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唯有粉丝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_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744年初夏,洛阳城东。李白刚刚出席了一场粉丝见面会。这是他被“赐金还山”的第一站——说白了,他就是被挤出了皇家社交圈,获赔了点儿安置费。
  他发现粉丝们的热情大不如以前,探讨诗歌的少,打听杨玉环丰胸秘籍的多……李白很郁闷,当场发飙:“我怎么会知道?就算知道我也不会告诉你!”说完扬长而去。
  而就在这年三月,他还是全国诗歌界的第一大V,长安的精英圈子“酒中八仙”、政坛名流贺知章、皇妹玉真公主……都是他的粉丝。就连唐玄宗在路上看见他也会打个招呼。可是现在,一切恍若隔世。
  李白走进一家小酒馆,倒了一杯酒。坐在他对面的年轻人是杜甫,眉宇间散发着一股英气。此时,杜甫已经在粉丝见面会候了一天,终于能跟偶像坐在一起喝酒了。他举起酒杯:“白哥不必烦恼,是金子总有散尽的时候。” “你会不会聊天?!”李白怒了。“白哥不要着急,我是说,功名如浮云,而你志在星辰大海。”杜甫连忙解释。“那都是从前了,没看见我大批脱粉吗?有的还回踩。”李白仍然郁闷。“白哥还记得‘掷果盈车’的故事吗?潘岳又帅又有才,一出门,姑娘们就往他车上扔水果,做不做官都有人养。而白哥你长得这么帅,靠颜值一样能红!”“那都是死忠粉,我又没有。”李白喝了一口酒。
  杜甫停顿片刻,砰的一声,把酒杯往桌上一磕:“有。我就是。”李白呵呵一笑,没有说什么。
  这样的话他听多了,自从飞黄腾达后,很多从前鄙视他的人都黑转粉,“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杜甫会不会也是一个脑子发热的小粉丝?他没想到,杜甫是认真的。杜甫真心仰慕李白的才华,每写一首诗,他都要@李白:求白哥指点。但是多年过去了,李白只把杜甫看作一个老实的小弟。
  李白的朋友圈迎来送往,跟一个又一个大神搞互动:孟浩然要去扬州,李白秀图发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王昌龄被贬,经过贵州,李白挂念好兄弟,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就连请他吃了几顿农家乐的汪伦,李白也不吝笔墨,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对杜甫,李白只有一句调侃:“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兄弟,别只顾着写文章,该补补身子了。
  而杜甫对李白从不吝啬赞美与崇拜。他一生给李白写了15首诗,狂热粉的姿态力透纸背。就算李白身败名裂,杜甫依然力挺他:“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很多时候,朋友看不下去了,心疼杜甫:李白不值得你粉。杜甫马上打断:“不,我看重的是他的才华。我要给后人一个榜样——怎样做才是一名优秀的死忠粉。”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几十年后,李杜王孟都随着盛唐一起翻篇了,中唐到来。在洛阳的一座宅子里,诗人张籍正在吃早餐,餐桌上放着一罐无添加蜂蜜。他洗了洗手,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放在餐盘上,点燃,然后轻轻把灰烬聚拢,收好,倒上蜂蜜,搅拌均匀。然后,他吃了下去。吃完之后,张籍打了个饱嗝:“致君尧舜上”比“星垂平野阔”好吃。
  没错,他吃的是杜甫的诗。
