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沈阳
开展“校长进课堂”活动
不久前,辽宁沈阳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主题为“做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的“校长进课堂活动月”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沈阳市所有中小学的校长、教学副校长不仅要听评课,还要走上讲台授课。
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司晓星副局长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每年的4月都将开展‘校长进课堂’活动。”这项活动被沈阳市教育局视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举措。
按照要求,在活动期间,校长每周听课不得少于4节,教学副校长每周听课必须在8节以上。校长、教学副校长听课后要组织评课,向授课教师提出指导意见。每名校长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教学副校长至少上两节公开课。校长上课时将有教师观摩、家长旁听。
(摘编自新华网)
■海南
打破直属中学校长的
“铁饭碗” 校长竞聘上岗
海南省教育厅直属中学校长的“铁饭碗”被打破了。不久前,海南省教育厅直属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拉开帷幕,来自海南中学、国兴中学、海南师范学院附中3所学校的9位校长和副校长应聘上岗。
在竞聘仪式上,海南省教育厅分别与竞聘成功的9位正副校长签订了3年的聘任合同,并颁发了聘任证书。
(摘编自《海口晚报》)
■北京
拟在3年内将升学与特长生“脱钩”
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不久前透露,北京考虑今后3年内从小学到高中取消所有特长生与入学资格的挂钩。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研讨。为了实现政策的平稳过渡,主管部门给出了3年的时间,前两年不会对特长生过多限制,但从第三年起,将正式实施“脱钩”政策。
由于目前各种特长生仍是艺术类高等院校的主要生源,所以有人担心取消特长生政策会影响北京高考生的录取,对此赵凤桐表示,取消特长生政策“不会降低本市高考的升学率”。
(摘编自《北京晨报》)
■上海
将对中小学部分等级考试项目进行“瘦身”
从2007年开始,上海市将对中小学部分等级考试项目进行“瘦身”,将不再进行小学信息科技等级考试、初中信息科技等级考试和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从2008年起,将不再进行初中劳动技术等级考试,以及高中信息科技、劳动技术等级考试和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由学生自愿参加的中小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也将从2008年起不再进行,但写字等级考试仍然保留。
上海做出大规模削减等级考试的决定与家长近年来“捧高”等级考试,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关。
(摘编自《新闻晨报》)
■湖北武汉
政府下调优质高中择校费并偿还七成贷款
湖北武汉市副市长袁善腊不久前在物价工作会上透露,2007年,武汉要下调优质高中的择校费。
武汉市政府不久前决定,通过帮助优质高中还贷款的方式,减轻其债务压力。其中,武汉市政府将化解优质高中40%的贷款,区政府则负责化解30%的贷款。政府期望以此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生高收费的问题。
自2003年起,武汉市优质高中开始“扩容”,资金大多依赖学校贷款、市区政府贴息。由于学校扩建所需资金数额巨大,所以带来了沉重的债务问题,收取择校费成为还贷的途径之一。
(摘编自《楚天金报》)
■河南开封
一所优质初中校为能还贷“关门歇教”,欲改办高中
不久前,有着10年办学经验、被誉为市级示范初中、县级重点中学的河南开封市杞县实验中学却突然“关门歇教”了,3000多名学生不得不集体大转学。
关于学校为什么要关门,校长李世鹏承认是因为欠了大量外债,为了还债,学校想改制成可以收取学杂费的高中。
据李世鹏介绍,学校的教学楼是1999年修建的,当时,因县财政紧张,县政府就把这个“包袱”转嫁到学校身上,而学校只有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来还债,直到现在,学校还欠有150万元左右的外债。
李世鹏说,2007年春,河南省政府规定:全部减免农村学生义务教育期间的学杂费。这一政策的出台,虽然减轻了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但却让靠学杂费还债的学校陷入绝境。
李世鹏说,如果把现在的初中改成高中,我们就可以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收取学生的学杂费,然后利用这部分资金还贷。这就是杞县实验中学“关门歇教”的主要原因。
开封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工作人员姜某说,到目前为止,还没见到杞县实验中学改制的报告。“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规定,注册学校不允许改制,而杞县实验中学是开封市示范类初中,当然属于注册学校之列。”姜某说。
(摘编自《河南商报》)
■上海
小学教师也可评教授
不久前,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基础教育特聘教授评聘试行办法》。依据这个《办法》,上海将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评聘100名特聘教授,聘期为3年。
特聘教授评聘工作每3年进行一次,每次评聘人数控制在100人。特聘教授的评聘范围是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在岗的高级教师,以及基础教育系统在第一线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实践的具有高级职务的人员,参评人员在实施特聘教授评聘工作的上一年度的12月底以前必须在编在岗。
(摘编自《新闻晨报》)
■广东佛山南海区
年薪30万聘“标杆式”教师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卢志华不久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5年内将由南海区政府拨出2000万元,用于实施名师工程,力争每年引进10名左右的全国优秀教师等本区急需的专业人才,这部分人将享受特殊人才的优惠待遇,而对个别的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标杆式”人才,将给予30万~50万元的年薪。
(摘编自《新快报》)
■江苏扬州
27名骨干教师被亮“黄牌”
记者不久前从江苏扬州市教育局获悉,该市65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在2006年度业务考核中,648人考核合格,1人暂缓考核,1人因考核不合格被取消了学科带头人称号。其中有27名教师因在一些考核项目上存在缺失,被教育主管部门亮“黄牌”。
