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泛读教学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目前英语泛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作者引入了“过程教学”(Process Approach)的相关知识,尝试运用 “过程教学”的构想来组织和设计泛读教学,并着重探讨基于此的英语泛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过程 体验 泛读 策略
一、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意义
过程教学(Process Approach)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它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发现、整理、表达的认知心理过程,其过程从来就不是直线的、静态的、一次性的。过程教学在重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知识结论的同时,更加强调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知识观点而必须经历的知识重演、再现或体验的过程。
传统的泛读教学方法是“串讲式”,它的优点是容量大,主题集中;缺点是学习者十分被动,思维参与量小。为了达到“即时效应”,教师十分重视语法的教学方式,即利用阅读教材单纯讲解相关语法及词汇,这样很难培养学生整篇阅读的习惯及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或针对考试中会出现的阅读题型做纯粹的阅读训练,导致学生难以在头脑里自行完成阅读目的、手段、意义等多方面建构的过程,渐渐对阅读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体现。
随着时代发展,需要学生运用英语主动、自主参与的活动日益增多。传统的泛读教学注重“就题论题”,学生阅读了大量文章之后很少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而语言的学习归根到底是要学会如何使用以及怎样地道使用语言,因此要通过阅读大量文章获得知识输入,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从而实现“读以致用”。
二、基于“过程教学”的泛读教学策略及实践
过程教学在重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知识结论的同时,更加强调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知识观点而必须经历的知识重演、再现或体验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知识展开之后,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知识重演,加以简化,进行压缩、提炼、抽象、概括,回到原有的结论。
以一篇主题为 “Body Language”的泛读材料为例,在快速阅读获取相关信息之后,学生了解到一些肢体语言以及这些肢体语言如何帮助表达自己的意思。传统的泛读教学过程往往在得出“肢体语言在日常交际中非常重要”的结论后就此止步。
泛读实验:
实验条件:学生通过泛读材料的学习,对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和听众常使用的eye contact,facial expression,gesture等肢体语言已有所了解和掌握。
实验过程:
请一名学生面向听众,以“Due to water restriction,we should save water”为主题进行演讲。要求听众不做出任何与肢体语言相关的回应。
请这名学生再次就同样的主题进行演讲。要求听众在听的过程中,对于这名同学的演讲做出回应,并尽可能多的使用泛读材料中习得的肢体语言。
请听众就这名学生的第一次演讲做出评价。
请听众就这名学生的第二次演讲做出评价。
请这名学生就自己的两次演讲,分别做出对听众的评价及自我评价。
实验评价:
听众认为在他们不使用任何肢体语言的时候,这名学生常显得无所适从,甚至几次因为得不到听众的回应而使演讲停顿。
听众认为在他们使用了尽可能多的肢体语言来表明他们的情感和态度后,能够明显看出这名学生对整个演讲的掌控,语言表达流畅,姿态自然,自信心充沛。
这名学生认为在听众不使用任何肢体语言时,演讲的气氛凝固,无法捕捉到他们的反应,自我信心不足;而在听众使用肢体语言时,气氛活跃,自己能快速了解到演讲的话题是否引起他们的兴趣,是否需要改变其中某些环节,充满自信心。
实验结论:
借助知识重演策略,学生真切体会到在交际过程中使用肢体语言与不使用肢体语言的不同,并且通过知识重演的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提炼、概括在演讲过程中需要的和应避免的肢体语言,回到将材料泛读后形成的“肢体语言在日常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 的原有结论。这种通过阶梯型知识重演策略而内化形成的能力为学生泛读技能的提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三、“过程教学”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后的反思
1“过程教学”促进学生阅读理念、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法规则、表达习惯和特定的幽默、逻辑,这些都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学习一门语言其实就是在学习这些规则、逻辑与文化,而这些都必须通过大量泛读材料的介入才能准确获得。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泛读时,务必要使学生明白阅读是语言输入强有力的手段,学会运用才是我们的目的。通过上述笔者进行的实例可以看出,基于“过程教学” 构建的两种英语泛读策略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理念、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如何在真实情景中使用阅读习得的知识方面收到了效果。过程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某种特定文化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关联;同时,过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自己有进一步探究相关领域的兴趣与渴望。
2“过程教学”促进英语泛读教学
教师通过“过程教学”向学生传达的是学科思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促进教师对整个泛读教学进行过程性思考。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站在课程的角度思考这一节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知识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特性体验、个性化理解文本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会逐渐思考并探索如何保证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方法的独特性基础上,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使学生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实现教材知识的活化。教师在与学生共同泛读的过程中,在自身收获阅读成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语泛读教学,这是基于“过程教学”开展泛读教学的外延,是意外收获。
3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基于“过程教学”进行英语泛读教学,需要教师、学生对巨大的信息库进行搜寻、分类、整理、归纳等,往往出现教师备课任务过重的问题,学生有时也会出现在涉猎相关知识的时候偏离过远的问题,同时,对教师进行分层评价也会产生一些困难。
四、结论
在“过程教学”中,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仿佛是自己创造和发现了某个知识和理念;在进行多样化的思维过程中,分享着前人发现这一知识与观念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和感悟,习得了蕴涵于知识、观念过程中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运用恰当的策略,在“过程教学”中开展英语泛读教学,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师生共同理解、分析,从而实现语言输出的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整个泛读教学过程。这是笔者认为值得探索与遵循的道路。
参考文献