  彼时的张籍是皇家大学著名教授,也是乐府诗的革新主力,其名句就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他的朋友圈里有韓愈,有孟郊,都是大神。
  按说,张籍这么有才,也有这么多大神朋友,用不着粉杜甫。可他是个骨灰级的杜甫粉,并且用雷人的方式创造了一个粉丝新物种:模仿粉。
  杜甫写“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张籍就写“家家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杜甫写《新婚别》,“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张籍就写《征妇怨》,“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杜甫写《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张籍就写《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他不仅写文章向杜甫致敬,就连做人也向杜甫靠拢。
  张籍还有一个大V朋友,叫白居易。这也是个耿直男,朝廷内外,他看到不爽的事就怼,连唐宪宗做得不对,他也直言不讳,一生得罪了不少小人。晚年的白居易卸下官职,住在洛阳的一栋别墅里。他虽说衣食无忧,但平时那些自称脑残粉的同僚们、下属们都渐渐不上门了。只有张籍经常登门拜访,陪老白下棋聊诗。
  没了权力才能看清人间冷暖。自居易很感动:“我位高权重的时候,你很少上门;今天我没有权力了,只有你还愿意过来。”就像当初杜甫对李白那样,从作品到人品,张籍用行动诠释了一个死忠粉的标准姿势。
  又是一个喝酒谈诗的下午,秋风萧瑟,夕阳斜照,张籍望着躺椅上的白居易:“老白,你这辈子就没个偶像?”“当然有。”“是谁?”“你猜猜看。”
  张籍开始猜:“你的《长恨歌》一出,谁还敢歌?你的《琵琶行》一出,谁还行?李贺,26岁就走了;元稹,你俩是好基友;韩愈,跟你风格不搭。孟郊,太严肃了……真猜不出来。”白居易从躺椅上坐起身,眼前的茶杯冒着雾气,他抿了一口,看着张籍,吐出三个字:“李商隐。”
  “你是说那个毛头小子?哈哈!”但随即,张籍屏住了笑。这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没错,如果要在中晚唐选一个唐诗的旗手,除了李商隐,再无他人。而白居易不仅真的是李商隐的粉丝,还是个绝对的死忠粉。
  白居易粉李商隐不是在朋友圈给他点赞,也不喝他的“诗灰”,而是叫他爸爸。退休后的白居易越看李商隐的诗越觉得他是一个超级大神,于是公开放话:我来世愿做你的儿子。
  白居易比李商隐大41岁,官也高了好几级。按说.如果真喜欢一个后辈,就应该让他给自己做儿子。比如曹操看孙权很有才,就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打不打得过不重要,先占你点儿便宜。白居易一个老前辈对后生说这样的话,这得死忠到什么程度?
  但是李商隐真的值得,整个唐诗界能够开宗立派的只有四个人——李白、杜甫、韩愈以及李商隐。白居易确实识货,他死忠李商隐就是一个老前辈对一个天赋异禀的少年的钦佩。
  回到公元769年,那是杜甫去世的前一年。他从成都一路颠簸,要去长沙投靠朋友。半路上,他回想自己的一生,写了一首《南征》,结尾句是“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老子作了一辈子诗也没个死忠粉啊!
  那一年,张籍三岁。如果他能听到杜甫的叹息,不知道那一刻,他会不会把奶嘴吐出来,也像杜甫对李白那样对着杜甫大喊一声:“有,我就是!”
  杜甫一辈子死忠李白,张籍把自己弄成模仿粉,白居易认晚辈做爸爸,说白了无非“知音”二字。朋友易得,知音难求。有了知音,即便一生颠沛流离又如何?