27名教师被提醒的原因,或是指导青年教师不到位,或是在课题研究中作用不明显,或是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扬州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被提醒的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不能按照要求整改,在下一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则其骨干教师称号将被取消。
(摘编自《扬州日报》)
■山东高密育才中学
设“资料阅读精细奖”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不久前,山东高密育才中学12名“资料阅读精细奖”获得者每人得到学校奖励的一套图书。设立“资料阅读精细奖”是该校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该校把定期向教师推荐学习材料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周推荐一篇学习材料,印发后供全体教师学习。但有些教师草草阅读后就将资料随手扔掉。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学校从上学期开始设立“资料阅读精细奖”,将阅读学校推荐的资料的情况作为关键性指标,将借阅图书等其他资料的情况作为参考性指标。评奖时,重点从资料的保存、阅读、积累、反思四个方面予以考核。比如:“积累”,要求教师有资料积累笔记本,将材料中对个人成长或专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资料记录下来;“反思”,要求教师每次阅读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本刊通讯员 赵德宝 王仁香)
八方声音
“校长们不妨学学我们的学生,给自己建立一本‘错题集’,只不过校长们的‘错题集’记录的是自己在学校管理中出现的过失。”
——针对很多校长在管理中屡屡出错的现象,有专家撰文指出,校长应该建立一本“错题集”,时不时翻翻它,会使校长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今后如何避免重犯这些错误。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重视外语学习而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针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重视外语教育而忽视中文教育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指出,这不但影响了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严重制约了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导致出现这一问题的体制性导向因素急需改变。
(摘编自《光明日报》)
“学生的许多问题行为都被我们看成了思想品德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学生大部分的不良表现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并非思想品德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四川双流县华阳中学出巨资送165名教师到西南大学上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心理学。负责该研究生课程班的西南大学教科所所长张大均教授表示:不要把这些教师定性为心理学教师。培养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使中学教学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开展“校长进课堂”活动
不久前,辽宁沈阳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主题为“做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的“校长进课堂活动月”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沈阳市所有中小学的校长、教学副校长不仅要听评课,还要走上讲台授课。
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司晓星副局长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每年的4月都将开展‘校长进课堂’活动。”这项活动被沈阳市教育局视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举措。
按照要求,在活动期间,校长每周听课不得少于4节,教学副校长每周听课必须在8节以上。校长、教学副校长听课后要组织评课,向授课教师提出指导意见。每名校长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教学副校长至少上两节公开课。校长上课时将有教师观摩、家长旁听。
(摘编自新华网)
■海南
打破直属中学校长的
“铁饭碗” 校长竞聘上岗
海南省教育厅直属中学校长的“铁饭碗”被打破了。不久前,海南省教育厅直属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拉开帷幕,来自海南中学、国兴中学、海南师范学院附中3所学校的9位校长和副校长应聘上岗。
在竞聘仪式上,海南省教育厅分别与竞聘成功的9位正副校长签订了3年的聘任合同,并颁发了聘任证书。
(摘编自《海口晚报》)
■北京
拟在3年内将升学与特长生“脱钩”
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不久前透露,北京考虑今后3年内从小学到高中取消所有特长生与入学资格的挂钩。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研讨。为了实现政策的平稳过渡,主管部门给出了3年的时间,前两年不会对特长生过多限制,但从第三年起,将正式实施“脱钩”政策。
由于目前各种特长生仍是艺术类高等院校的主要生源,所以有人担心取消特长生政策会影响北京高考生的录取,对此赵凤桐表示,取消特长生政策“不会降低本市高考的升学率”。
(摘编自《北京晨报》)
■上海
将对中小学部分等级考试项目进行“瘦身”
从2007年开始,上海市将对中小学部分等级考试项目进行“瘦身”,将不再进行小学信息科技等级考试、初中信息科技等级考试和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从2008年起,将不再进行初中劳动技术等级考试,以及高中信息科技、劳动技术等级考试和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由学生自愿参加的中小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也将从2008年起不再进行,但写字等级考试仍然保留。
上海做出大规模削减等级考试的决定与家长近年来“捧高”等级考试,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关。
(摘编自《新闻晨报》)
■湖北武汉
政府下调优质高中择校费并偿还七成贷款
湖北武汉市副市长袁善腊不久前在物价工作会上透露,2007年,武汉要下调优质高中的择校费。
武汉市政府不久前决定,通过帮助优质高中还贷款的方式,减轻其债务压力。其中,武汉市政府将化解优质高中40%的贷款,区政府则负责化解30%的贷款。政府期望以此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生高收费的问题。
