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动态CT评价前交叉韧带(ACL)解剖单束重建术后韧带的等长情况,以期指导解剖重建手术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8月期间接受关节镜下ACL解剖单束重建术的14例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28.6岁(18~39岁)。于术后6个月在膝关节伸直至屈曲的活动过程中应用动态CT进行扫描。将扫描所得图像分别进行屈曲0、30°、60°、90°、120°时的三维重建。使用网格法对股骨和胫骨隧道定位进行分析。测量各屈曲角度下股骨隧道与胫骨隧道之间的距离,以及股骨过顶位与胫骨隧道之间的距离。用隧道之间的距离反映韧带长度变化。
结果隧道内口位置均位于韧带解剖附着点中心区域。重建韧带的长度在膝关节伸直时最长;以膝关节伸直位为参考(0°),在膝关节屈曲0~90°时,重建韧带的长度是逐渐缩短的,解剖位缩短平均为4.82 mm,过顶位缩短平均为3.28 mm。解剖位重建在膝关节屈曲0~30°时韧带长度缩短幅度最大[平均缩短(2.91±0.91)mm],在屈曲90°~120°时韧带缩短长度又逐渐减少[平均缩短(2.98±1.41)mm]。
结论解剖位重建的韧带不等长,韧带长度在膝关节完全伸直时最长,在屈曲0~90°时韧带逐渐缩短,90°~120°时又有所伸长。重建的韧带应该在膝关节屈曲30°时拉紧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