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37912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组织学生参与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要求,指出学生要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合作中探究语文知识。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到多元互动中,给学生营造活泼生动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收集各种资源,帮助学生搭建平台,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交流分享中。

一、营造氛围,激活兴致


  枯燥的灌输式教学往往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消磨,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任务,或记录笔记,或抄写句子,或完成作业,失去了自己的创造性和小学生应有的活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彻底改变这种情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感受到活动的快乐。
  在学习《黄鹤楼送别》一文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现多媒体课件,令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在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先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发现这篇文章讲述了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分别的过程,并在最后引入了李白的著名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此后,教师又给学生介绍了这种文章的类型,告知学生这是“文包诗”的类型,文章所讲述的故事展示了这首诗的内容,两者结合在一起,诗歌和故事相互依存,能令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阅读其他著名的诗歌,并尝试了解这些诗歌创作的背景,并让学生尝试用文章的方式将诗歌改写成有趣的小故事,以“文包诗”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新诗,更能让学生对该诗歌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还令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方式为学生营造活泼和谐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令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也要以和学生相平等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其进行适当引导,促使学生逐步提升语文能力。

二、搜集资源,拓宽视野


  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拓展资源,令学生感受到语文外延的拓展。学者丁艳中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时提出,教师要结合课内主题鼓励学生收集各种资料,令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
  在学习了《嫦娥奔月》一文后,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搜集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若干角度入手收集资料。如《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所以可以让学生尝试收集其他中国神话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理解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阐述自己收集到了哪些中国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展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情操,哪个故事最令自己感动等内容。由于文章中讲述了人们为了纪念嫦娥而产生了中秋节的内容,故此还可以将“中秋节”作为关键词,收集一些与之有关的诗词,尝试分析人们在描写中秋节的诗歌中都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处理收集到的资料。如在收集了不少诗歌后,可以根据诗歌所展现的内容,所体现的情感等设立关键词,对其进行分别归类。
  除了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以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对这些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令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教师可以从分析资料这个角度入手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如何处理资料,如何吸收资料中的各种信息。

三、多元展示,交流分享


  由于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以致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一个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好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构筑一个平等互动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如何运用语文知识,让其尝试进行交流分享。
  在阅读了《三顾茅庐》一文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三国演义》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常使用多种方法展示自己获得的成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我最爱的三国人物”演讲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要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谁,还要简单介绍该人物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丰功偉绩,并说说自己为何会喜欢这个人物,能从该人物的身上受到什么启发。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三国知识趣味竞赛”,收集一些和《三国演义》内容、创作背景、历史知识等有关的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以此了解学生是否认真阅读了《三国演义》一文,是否对其中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如让学生尝试说出关羽在华容道做了什么事情,诸葛亮帮助谁借东风,打败了什么人等。有了这样的互动平台,学生能各展其能,展现出对《三国演义》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园和社区活动,并促使其结合活动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与其他的同伴分享。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进步。
  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同时学生也体会到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意义。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其他文献
新课改实施以来,占据语文试卷半壁江山的作文,一直就是新课改的焦点。相关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以命题的方式,对作文的命题形式、写作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和实践,以期来推动中学作文教学。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我们同时要认识到,作文教学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的推动作文教学,笔者特以作文的命题与写作为切入点,依据自己的教学体验,来谈谈我的思考。  一、从唯重技法向重视人文积淀转变  从
想要更好地展开基于实效性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师要对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有更为细致与深入的设计,要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从短篇文本的写作训练
【摘 要】  写作是“采集、构思、表述”的系统过程,是学生思想情感的表达。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老师关注的重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读、看、想、写”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了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培养 小学 写作能力 方法  一、读——培养持久的阅读兴趣  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打开一扇扇文学的窗口,而且阅读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在
【摘 要】  教师利用正确的课堂教学用语实施教学,能够调动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让小学生主动跟随教师掌握英语知识。关注课堂教学用语的优化,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学用语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效益  英语应用范围的扩大,让英语教育的地位大大提高。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意识与丰富学生英语知识的初始阶段,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益,对于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小学生的习作训练,语言训练是关键。如何让小学生有话可讲,讲得有条有理,生动活泼,我觉得应该把握以下语言特色:
“小组循环日记” 就是在规定的时间里,用相对固定的组织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轮流写作,互相批改,互相借鉴,教师参与其中的批阅和评价,从而达到全班学生作文水平整体提高的一种习作形式。但是,小组内循环不是周而复始,不是一成不变,我们要善于创新这一习作形式,在创新中让学生爱上表达、学会表达、乐于表达。  一、创新日记形式,激发写作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
小学阶段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所以体育老师一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小学生身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细节,实施妙招,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我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自主预习  学习一篇课文充分的课前预习至关重要。下面就以学生对《花瓣飘香》预习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进行有效预习。  1.三读课文。通常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不得少于3遍,第一遍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第二遍,了解课文内容简要概括,第三遍留心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