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视多元化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如何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历史课程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作为高中历史一线教师认真思索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7 -01
一、对课程资源的重新认识
依据现代教育理论,课程资源应该是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等。就历史学科而言,其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正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所指出的“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包括物质的、人力的,校内的、校外的,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等。
二、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历史课程资源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学中除了教科书之外还应该运用大量的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存等。而这些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甚至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课程资源能给予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这大大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新课改倡导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不要囿于教科书的知识结构和结论,除教科书外,还应学会广泛搜集利用其他有用的课程资源来进行分析和评论。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历史课程资源又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利用各种的课程资源,为自身的历史学习和探索服务。
3.转变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
由于传统的历史课程资源观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局限在“接受式”上。新课改在客观评价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更为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具体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运用各种材料去认识真正的历史的过程。而要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也就离不开多元化的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就是说,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历史课程资源,使得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成为可能。
三、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历史课程资源的路径
历史课程资源除传统的教材、参考书外,还应包括图书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文物等物质资源以及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所以,多元化的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包括:
1.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
历史教材除历史教科书外,还包括教学参考书、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多媒体课件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并不意味着可以将他们束之高阁;相反,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不过,它仅是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教材的内容与外延都在无限扩大,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渠道。所以,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历史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在内容、体裁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2.历史教师—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指出,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因为,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要设计教学活动。而且,他们自身是人力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历史课程实施的首要的条件资源。他们素质状况决定了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即使信息技术再发达,历史书籍、历史资料再丰富,也不能取代历史教师在历史课程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开发和利用历史教师这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也就要加强历史教师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建设,促进其专业发展。
3.信息网络资源
历史网络资源包括的种类很多,除了历史学科的专业网站外,大量非专业网站中丰富的历史主页、与之有关的各种资料、远程网络教育网、各大基础教育网等,如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人教网等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资源。这些看得见、摸不着的资源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历史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4.本地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习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教材。乡土资源和教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乡土课程资源包括本地的历史遗址、遗迹、文物和蕴涵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物质资源,以及历史见证人和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人力资源。就我们于都来说,开发和利用本地的红色历史资源有着独特的优势。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有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于都长征大桥、于都红军大桥、长征广场、中央后方保管处旧址、中共赣南省委旧址、中革军委旧址、红四军政治部旧址等。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内涵,这是苏区精神成长的地方,又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苏维埃运动孕育的伟大苏区精神和干部好作风是井冈山精神的深化和发展,又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这些难得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大大丰富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7 -01
一、对课程资源的重新认识
依据现代教育理论,课程资源应该是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等。就历史学科而言,其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正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所指出的“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包括物质的、人力的,校内的、校外的,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等。
二、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历史课程资源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学中除了教科书之外还应该运用大量的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存等。而这些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甚至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课程资源能给予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这大大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新课改倡导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不要囿于教科书的知识结构和结论,除教科书外,还应学会广泛搜集利用其他有用的课程资源来进行分析和评论。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历史课程资源又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利用各种的课程资源,为自身的历史学习和探索服务。
3.转变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
由于传统的历史课程资源观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局限在“接受式”上。新课改在客观评价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更为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具体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运用各种材料去认识真正的历史的过程。而要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也就离不开多元化的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就是说,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历史课程资源,使得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成为可能。
三、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历史课程资源的路径
历史课程资源除传统的教材、参考书外,还应包括图书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文物等物质资源以及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所以,多元化的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包括:
1.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
历史教材除历史教科书外,还包括教学参考书、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多媒体课件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并不意味着可以将他们束之高阁;相反,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不过,它仅是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教材的内容与外延都在无限扩大,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渠道。所以,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历史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在内容、体裁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2.历史教师—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指出,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因为,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要设计教学活动。而且,他们自身是人力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历史课程实施的首要的条件资源。他们素质状况决定了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即使信息技术再发达,历史书籍、历史资料再丰富,也不能取代历史教师在历史课程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开发和利用历史教师这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也就要加强历史教师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建设,促进其专业发展。
3.信息网络资源
历史网络资源包括的种类很多,除了历史学科的专业网站外,大量非专业网站中丰富的历史主页、与之有关的各种资料、远程网络教育网、各大基础教育网等,如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人教网等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资源。这些看得见、摸不着的资源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历史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4.本地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习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教材。乡土资源和教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乡土课程资源包括本地的历史遗址、遗迹、文物和蕴涵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物质资源,以及历史见证人和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人力资源。就我们于都来说,开发和利用本地的红色历史资源有着独特的优势。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有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于都长征大桥、于都红军大桥、长征广场、中央后方保管处旧址、中共赣南省委旧址、中革军委旧址、红四军政治部旧址等。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内涵,这是苏区精神成长的地方,又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苏维埃运动孕育的伟大苏区精神和干部好作风是井冈山精神的深化和发展,又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这些难得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大大丰富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