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民族性问题的辨析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amoni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主张摆脱民族文化传统桎梏、解放思想。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关于“民族性”内涵的讨论
  季羡林先生认为:“一个民族自己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就是民族性;一个民族创造了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又必然接受别的民族文化,要进行文化交流,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有矛盾,但又统一,缺一不可。”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中国美术的现状
  作为从西方引进的油画,在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盘苏化”之后,又陷入了八十年代的完全西化学习中,其间虽有人提出“油画民族化”,却也是从一些民族形式入手,借鉴中国画传统笔墨形式的技法,仿佛只有这样做,中国油画就拥有了自己的民族性。实际上,中国油画从二十世纪初经过四、五代油画家的努力,已经或正在形成一种用油画语言表达中国文化精神的表现风格,其间也涌现了一些真正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作品,这也标志着中国油画从拿来、追随、思索到创造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油画家在研究传统遗产、试验中西绘画结合方面,已经远远走出了过去的片面认识。进入九十年代后,部分中国油画家创作了一批迎合国际市场的作品,这一现象被恰当的叫做“美元冲击下的中国油画”,这些作品有的以纯西方文化为唯一标准,有的则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国情调来迎合西方的审美情调,将中国文化平面化、简单化,走这种伪装的“中国性”、“民族性”捷径,但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当外国人的新鲜感消失,我们也就不免落入简单、表面,毫无深度可言的尴尬境地。而真正的文化又在哪里?
  问题同样存在于当今的水墨画坛,水墨画具有表达民族性的天然优势,是中国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的标志性语言,也最能体现民族特点。然而很多国画家的作品让传统的画家看了不觉得传统,西式的眼光看了觉得很不地道。我们也不反对学习西方文化艺术进行变革与创新,但应该在学好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如果中国的水墨画过分的去学习、借鉴,去强调没有基础的创新、变通,那我们就怀疑这个东西是不是他自己的,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样式与观念究竟能不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
  民族艺术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具有民族性的才是有意义的,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21世纪中国美术创作思维的整合决不是一条抛弃自己文化传统的路,我们有理由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文化,挖掘、保护这种离我们渐远的宝物。
  我们有三千年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从远古时期那种奔放、跃动、飘洒的原始浪漫主义气质,到殷商原始艺术的奇诡、怪诞的造型特质和巨大的幻想性、象征性、隐寓性,周人青铜器造型浑圆、饱满、舒展的纹饰所显示出的质朴、开朗。更不用说春秋、战国以及秦汉艺术的沉静、繁缛、华丽、工整、大气,以及唐、宋、明、清的工笔、水墨样式和创作观念。奇幻的形制、飞扬流动的纹饰,跃动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我们还有那些侧重精神意愿而非物质功能的原生形态,创作手法更为自然流畅的民间艺术,比如年画、剪纸、刺绣、蜡染、挑花、编结、雕塑、玩具、灯彩等,极富历史感和民族色彩,无不显示出中国艺术深厚的底蕴。
  在世界文化大视野中透视,中国古代美术在整个艺术发展史上的意义,在于它以具有神秘感和形式美的图式,奇丽无比的想象和极富个性的创造构成了一个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天地,折射出了古代时期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状况,成为我们文化的积淀和根基,带给我们无限的自豪与想象。成为我们追寻的目标。
  中西文化的交融
  保持艺术的民族性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艺术。首先,保持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应以包容、学习的胸襟去看待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其次,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决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应在探索学习中融会贯通。我们今天吸收他民族的艺术精华,必须具有明确目的,即为了促进本民族艺术的发展。随着各民族艺术的发展,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处于发展之中。艺术的民族性只有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并不断改变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
其他文献
多年前,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就在巴黎集会,他们直截了当地宣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3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海内外有识之士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党中央发出号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复兴的根本是什么?是文化复兴。  其实所谓民族,不是人种有别,而是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是一个民族存续的根本,而语文,正是这个文化传统的最重要载体。  我们讲继承
历史问题设计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课堂的教学水平.优化初中历史问题设计,需要从课程标准出发,问题设计要做到“有的放矢”;需要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问题设计要做到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绿豆过敏原检测方法的报道,但其对敏感人群的致敏危害严重。因此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绿豆过敏原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实验研
最近几年,我国在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高速发展。大量的日本企业来到我国投资,创办实业。这就需要一大批既能熟练运用日语,同时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材。我国现有的高职日语教育,恰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日企对人材的需要。同时,许多高职院校与日资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校企联合、共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立即上岗型”毕业生准备了必要条件,形成了
当阅读教学以某些公开课、观摩课为标准时,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本真,成了一个绣花枕头。当前阅读教学的众多诟病,引发我们思考阅读的真实性,阅读教学要不要遵循阅读的规律。于是原生态一词被引进了阅读教学,探究原生态的阅读就是寻求阅读教学的还原,我们应构建怎样的原生态的阅读教学的课堂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当阅读教学公开课成为时代的引领、潮流的象征时,许多教师将公开课的重心不自觉地放在了追求完美上。如何使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在进行学校教育工作时将心理咨询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其内涵,扩展其功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心理学”毕竟不同于“德育学”,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又有联系。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将心理咨询植入学校德育工作并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举措。     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长期以来,很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