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CT评价前交叉韧带解剖单束重建术后韧带的等长情况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动态CT评价前交叉韧带(ACL)解剖单束重建术后韧带的等长情况,以期指导解剖重建手术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8月期间接受关节镜下ACL解剖单束重建术的14例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28.6岁(18~39岁)。于术后6个月在膝关节伸直至屈曲的活动过程中应用动态CT进行扫描。将扫描所得图像分别进行屈曲0、30°、60°、90°、120°时的三维重建。使用网格法对股骨和胫骨隧道定位进行分析。测量各屈曲角度下股骨隧道与胫骨隧道之间的距离,以及股骨过顶位与胫骨隧道之间的距离。用隧道之间的距离反映韧带长度变化。

结果

隧道内口位置均位于韧带解剖附着点中心区域。重建韧带的长度在膝关节伸直时最长;以膝关节伸直位为参考(0°),在膝关节屈曲0~90°时,重建韧带的长度是逐渐缩短的,解剖位缩短平均为4.82 mm,过顶位缩短平均为3.28 mm。解剖位重建在膝关节屈曲0~30°时韧带长度缩短幅度最大[平均缩短(2.91±0.91)mm],在屈曲90°~120°时韧带缩短长度又逐渐减少[平均缩短(2.98±1.41)mm]。

结论

解剖位重建的韧带不等长,韧带长度在膝关节完全伸直时最长,在屈曲0~90°时韧带逐渐缩短,90°~120°时又有所伸长。重建的韧带应该在膝关节屈曲30°时拉紧固定。

其他文献
为了促进创伤骨科救治理念的不断更新,鼓励中青年创伤骨科医师不断奋进,《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主办“第三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优秀论文及经典病例大赛”.本次大赛全国共分7个赛
期刊
薪火相传 勇于开拓rn王蕾教授于198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分配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服务,广大患者至今.瑞金骨科成立于1954年,由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萎缩性胆囊炎的安全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萎缩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其中开腹手术35例,腹腔镜手术13例.结果 胆管损伤4例,3例行胆管切开T管引流,1例胆管
期刊
腹部闭合性损伤病情复杂,早期诊断是合理治疗、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前提.现总结近年经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58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早期诊断方面的问题作一分析.
目的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比较不同性别髋臼后柱内髂坐钢板置钉的安全区和安全角度。方法收集52例成年人(男27例,女25例;年龄为18~74岁,平均47.2岁)正常骨盆的CT扫描数据,重建出骨盆3D模型。对髋臼进行增厚5 mm处理,测量放置内髂坐钢板安全区的宽度(d)和闭孔管顶点到坐骨大切迹的垂直距离(w),计算d/w的比值(r)。过髋臼中心、垂直于方形区和坐骨大切迹对装配后的髋骨进行截骨得到截面。男性在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影响内固定治疗国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使用内固定治疗国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因素的文献,严格评价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5.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评估其优势比(OR )和95%可信区间(CI )。结果共纳入23项研究4 03
目的观察经腹腔径路及经后腹腔径路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经腹腔径路治疗肾囊肿18例,其中双侧7例,经后腹腔径路治疗肾囊肿38例。结果本组56例均获成功,术中
目的 探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图像上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的大小及定位参数,以期为临床PCL重建过程中胫骨骨道定位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