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患者,男,1个月29 d,主诉"发现皮肤出血点4 d,吐奶1 d",入院前4 d无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集中在颜面部及双上肢,口服药物3 d后出现新的出血点,于2019年10月23日就诊收入院。
症状体征体温36.9℃,脉搏150次/min,呼吸44次/min,血压80/48 mmHg(1 mmHg=0.133 kPa),周身皮肤出血点,颜面及双上肢较多,局部多处瘀斑,结膜轻度充血,腹部略膨隆,脾无触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21,淋巴细胞比例0.6,血红蛋白99 g/L,血小板计数10× 109/L(危急值),异性淋巴细胞0.02, ABO血型A型,RH血型阳性。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11.5 s,凝血酶时间18.9 s,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7.9 s,纤维蛋白原1.88 g/L,国际标准化比值(PT )0.96。
诊断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患儿计数血小板<100×109/L,无脾肿大,排除其他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治疗方法输注丙种球蛋白,监测血小板及感染指标,输注酚磺乙胺改善血小板功能,改善血管脆性,防治出血,补充维生素K1防治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临床转归2019年10月28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179×109/L,出血点消退,痊愈出院。出院1周及1个月于我院血液科门诊复检指标均正常。
适合阅读人群儿科;护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