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视编剧酝酿最佳创作状态的艺术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看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是一种享受,但其剧本创作过程却没有那么轻松。一般来说,故事的形成最初是从编剧这儿开始的,其创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不是行内的人是很难了解的。一部电视剧剧本创作下来,常常是一波三折,充满挑战,其中有在创作中成功的喜悦,更有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痛苦焦灼。
  你是否在写作状态?
  编剧们在一起闲聊时常常吐槽,编剧工作太辛苦了。写作状态良好时固然能“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但没有写作状态时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众里寻他千百度”。当写作不在状态的时候,写作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到工作时间了,但力不从心,脑子沉重、思维堵塞,搞得自己很累。有的作者,特别是初学者,这时候忍不住会去做一些和创作无关的事情,结果时间过去了,却效率低下。编剧工作最痛苦的就是写不出来,不知道该写什么,除了客观原因之外,关键就是不在写作状态。
  良好的创作状态必须是专注的,在工作时间内,写作是作者的唯一主线。在这个状态里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要努力朝有关写作的方向前进,由此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当你进入这种状态以后,生活中一个细微的事情,新闻媒体上一个简单的报道,电视上一个微妙的情节,都有可能让你产生一种写作冲动,这就是创作状态的妙处。它让编剧在工作中能不受干扰,即使在非工作时间、在生活中也会经常产生灵感。
  如何辨别自己是否进入写作状态,只需简单问几个问题,答案自然就明白了:你在梦中是否梦到过你的剧本?你在做其他事的时候是否常常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剧本?你是否有过克制自己不去想,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写作内容的状态?……如果这些状况皆没有出现,那么可以证明,你还没有进入写作状态。
  固定时间,固定任务
  剧本写作,关键在于一个“写”字。著名作家叶兆言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才华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熬到一百万字。”由此可见,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在于你是否有才华,而在于你是否坚持每天都写,写得多了,真的写够100万字,文字功底自然就提高了。剧本创作和一般的写作道理是一樣的:熟能生巧。
  特别是对于初学写剧本的人,要想快速提高自己的剧本写作能力,勤于练笔是唯一的途径。文学界将文学创作称为“爬格子”,很形象,就像爬山一样,必须爬过一定的石阶和山路,才能登上山顶。特别是对于编剧初学者来说,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从一开始就应该养成习惯,给自己定下写作任务,比如从每天写1000字开始,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任务量到5000字,到8000字。
  要想高效创作剧本,每天必须给自己分配固定的时间去写,并让这成为习惯,因为良好的作息安排是人的精力的源泉。
  只要能坚持一个月,你就会发觉,写作不是那么痛苦的事情了,再坚持几个月,你会发现,写起剧本来越来越顺了,也就是逐渐进入了创作状态。写得越多,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坚持几年以后,你有可能已经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编剧了。
  清理环境,切断干扰
  剧本创作是高强度的写作,尤其需要一心一意,只有“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进行创作,才有可能写出满意的作品来。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着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当然,来一点古典的或合适的音乐配合写作节奏也是可以的。
  首先,清理掉你的工作室中无用的东西,特别是要把你的写字桌清理干净。工作环境就应该有工作的样子,别小看那些“东西”,它们会分散掉你的注意力。
  一切非工作需要的信息,其实都是你写作的干扰源、写作的“拦路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聪明的编剧通常会在写作前关掉微信和QQ,关掉邮箱,关掉电视。如果电话联系人太多,你甚至需要关掉手机,拔下固话插头。
  当今时代最大的干扰一个是手机,一个是网络,所以,当你用电脑在写作的时候,最好关闭手机、拔掉网线。总之,写作时间就要全力写作,清理与写作无关的一切信息干扰源。你必须保证自己就好像被关进了小黑屋一样,在没有任何打扰下进入写作状态。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佛教经典中有一句话叫作“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意思是把你的心集中在一点上,什么事情都能办成。当人们能对一件事情全力以赴去做,达到废寝忘食、食不知味、专心致志的地步,就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例如陈景润不会煮面条,不是他不聪明,而是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哥德巴赫猜想上。爱笛生养了两只猫,却开了两个供猫出入的洞,发明之父没有智慧吗?当然不是,也是把全部智慧都用在发明创造上了。所以,人如果可以“制心一处”,就会迸发出无限的智慧,并创造出卓越的成就。