自2003年起,武汉市优质高中开始“扩容”,资金大多依赖学校贷款、市区政府贴息。由于学校扩建所需资金数额巨大,所以带来了沉重的债务问题,收取择校费成为还贷的途径之一。
(摘编自《楚天金报》)
■河南开封
一所优质初中校为能还贷“关门歇教”,欲改办高中
不久前,有着10年办学经验、被誉为市级示范初中、县级重点中学的河南开封市杞县实验中学却突然“关门歇教”了,3000多名学生不得不集体大转学。
关于学校为什么要关门,校长李世鹏承认是因为欠了大量外债,为了还债,学校想改制成可以收取学杂费的高中。
据李世鹏介绍,学校的教学楼是1999年修建的,当时,因县财政紧张,县政府就把这个“包袱”转嫁到学校身上,而学校只有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来还债,直到现在,学校还欠有150万元左右的外债。
李世鹏说,2007年春,河南省政府规定:全部减免农村学生义务教育期间的学杂费。这一政策的出台,虽然减轻了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但却让靠学杂费还债的学校陷入绝境。
李世鹏说,如果把现在的初中改成高中,我们就可以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收取学生的学杂费,然后利用这部分资金还贷。这就是杞县实验中学“关门歇教”的主要原因。
开封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工作人员姜某说,到目前为止,还没见到杞县实验中学改制的报告。“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规定,注册学校不允许改制,而杞县实验中学是开封市示范类初中,当然属于注册学校之列。”姜某说。
(摘编自《河南商报》)
■上海
小学教师也可评教授
不久前,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基础教育特聘教授评聘试行办法》。依据这个《办法》,上海将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评聘100名特聘教授,聘期为3年。
特聘教授评聘工作每3年进行一次,每次评聘人数控制在100人。特聘教授的评聘范围是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在岗的高级教师,以及基础教育系统在第一线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实践的具有高级职务的人员,参评人员在实施特聘教授评聘工作的上一年度的12月底以前必须在编在岗。
(摘编自《新闻晨报》)
■广东佛山南海区
年薪30万聘“标杆式”教师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卢志华不久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5年内将由南海区政府拨出2000万元,用于实施名师工程,力争每年引进10名左右的全国优秀教师等本区急需的专业人才,这部分人将享受特殊人才的优惠待遇,而对个别的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标杆式”人才,将给予30万~50万元的年薪。
(摘编自《新快报》)
■江苏扬州
27名骨干教师被亮“黄牌”
记者不久前从江苏扬州市教育局获悉,该市65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在2006年度业务考核中,648人考核合格,1人暂缓考核,1人因考核不合格被取消了学科带头人称号。其中有27名教师因在一些考核项目上存在缺失,被教育主管部门亮“黄牌”。
27名教师被提醒的原因,或是指导青年教师不到位,或是在课题研究中作用不明显,或是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扬州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被提醒的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不能按照要求整改,在下一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则其骨干教师称号将被取消。
(摘编自《扬州日报》)
■山东高密育才中学
设“资料阅读精细奖”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不久前,山东高密育才中学12名“资料阅读精细奖”获得者每人得到学校奖励的一套图书。设立“资料阅读精细奖”是该校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该校把定期向教师推荐学习材料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周推荐一篇学习材料,印发后供全体教师学习。但有些教师草草阅读后就将资料随手扔掉。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学校从上学期开始设立“资料阅读精细奖”,将阅读学校推荐的资料的情况作为关键性指标,将借阅图书等其他资料的情况作为参考性指标。评奖时,重点从资料的保存、阅读、积累、反思四个方面予以考核。比如:“积累”,要求教师有资料积累笔记本,将材料中对个人成长或专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资料记录下来;“反思”,要求教师每次阅读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本刊通讯员 赵德宝 王仁香)
八方声音
“校长们不妨学学我们的学生,给自己建立一本‘错题集’,只不过校长们的‘错题集’记录的是自己在学校管理中出现的过失。”
——针对很多校长在管理中屡屡出错的现象,有专家撰文指出,校长应该建立一本“错题集”,时不时翻翻它,会使校长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今后如何避免重犯这些错误。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重视外语学习而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针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重视外语教育而忽视中文教育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指出,这不但影响了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严重制约了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导致出现这一问题的体制性导向因素急需改变。
(摘编自《光明日报》)
“学生的许多问题行为都被我们看成了思想品德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学生大部分的不良表现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并非思想品德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四川双流县华阳中学出巨资送165名教师到西南大学上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心理学。负责该研究生课程班的西南大学教科所所长张大均教授表示:不要把这些教师定性为心理学教师。培养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使中学教学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