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中学生走出国门,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个人 与集体奖,为祖国与人民赢得了荣誉。但我们也不无遗憾的看到,我们从来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的人才;而美国则是初等教育看起来“一塌糊涂”,但美国高校赢得的诺贝尔奖却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似乎证明中国的初等教育“很棒”,事实上,却存在十分可怕、严重的弊端,总感到缺少点什么,这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浅谈自己的见解。
  
   一、 对学生数学创新教育的正确认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对学生施以创新教育为影响,促进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在实践中还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二、进行学生数学创新教育的氛围营造
  
   1、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的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2、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被动的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的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3、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以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4、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无论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都要加以鼓励,适当引导。
  
   三、开展学生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方法
  
   1、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教育,激发其创新意识。
   ①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了桃子”,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学生因兴趣而学,并提出质疑自觉地去解决问题去创新。
   ②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③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设计中,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
   ④利用数学中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华罗庚的刻苦求学,陈景润的逆境成才等都能触动他们的灵魂深处,来认定自己的目标。
   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安排的问题巧妙引导,创建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在教学中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到新思维的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解题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技能。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取、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
   4、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品质。美国学者柯瑞提提出“尽管创造者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中,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创新的个性品质作后盾,注重好强、上进、持久、乐观的性格的培养,及时地加以表扬,鞭策与鼓励。
   5、 注重数学学习的深化引导,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坚信,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智慧的灵光。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能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几乎能给于以上的一切,让那些奇妙的数学知识成为师生共同交流的彩虹,而不是被无端地变为创造师生距离的工具。
   总之,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还需要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
  
  (作者单位:贵州省石阡县石固九校)
其他文献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建立学校、家庭教育互动机制,切实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已经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在我们身边,经常看到曾经被认为是天
Point在媒介大量的不乏赞誉的评价中,人们始终注意到,贝蒂的最成功之处乃是她对我们周围那种既让人着迷、又令人震惊的现实生活的洞察力,她鞭辟入里地向我们展现了这种生活的
期刊
作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双语教学在国内高校的推行无疑是发端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现实。教育部公布100门2008年度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名单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内容包括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聘请国外教师和专家来华讲学、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各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示范课程的资源和经验,
英语听力是英语语言交际的中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方式,英语听力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国内学者对于新闻听力现状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大量学生感觉新闻语速快、难度大,要解决新闻听力中存在的这样问题,就必须从新闻听力教学实际出发,强化英语新闻的语言文化知识教学。现代的听力教学研究认为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或知识结构对外界输入的语音信息进行解码和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我们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所
帕尔哈提在第三季《中国好声音》总决赛上演唱。  登上第三季《中国好声音》总决赛舞台之前,帕尔哈提关掉了自己的手机。接受记者采访时,距离比赛结束已过去近24小时,他依然不
期刊
当前,学生写作能力较低, 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语文老师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离开社会生活、离开学生的思想感情、离开文章内容,大搞孤立的、繁锁的、机械的字、词、句的训练,使学生陷于文字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其结果,与主观愿望恰恰相反,语言能力难以提高,作文能力只能止步不前。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语言能力与思维能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西北、西南、东北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在举国上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自然历史原因,经济得不到长足有效发展,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地理教育更是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地理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
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愿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加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频发,专家学者、媒体舆论归结于“中小学生心理脆弱,需要生命教育课程,老师家长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实际上,“脆弱论”忽略了中小学生自杀的制度性原因,而仅仅将其归咎于个体本身。现在大多数城市中小学普遍加强了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的自杀事件并没有减少,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  1 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1.1生命教育的核心概念和内涵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