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微格师训的必要性与实施步骤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xu5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级教育部门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回顾近几年来教师培训的总体情况,一般来说是请专家开讲座、做报告,或组织教师听观摩课、研讨课,这种方式效果是有的,但并不大。据调查,有近80%的教师都感觉到培训时理论或形式上的东西太多,他们不感兴趣,且很难与他们的工作建立起真正的联系。很多教师强烈呼吁“提供可供操作的具体的培训”。为此,本文结合江苏省实施的“五严”规定,提出了一种短期而有实效的教师培训方式——微格教学师训。
  一、何谓微格教学师训
  微格教学师训方式实际上是把构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要素,分解成不同的可观察、可描述、可培训的教学技能,然后逐项进行培训。当被培训者掌握了各项技能之后,再把这些技能综合起来进行训练,使被培训者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技能。在训练中,组织微型课堂,运用现代化的视听设备,准确地记录每一教学实践行为,为及时准确的反馈评价提供依据。由于微格教学师训方式是建立在现代视听设备基础上,把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微格化”。因此,微格教学师训可以实现教师培训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可以提高教师培训方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实施教学环节规范化和大容量,更大程度地激趣增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微格教学师训的实施依据和目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新课程的推进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研究教学的基本技能,促进身心发展,对此,要求师训机构能为教师的教科研创设平台,采取合理的培训方式。因此,微格教学师训方式研究在提高师训的实效性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1年1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要摆上重要日程。因此,微格教学师训方式研究在提高师训的针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政策依据。
  微格教学师训的研究目标一是遵循心理学中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和原理,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深入研究,推进教学论向更深层次和更实用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新课程的一些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和实施。二是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分解与整合,以教师教学技能为评价对象,促进教师培训方式的科学化、系统化,从而提高了被培训教师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推动教师主动性的发展。三是解决传统师训方式仅从宏观层次上进行教学技能研究难以深入的难题,摸索一条微格培训——微格教研——微格科研的科学发展模式,优化学校的教研方式,营造更为浓厚的科研氛围。四是进行研究成果的区域性推广,促进基层(县、校级)师训方式的改革,直接为课堂教学服务,为贯彻“五严”规定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三、微格教学师训的研究步骤
  微格教学师训的实施是以微格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训练教学技能为目标的教学实践过程。因此,微格教学师训方式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步骤):
  1.事前学习。进行微格教学师训,首先要进行集中的理论学习,使受训教师了解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各种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及其行为模式。认识微格教学的师训目的和作用,做到方向明确,胸有成竹。此外,对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评价等也要进行集中学习。
  2.示范观摩。利用录像或实际角色扮演,对所要训练的教学技能进行示范观摩。师训机构在选择录像或示范带时,要遵循高水平和具有针对性两条原则。在观看示范时,培训教师应首先要提出具体要求,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边观看边提示。提示时要画龙点睛,以免影响观察和思考。然后组织学习、讨论、评价,既要吸取经验,又要提示自己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受训教师酝酿课堂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技能的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案,为下一步编写教案做准备。
  3.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如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反馈强化技能、板书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和组织教学技能等,每次培训只训练一两项技能以便容易掌握。确定的教学技能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教案。微格教学教案不同于一般教案,应详细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所应用的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预设的反应)。
  4.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受训者训练教学技能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在每次师训活动的微格课堂中,受训教师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员角色,“教师”扮演者要按照自己的备课计划实施教学,围绕师训主题练习相应的一两种教学技能,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另一方面,“学生”扮演者要自觉进入特定情景,由相关学科的主训教师负责组织指导,并用摄像机记录下每位“教师”扮演者的教学过程,评价员填写评价表。
  5.反馈评价。为了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角色扮演结束后要及时重放录像。通过观看录像,从教师角度进行自我分析、检查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衡量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是否掌握。作为“学生”角色、评价人员等其他角色者要从各自的角度来评价实践过程、讨论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努力的方向。受训人员根据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修改教案进入再循环,更正问题,内化所得知识经验为受培训者自己的能力。
  6.组合定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项技能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任何单项的教学技能都不会单独存在。因此,微格教学在分解练习之后,最后要将各个步骤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组合成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组合定型可通过一名教师的实际演课或模拟课堂来进行,也可通过组合教案来完成。组合完整的教学模型可以由教师直接移植于真实课堂中,也可作为教师进行真实教学时的一个参照。
  微格教学在教师培训中显示其特有的优势,将教师复杂的课堂教学行为分解为比较简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技能,具有任务具体、步调小、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解决了传统的从宏观层次上进行教学技能研究难以深入的难题,减少了教学的复杂程度和真实教学造成的心理压力。通过微格教学可以促进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了师训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充分发挥被培训教师的主体性,加快了青年教师的发展速度。微格教学也是一种最适宜的校本培训方式,符合“五严”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落实与目标的有效达成,堪称“五严”背景下的中小学师训的首选方式。
其他文献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习语一般短小精炼、寓意深刻,且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色彩,是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语语言中,英语习语以习语所特有的结构和特征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从不同方面来考察英汉语言中文化同异现象,可以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英汉习语中文化的相似与差异比较     人类共有一个客观的大自然,共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感受,有语言的“共性”特征。一个民族
自神农氏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开始,茶叶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从药用、日常饮用、待客到今天茶产品系列开发,茶叶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产品.在茶叶等产品的营销过程中,
茶馆是中国民间文化、地域文化、茶文化三者结合的重要载体,其室内装饰风格设计,源自于"佛、儒、道"思想与中国传统饰样。在茶事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茶馆室内装饰风格和当地文
新课程改革标准实施以来,有些学生抱怨数学难度大,为学习枯燥的数学公式,练习变化莫测的题目而苦恼,导致对数学有畏难情绪,“讨厌”上数学课。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摆脱苦恼,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  一、理解并赞赏学生,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每一名学生都有好奇心,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就等于把他们和数学拉近了一步。倾听他们的心理话,用欣赏的目光听
本文探讨了新体育课程改革带来的改变。分析了茶道精神应用于新体育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最后阐述了新体育课程改革中茶道精神的重要作用,以促进茶道精神与体育课改的结合。
通常所说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的能力。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课程实施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着眼于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在自主合作中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潜能。    
曾听过一位学者如此说道:“开放是向外的,具有外在表现性。假如学生想说又不敢说,想做又不敢做,那么就不是开放。”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课堂上的个性体现、人文主义教育逐渐深
摘 要:现阶段发展民办学校是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新生长点,因此有必要从民办学校实施民办学校管理的要求出发,从建立董事会制度、开发校本课程、健全中介组织等方面超前构建民办学校管理体制。  关键词:民办学校;管理制度;民办学校管理  一、民办学校管理的制度保证:建立董事会  建立董事会并确立其法律地位是学校实施民办学校管理的制度保证。董事会作为学校的最高权力决策机构,有利于形成民主决策,体现集体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