  如何制心一处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自己注意力的管理。
  第一,设置提醒物。你可以制作一本书(越逼真越好):你可以将你要完成的剧本名字写在一张纸上,然后贴在一本书的封面上,想象这就是你要完成的剧本。然后把它放在醒目的、你经常待着的地方,或其他合适的位置,它自然会提醒你去完成任务,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集中注意力的练习。面对着电脑(或稿纸),坐在自己的工作椅上,让自己的目光正对着它,去感知它。调整自己的视觉和其他感觉,让自己除了电脑或稿纸以外,其他什么都看不见,看看自己能坚持多久。你可以每天早晚各练习5分钟。这个练习让你明白如何提高注意力。通过多次练习,你对工作的注意力会越来越强。
  第三,避开有害干扰的练习。思索一下是什么吸引了你的注意,使你不能集中注意力于写作。如果是看新闻耽搁了你太多的时间,那么找出你常看的新闻媒介来,面对着它坐着或站着,调整自己的视角和其他感觉,让自己看不到它的存在,坚持得时间越久效果越好。每天早晚各练习5分钟。这个练习让你掌控自己的注意力,从而避开一些无益的、占用工作时间的不良影响。
  把自己逼入写作状态
  具体应如何“逼”自己进入写作状态呢?答案便是阅读、思考、集中精力。   阅读就是去了解一切与自己创作相关的材料,当然也包括与自己写作题材相类似的前人作品,这有助于自己尽快进入写作氛围中去。比如你准备创作一部家庭生活剧,你从一开始就要尽量阅读有关的材料和相同题材的作品。
  思考是指要有意识地强迫自己围绕写作的内容去想问题,并且要能够从开始的强迫最后演变为自觉的下意识行为,这样思考才算真正进入状态。
  集中精力,是指有条件的时候,尽量放下一切与写作无关的工作,不让其他劳心事打扰你,做到心无二用。
  当人物、细节、语言会时不时地、不经意地闯入你的脑海,说明你已进入了一种写作状态,逼入写作状态的努力取得了成功。所以,笔者对写作状态的总结是:长期酝酿,一触即发。所谓长期酝酿,就是要努力培养一种氛围,让你的所思、所感、所想都融入一种状态当中。所谓一触即发,就是有了长期的酝酿后,才会有一触即发的灵感来源。有一句话说得好: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同样可以这样来套用:灵感是留给有状态的人。
  利用工具,化繁为简
  军事指挥员在打仗之前要进行沙盘推演,这实质上是利用沙盘这一工具尽可能再现真实而又复杂战役的场景,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重大的军事行动的推演和决策,因而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部复杂的剧本同样也可以借助多种工具,模拟所要表现的场景,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激发创作状态。
  大纲是最有效的工具。因此要充分学会利用大纲整理思路。如果你现在一点思路都没有,那我建议你先列出部分场景、行动,或者对话,然后试着从這些地方切入故事。你可以标注涉及到的人物、情节或主题等关键信息,然后再以大纲或列表的形式整理出来,像这样将叙事材料可视化,你的思路会更清晰。
  可以利用卡片理清和调整自己的故事线。卡片效果更直观,比稿纸更容易管理。你可以以情节或场景为单位把故事记录在卡片上,通过调换卡片顺序可以自由拼接故事,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非线性叙事和团队协作叙事。
  松紧有度,自由驰骋
  良好的写作状态意味着灵感迸发,思如泉涌。如果真的进入写作状态了,灵感自然就会光顾。在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同样奇怪的事,有些问题,一直苦苦思索却一直得不到答案和结果,但是有一天不想了、放松了,答案和结果突然就产生了,这就是灵感。常言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灵感的获得,正是如此。虽然灵感什么时候来,我们无法人为地用理性控制,但实际上灵感并不神秘,可以肯定灵感一定是长期心理萦绕的结果,也是身心放松的结果。
  写作之前可以进行一下热身,比如散步、唱歌等等,都有利于放松身心,增进灵感。
  写作的时候要保持自由的心态,开始的时候可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别去过分担心结构、格式或语法错误,不要让任何限制干扰你的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有的杂乱无章,有的重复冗长,有的简单粗糙,但是你毕竟是真正走在创作的道路上了。
  写初稿的时候,完全不必做完美主义者,出现不满意的地方是正常的,而对“瑕疵”的恐惧会大大阻碍你的创造力,所以要学着去接受一开始的“不完美”,告诉自己这只是初稿,小毛病可以回头再改。
  也不必对自己的工作效率过于自责,只要你努力了,面对空白页,无论是写了一个句子,一个段落,还是十页,都是一个开始和进步。跟着的变化就是,你的写作状态会越来越好,你的工作效率自然会越来越高。
  控制情感,理性安排
  在从事剧本创作的时候,编剧通常需要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动,一种通过创作把这种情感与冲动宣泄出来的强烈欲望,我们称之为创作欲望,但是光有这种欲望、冲动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剧作家,必须善于把自己的冲动、欲望进行适当调节、控制,然后对写作内容作一个理性的安排。戏剧创作不仅需要情感激发,更需要情感深刻的积淀,需要情感的强度,同样也需要理性。而一些带哲理思考的剧作,往往以作品的深刻见长,体现的是剧作家对人生、社会、文化、人性诸多问题的反思,这类剧作在创作时固然少不了情感,但其思想性更是第一位的。剧本创作的具体过程离不开理性,这其中包括组织情节、设置人物、搭建人物关系、设计戏剧冲突、高潮来临前的铺垫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一些结构问题、具体的细节问题,没有一个理性的安排是不可想象的。没有情感,只有理性安排的创作,不可能产生艺术生命力,也不可能存在。而没有理性沉淀、控制、安排的创作,是寻不着出路、理不出头绪的,因而也是站不住脚的,是不能被观众接受的。
