突出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一转变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但是我们不少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新课改标准理解不透彻,例如有些老师关于课改的目标存在分歧,他们仍然抱着应试教育不放手;有些教师只是在表象上进行课改,使课堂形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实质内容仍旧是换汤不换药;有些教师片面解读新课改,认为新课改就是精讲多练,于是练习题充斥了课堂,尤其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失去了教师的精心指导,导致学生学习失去了方向;有的教师为了突出课堂气氛,为了讨论而讨论,讨论一个接着一个,好像唯有讨论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髓,其实整节课下来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收获甚小。
3、教师不敢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改革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需要讨论、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应用。但许多教师受高考和统考的束缚太紧,既想大胆尝试改革,有所创新,又担心会影响统考和高考成绩,可谓进退两难。同时由于一些教师教学方式单调,教育教学艺术力乏力,面对新课改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例如课前,教师忙于背书——备教材,忙于出题——出卷子;课堂上,教师就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复习、考试、讲评,于是学生成了课堂的配角,成了学习的奴隶。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解决的主要对策
1、教师要树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甚至间接影响国家未来和教育的性质与发展走势。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下应更新观念,树立新课改的理念,这是进行新课改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敢于接受新事物,破除旧的课程理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地加强对教学理念的学习与研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写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学生特例剖析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以之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之接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成才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以人为本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改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要求政治新课程尊重高中生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高中生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高中生人性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人文关怀,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为每一个学生的有个性的成长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新课改的需要,必要时要建立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要抓住我们政治课教材中的“想一想”、“忆一忆”、“做一做”、“讨论”等小栏目,以此为教学的基本点来进行拓展深化,目的就是实践新课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同时,高中政治新课程要重视高中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等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3、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对自然问题、社会事件、人生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和主张,成为有主见的人,以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克服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有新的教学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把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全面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总之,面临新课改,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抓住机会,大胆改革,敢于学习新理论,接受新理念,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