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隐形女性”形象分析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m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十九首》此类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压力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汉末的宗法和取士制度,驱使文人不得不离井背乡,常年漂泊在外。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无望的追求,或在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因而更渴求有爱情和家庭的温馨,从而使孤独而屈辱的心灵得到慰藉。诗中尽书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
  【关键词】思妇  游子  寂寞  闺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181
   一、创作主体转变的时代背景
   在宗法社会中,女性因所处的环境,只能把生命的全部寄托于丈夫和婚姻关系。在汉代对妇德教化的加强,“三从四德”在女性出生之后就被深深的烙印在内心,根深蒂固的存在着。“三纲五常”更是影响着整个封建社会达数千年之久。在思想崩溃、政治腐朽、经济凋敝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志士,在官不得权,言商不得志。正是这个政治经济极度衰颓的时期,文人本能的转向对自身生命、价值的关注,出现了游离在外,凄苦思乡的诗歌创作。同时又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宣泄自己的愤懑与不平。正因如此,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游子心态在情感上与长期被封建道德体系禁锢的女性产生了共鸣,而思妇形象则是当时社会最具时代代表性和兼容性的多元化形象,这也是《古诗十九首》中多数以女性形象或“隐形女性”形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游子——思妇”的喻情抒怀
   汉末文人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与女性世界作心灵沟通的现实基础,他们抒写女性的不幸,是在真实的同情。怜悯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饱经忧患与痛苦的人生体验。《古诗十九首》多从女性角度写相思之苦,“游子——思妇”反映人间最真实,最普遍,最苦涩难言的情感和戚戚不离的怨偶形象。并试图由此获得普遍而久远的艺术魅力,当然也不乏显性与隐形的女性形象为创作主体出现。
   (一)女性孤独等待的心理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实则还是以隐形女性的角度去描写思妇情怀。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织女机声札札,不成纹理,写尽思妇借助单调往覆的劳作排遣愁苦的用心及其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让一个饱含离愁、孤独等待的少妇形象跃染纸上,意蕴深沉浑然天成。
   (二)女性追求爱情的心理
   在西汉末年的文化背景下,不难推测,诗作多出于须眉之手,而作者以思妇口吻述情,更印证了“隐形女性”形象在《古诗十九首》中的普遍存在性。“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相见无期。“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妇说: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同时也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三)女性忧患猜疑、自我安慰的心理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著秋草般的凋谢。满满的表现出女子忧患猜疑的心理。怕花期不再,恐盼君不来。表现女性的忧患不安。“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这女子的疑虑已尽显,于是改为自我安慰。她相信男方谅必坚持高尚的节操,一定会来的,不必哀怨。锦衾遗洛浦中,“锦衾”句只是活用洛神甄宓典故,指男女定情结婚,故推测是说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离家远去。这是“忧患猜疑”的起因。在东汉末叶,不是求仕便是经商,也是游子背井离乡的主因。读者在阅读习惯上自然将该诗归为“思君”然用男性旁观的角度去解读该诗,也可自圆其说。这也是所谓“隐形女性”形象的又一体现,怎读何解,尽在一念。
   (四)女性大胆率性的心理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这是一位娼女,长年的歌笑生涯,对音乐的敏感,使她特别易于被春色撩拔而激动。她不是王昌龄《闺怨》诗中那位少年不识愁的少女。娥娥红妆不是为与春色争艳,只是为了本就迟来伊人,盼他归来就见到她最美的容姿。她一出场就笼罩在一片垂柳郁郁的哀怨中。皆因她受苦太深,希望太切,失望也因而太沉重,使她迸发出“空床难独守”这一无声却情热的呐喊。这不是“悔教夫婿觅封候”式的精致的委婉,也只能是娼家女的坦露。诗人在自然真率的描摹中,显示了从良倡家女的大胆率性。
   钟嵘的《诗品》赞颂,《古诗十九首》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具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鉴赏价值。在东汉中后期,社会矛盾日渐激化,文人要适应汉末统治阶级取士的制度的要求,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察举制的驱使,远离家乡,奔波在天子脚下,望一朝被举,功成名就。而交通和通讯资源的极度匮乏落后,以至于一朝离家,归期无望。其中很多游子思乡之作,然“男儿有泪不轻弹”书凌云壮志易,言儿女情长难的成分在其中。男子并非没有这些情感,而是需要通过虚化的女性的形态和语言去表达出,那些不容于大男子气概的存在。故而“古诗十九首”就是通过以隐形女性形象的表现,体现了当代文学观念的变革,突破了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仪”的传统束缚。
  参考文献
   [1]作者姓名,孙玉冰.电子文献题名《<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意向分析》2011年1月.
   [2]作者姓名:李祥伟.书名《走向“经典”之路:《古诗十九首》阐释史研究》出版地,济南.出版者,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11年12月.
   [3]作者姓名:周振甫.书名《诗经译注(修订本)》出版地,北京.出版者,中华书局.出版年,2010年3月.
其他文献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利用情境创设培育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利用富有梯度的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活动体验”教学情境的创设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最近,中央发出通知,对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作出部署,中央组织部召开会议进行了具体安
摘要:近年来,国外动画对我国的文化冲击非常严重,中国动画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如何使中国动画在这种局势下茁壮成长,使“中国学派”再现辉煌,是中国广大动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本文介绍了中国人物画与动画角色设计两者的概念及其对应特点,通过对国内优秀水墨动画及国外“中国风”动画成功原因的分析,探讨中国人物画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及展望。  关键词:中国人物画; 动画角色设计; 写意; 白描;  中图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最近发展区”概念在近年来逐步进入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能力的巩固与提升,成为高中生物课堂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因材施教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把握最近发展区,加速学生的发展。  最近发展区理论由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是人在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而高中生的学习压力
随着矿井向埋深加大的西部开拓延伸,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瓦斯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严重制约了生产.为解决透气性差、煤质软的3#煤层瓦斯抽采难题,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论证,瓦斯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悄然兴起,在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其表现在它契合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再者,在语文课堂中增加讨论环节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另外,讨论环节还可以更好的和大学中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接轨,有效地避免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产生不适应心理。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 讨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情景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教师写作教学的内容产生共鸣,这种教学法在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颇受重视,本文主要探析
《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着理论学习枯燥难懂的问题,本论文以该门课程的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索一种将传递教学与活动教学结合起来的课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