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重点阐述了在《英语课程标准》下,如何结合自身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进行大胆改革和尝试,力求创设出新型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构建 新型 英语课堂 模式
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各种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杨思教学模式到杜郎口教学模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学英语教师赴加拿大的培训,在为期八周的培训过程中,笔者亲身体验了加拿大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感触很深。课堂上,两位外教轻松自如的教学风格,热闹而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参加培训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虽然我们在实施着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还是“灌输式”,学生学习的过程基本是听讲、做笔记、课堂练习、小结、作业,淡化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那么,该如何构建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呢?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理念
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要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民主合作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对作为学习参与者的学生能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HT5W]二、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意培养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改变以往只注重少数优等生,而忽视大部分待进生的错误观念。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其本质就是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努力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从而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为此,《标准》要求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加。
五、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
首先要求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和反思:这个问题我是怎么解决的?我这么做有何依据?效果如何?其次,要求学生要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检查自己的学习策略是否与学习风格相匹配。第三,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他人的学习策略,与他人交流学习体会,如有必要和可能,尽量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
六、改革评价体系,不能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果
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是多元化的。《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发展。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七、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展学用渠道
《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障。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针对本地区的条件,积极和有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等,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准
2夏谷鸣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与人为本的思想[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8)
关键词: 构建 新型 英语课堂 模式
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各种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杨思教学模式到杜郎口教学模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学英语教师赴加拿大的培训,在为期八周的培训过程中,笔者亲身体验了加拿大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感触很深。课堂上,两位外教轻松自如的教学风格,热闹而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参加培训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虽然我们在实施着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还是“灌输式”,学生学习的过程基本是听讲、做笔记、课堂练习、小结、作业,淡化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那么,该如何构建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呢?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理念
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要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民主合作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对作为学习参与者的学生能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HT5W]二、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意培养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改变以往只注重少数优等生,而忽视大部分待进生的错误观念。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其本质就是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努力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从而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为此,《标准》要求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加。
五、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
首先要求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和反思:这个问题我是怎么解决的?我这么做有何依据?效果如何?其次,要求学生要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检查自己的学习策略是否与学习风格相匹配。第三,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他人的学习策略,与他人交流学习体会,如有必要和可能,尽量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
六、改革评价体系,不能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果
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是多元化的。《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发展。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七、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展学用渠道
《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障。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针对本地区的条件,积极和有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等,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准
2夏谷鸣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与人为本的思想[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