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重症婴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n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患者,男,1个月29 d,主诉"发现皮肤出血点4 d,吐奶1 d",入院前4 d无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集中在颜面部及双上肢,口服药物3 d后出现新的出血点,于2019年10月23日就诊收入院。

症状体征

体温36.9℃,脉搏150次/min,呼吸44次/min,血压80/48 mmHg(1 mmHg=0.133 kPa),周身皮肤出血点,颜面及双上肢较多,局部多处瘀斑,结膜轻度充血,腹部略膨隆,脾无触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21,淋巴细胞比例0.6,血红蛋白99 g/L,血小板计数10× 109/L(危急值),异性淋巴细胞0.02, ABO血型A型,RH血型阳性。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11.5 s,凝血酶时间18.9 s,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7.9 s,纤维蛋白原1.88 g/L,国际标准化比值(PT )0.96。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及患儿计数血小板<100×109/L,无脾肿大,排除其他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治疗方法

输注丙种球蛋白,监测血小板及感染指标,输注酚磺乙胺改善血小板功能,改善血管脆性,防治出血,补充维生素K1防治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临床转归

2019年10月28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179×109/L,出血点消退,痊愈出院。出院1周及1个月于我院血液科门诊复检指标均正常。

适合阅读人群

儿科;护理科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背景和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症状性颅内后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06—2012年经血管内治疗的30例症状性、颅内后循环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并发症、影像学和随访资料。所有存活的患者都接受了电话随访,以获取他们当前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30例患者中有24例为颅内椎动脉狭窄,6例为基底动脉狭窄。其中10例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治疗,1
期刊
期刊
研究Taylor S, Mallett S, Beare S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whole-body MRI versus standard imaging pathways for metastatic disease in newly diagnosed colorectal cancer: the prospective Streamline C t
期刊
病史摘要患者,男,75岁,因乏力1个月余入院,外院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症状体征贫血貌,皮肤黏膜无出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诊断方法参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年版)》,诊断:MDS-5q-综合征。治疗方法支持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地西他滨+来那度胺治疗2疗程后血象恢复,但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增高,加用亚砷酸后病情改善,
病史摘要患者青年女性,21岁,因"反复发热32 d"入院;伴畏寒、寒战、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全身疼痛;无恶心、呕吐、咽痛、咳嗽、咳痰、鼻塞、流涕、腹痛、腹泻;院外使用抗生素治疗后仍反复发热;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疾病及牙科手术病史。症状体征体温38.4℃,血压122 /78 mmHg (1 mmHg= 0.133 kPa),心率112次/min,呼吸22次/min,发育良好,无皮肤和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