其他文献
为了寻找故事里的蛇    程喜喜是离家出走的。  妈妈已经怀孕八个多月了。爸爸忙着给即将出生的宝宝布置婴儿房。只有喜喜像个不招人待见的小傻瓜,这里窜一下,那里窜一下。爸爸妈妈总是不耐烦地说:“喜喜,你能不能安静点?”  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搞得每个人都紧张兮兮的,大家积蓄的忧虑随着预产期的到来而变得越来越多。  刷牙的时候,喜喜对着浴室里的镜子大叫:“啊——”爸爸听见了,探进来一个头,不满地嘟囔了一
致已不再彷徨的你:  现在的你,想必已经实现梦想,成为一名一流的舞者了吧?还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家中有可爱的小公主、小王子与守护爱情的骑士。你知道,我一直渴望自己快点儿长大。  现在的你,是否会怀念从前的青葱岁月?曾经的你,喜欢穿白领或蓝领衬衣,再将宽松的校服随意套上,马尾甩向脑后,连背影都充满骄傲,课间与好友大声谈笑。如今,你还会如此肆无忌惮,还有如此贴心的朋友吗?  现在的你,还会在家中练习舞
麦兜还是麦兜,春田花花幼儿园还是一点儿没变,校长还是校长——不过,在人们最不需要骊歌的时候,骊歌响起了,所以听得人格外心痛。  当大幕拉开,麦兜和同学们站在华仔演唱会舞台上的时候,我想,人们肯定都特别开心。或许是因为看惯了往日麦兜搞笑的一面,对于初次接触成熟麦兜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我甚至一度认为这部影片不适合小朋友。虽然电影里有很多搞笑的台词,也有很多通俗易懂甚至有点儿滑稽的歌曲,但
其实,我与小溪流的相识是很偶然的。  高中的时候,我和同桌都是爱好文字的孩子,经常买书交换着看。有一天同桌买了两本《小溪流》,我则是买了两本另外的杂志,于是我们交换看。我才发现《小溪流》竟然是如此有趣的杂志,里边的故事生动活泼,很适合中学生读。和一些普通课堂习作比起来,《小溪流》里面的文章很灵动,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枯燥。  从那以后,我自己也开始买《小溪流》,每一次都被那精彩的故事所打动。也许是因为
作品简介:《枕草子》, 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清少纳言的散文集,内容主要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随想,文字清淡而有意趣。《枕草子》与同时代的另一部日本文学经典《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平安时代文学的双璧。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细微地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这是不必说了,就是暗夜,有萤火到处飞着,也是很有趣味的。那时候,连下雨也有
假如我是一轮太阳  我会把幸福 温暖和光明带给人间  驱散痛苦 阴冷 与黑暗  假如我是一颗蒲公英种子  我愿随大风飞扬  去我一直向往的爱琴海旅行  漂泊他乡 是我一生的使命  假如我是一只雄鹰  我会时刻准备着超越自我  飞过长江 黄河  飞过珠穆朗玛  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  留下我矫健的身影  假如我是一泓小溪  我会缓缓淌过平原  留下爽朗的笑声  一天清晨  我忽然发现我已长成青年  原
我看见蓝站在一棵树的影子里,一边舔着手里的雪糕,一边满怀兴致地打量着周围,就算这只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就算这些树、这些人、这些楼我们每天都看到无数次,她还是满怀兴致地望着,眼睛明亮得像映射了阳光。  这就是蓝,我在学校网站的聊天室里认识的高我一级的蓝。  蓝是她的网名,只有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字。  “如果将来我有一个女儿,就给她取名叫如蓝。”  第一次在学校网站的聊天室里遇见,蓝就对我说起她要给女儿取
1  我一直觉得,我娘是这个时代少见的奇女子。  她名唤沈梨,是沈家的幺女,据说几代之前沈家也是世代为官,可惜到她祖父那辈便家道中落,到了她爹这辈,更是沦落为卖梨为生,后来干脆把女儿的名字取为“梨”。  她出生在离长安不远的一个小镇上,家里有个大她十六岁的哥哥,她爹希望重振沈家威风,把所有积蓄都砸在了哥哥身上,供他念私塾、考取功名。  作为幺女,我娘并不像其他女儿那样乖巧听话,性格像男孩子。  我
小时候,她喜欢一个人走在家乡的古桥上远眺风景,因为这座小城在雨后看起来有一种别致的美感——白墙绵延,山温水软,桥上偶有情侣牵手走过……一切都充满水乡梅雨季节独特的柔情,像一幅被时光浸染的隽永油画。那时,她不过七八岁,雨后阳光在她眼前忽然炽烈起来,远处钟声在她耳畔回荡,她无端想起燕子扇动翅膀的样子,提笔写下青翠的诗行。  大一些,她开始喜欢在城市不知名的小街道上散步。八月,茶香和桂花香在空气中寂静缠
要说莫泊桑,这位19世纪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自然绕不过他的作品《项链》。《项链》的主角是马蒂尔德,她原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却因为“极微小的一件事”,导致了其悲惨的命运。  玛蒂尔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她穿着朴素,“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她住所寒碜,家具破旧,这些都“使她苦恼、痛心”……她觉得自己活在世上就是为了“漂亮服装、珠宝、银器”,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