其他文献
当我们摊开西方的油画,不由开始疑惑:画中男性虽不乏威武之士,但有的为什么“美”得这么扎眼?  路易十四是世上第一个穿高跟鞋的人,又喜欢跳芭蕾舞,被网友称为“世上最早的女装大佬”。一双大长腿尽显“白丝诱惑”,没错,青少年时期的他就已有“祸水潜质”。  路易十四所在的文艺复兴时期,在古希腊“花美男风”的带领下,那时艺术品中的男性普遍呈现阴柔之态。仔细回想,古希腊雕塑中的男性似乎都长这样。  深V领、超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这个著名句式出自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小说集。卡佛被称为“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除了文字中的极简主义、现实主义,他和少年时的偶像海明威一样,在成名的路上都有个坚定支持他、愿意为他牺牲的天使一般的女子。  她已亭亭,无忧无惧  1955年夏天,17岁的卡佛走进华盛顿州一家快餐店,迎面撞到一张明媚的笑脸时,他紧张又温暖。迎上来的是一个叫玛丽安·伯
19年前,一部叫《铁齿铜牙紀晓岚》的电视剧上映,一时间,那个机灵可爱又睿智的纪晓岚成了家喻户晓的角儿,剧集连推四部,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时至今日,在知乎上甚至还有人问:看了几十遍《铁齿铜牙纪晓岚》是什么体验。  其实,正是乖萌逗趣的纪晓岚,让我们得以在那个压抑封锁的封建时代,看到了不一样的才子。  他会说段子,会讲故事,无论夸人还是怼人,都自带一种文化人的幽默,正是这样有趣的灵魂,让他成为无论朝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宰相富弼退休后闲居洛阳,好友文彦博时任洛阳留守。一次,富弼向文彦博提议,由二人牵头,组织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口碑良好的老领导,定期搞个聚会,大家一起聊聊。  二人一拍即合,组织当时居于洛阳的部分已退休或将退休的12位老领导,按年龄为序轮流做东,时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  这12人中,79岁的富弼最大,其次是77岁的文彦博,时任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的司
鲁迅起绰号绝对是有天赋的,他童年时偷买画册被父亲痛打一顿,事后得知是弟弟周建人告状,于是给他取名“谗人”——进谗言的人;弟弟年纪小听不懂,马上换成“十足犯贱”。  他去日本留学,同乡邵明之在北海道札幌地方工业学校学习土木工程。北海道多雪多熊,邵明之面圆肤黑、满脸胡须,所以被他称作“熊爷”。他在东京听章太炎讲课,钱玄同不好好听课,又是话痨,在榻榻米上爬来爬去,他就叫钱玄同“爬来爬去”。  鲁迅起的绰
才子的朋友圈更有料
北宋人郑侠是个官二代,老爸当的是江宁市(今南京)白酒专卖局(酒税监)局长。而且郑侠从小读书就很用功,再加上脑子灵活,记忆力好,很快就成为名满江宁的学霸。  就在郑侠读书读得风生水起时,改革家王安石到江宁来当知府了。王安石是个爱才之人,早就听说郑侠是个才子,一见之下对他印象很好,不仅对他口头表扬,还专门派自己的得意门生陪郑侠一起学习,对他进行辅导。  面对王安石的重视,郑侠很感动,决定更加刻苦学习、
据《阅微草堂笔记》载,有个姓张的读书人,早年在官府做师爷,中年时攒够了钱,就回到乡下闲居。美中不足的是,他刚退休没几天,妻子就暴病身亡。中年丧偶,张先生因此郁郁寡欢。  有一天晚上,他妻子忽然现身,他喜出望外。妻子说自己到了阴间,经过冥官审理,被判轮回转世。不过离投胎时间还有几年,冥官开恩,让她这几年继续与丈夫生活。虽然阴阳异路,但也是宿缘未尽,张先生当然很高兴。妻子自此每晚过来,鸡叫时分离去。有
周恩来虽工作繁忙,却不忘关心身边人的终身大事,他曾多次成人之美,促成好几段姻缘。  第一对儿夫妇是他的部下熊瑾玎和朱端绶。熊瑾玎在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奉命与比他小22岁的朱端绶同往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在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周恩来的安排下,两人假扮夫妻,当起了“老板”“老板娘”,以“福兴”商号做掩护,开办酒店和钱庄,为中共地下组织提供办公地和联络点。二人胆大心细,处事周密,使党中央秘密机
1912年,由于当时的巧克力类糖果在夏季容易融化,俄亥俄州的克拉伦斯·克兰想到可以将硬糖与薄荷结合,这样不仅耐热,而且能在夏季带来清凉的口感,他为这种新型糖果起名救生员。  它叫救生员,不是救生圈,所以最早的救生员薄荷糖中间没有洞。中间没有洞的薄荷糖常卡住小孩的喉咙眼,因此发生了很多“薄荷糖惨案”。不少孩子吃了这种薄荷糖后,因为咀嚼不当导致窒息而死。进取心极强的救生员糖厂立即改进,在薄荷糖中间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