1RReed Hunt,Henry C EllisFundamental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Widdowson HGTeaching English as Communic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特点[J].苏维埃教育学,1980(12)
关键词: 过程 体验 泛读 策略
一、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意义
过程教学(Process Approach)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它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发现、整理、表达的认知心理过程,其过程从来就不是直线的、静态的、一次性的。过程教学在重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知识结论的同时,更加强调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知识观点而必须经历的知识重演、再现或体验的过程。
传统的泛读教学方法是“串讲式”,它的优点是容量大,主题集中;缺点是学习者十分被动,思维参与量小。为了达到“即时效应”,教师十分重视语法的教学方式,即利用阅读教材单纯讲解相关语法及词汇,这样很难培养学生整篇阅读的习惯及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或针对考试中会出现的阅读题型做纯粹的阅读训练,导致学生难以在头脑里自行完成阅读目的、手段、意义等多方面建构的过程,渐渐对阅读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体现。
随着时代发展,需要学生运用英语主动、自主参与的活动日益增多。传统的泛读教学注重“就题论题”,学生阅读了大量文章之后很少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而语言的学习归根到底是要学会如何使用以及怎样地道使用语言,因此要通过阅读大量文章获得知识输入,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从而实现“读以致用”。
二、基于“过程教学”的泛读教学策略及实践
过程教学在重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知识结论的同时,更加强调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知识观点而必须经历的知识重演、再现或体验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知识展开之后,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知识重演,加以简化,进行压缩、提炼、抽象、概括,回到原有的结论。
以一篇主题为 “Body Language”的泛读材料为例,在快速阅读获取相关信息之后,学生了解到一些肢体语言以及这些肢体语言如何帮助表达自己的意思。传统的泛读教学过程往往在得出“肢体语言在日常交际中非常重要”的结论后就此止步。
泛读实验:
实验条件:学生通过泛读材料的学习,对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和听众常使用的eye contact,facial expression,gesture等肢体语言已有所了解和掌握。
实验过程:
请一名学生面向听众,以“Due to water restriction,we should save water”为主题进行演讲。要求听众不做出任何与肢体语言相关的回应。
请这名学生再次就同样的主题进行演讲。要求听众在听的过程中,对于这名同学的演讲做出回应,并尽可能多的使用泛读材料中习得的肢体语言。
请听众就这名学生的第一次演讲做出评价。
请听众就这名学生的第二次演讲做出评价。
请这名学生就自己的两次演讲,分别做出对听众的评价及自我评价。
实验评价:
听众认为在他们不使用任何肢体语言的时候,这名学生常显得无所适从,甚至几次因为得不到听众的回应而使演讲停顿。
听众认为在他们使用了尽可能多的肢体语言来表明他们的情感和态度后,能够明显看出这名学生对整个演讲的掌控,语言表达流畅,姿态自然,自信心充沛。
这名学生认为在听众不使用任何肢体语言时,演讲的气氛凝固,无法捕捉到他们的反应,自我信心不足;而在听众使用肢体语言时,气氛活跃,自己能快速了解到演讲的话题是否引起他们的兴趣,是否需要改变其中某些环节,充满自信心。
实验结论:
借助知识重演策略,学生真切体会到在交际过程中使用肢体语言与不使用肢体语言的不同,并且通过知识重演的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提炼、概括在演讲过程中需要的和应避免的肢体语言,回到将材料泛读后形成的“肢体语言在日常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 的原有结论。这种通过阶梯型知识重演策略而内化形成的能力为学生泛读技能的提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三、“过程教学”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后的反思
1“过程教学”促进学生阅读理念、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法规则、表达习惯和特定的幽默、逻辑,这些都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学习一门语言其实就是在学习这些规则、逻辑与文化,而这些都必须通过大量泛读材料的介入才能准确获得。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泛读时,务必要使学生明白阅读是语言输入强有力的手段,学会运用才是我们的目的。通过上述笔者进行的实例可以看出,基于“过程教学” 构建的两种英语泛读策略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理念、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如何在真实情景中使用阅读习得的知识方面收到了效果。过程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某种特定文化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关联;同时,过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自己有进一步探究相关领域的兴趣与渴望。
2“过程教学”促进英语泛读教学
教师通过“过程教学”向学生传达的是学科思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促进教师对整个泛读教学进行过程性思考。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站在课程的角度思考这一节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知识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特性体验、个性化理解文本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会逐渐思考并探索如何保证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方法的独特性基础上,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使学生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实现教材知识的活化。教师在与学生共同泛读的过程中,在自身收获阅读成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语泛读教学,这是基于“过程教学”开展泛读教学的外延,是意外收获。
3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基于“过程教学”进行英语泛读教学,需要教师、学生对巨大的信息库进行搜寻、分类、整理、归纳等,往往出现教师备课任务过重的问题,学生有时也会出现在涉猎相关知识的时候偏离过远的问题,同时,对教师进行分层评价也会产生一些困难。
四、结论
在“过程教学”中,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仿佛是自己创造和发现了某个知识和理念;在进行多样化的思维过程中,分享着前人发现这一知识与观念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和感悟,习得了蕴涵于知识、观念过程中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运用恰当的策略,在“过程教学”中开展英语泛读教学,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师生共同理解、分析,从而实现语言输出的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整个泛读教学过程。这是笔者认为值得探索与遵循的道路。
参考文献
1RReed Hunt,Henry C EllisFundamental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Widdowson HGTeaching English as Communic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特点[J].苏维埃教育学,19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