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英语学不好或者根本不想学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没有。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要将一个“冰冻千尺”、毫无生气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充满动感和活力,就要求教师是一名出色的“编导”,以及灵活应变的“主持人”;学生变身为课堂大舞台的“主角”和课堂活动的“主演”。
一、出色的“编导”
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姿、教态要具有感染力。在课堂上,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言有动感,语音具有变化性,多用反问和设问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恰当地设疑问难,可以给抽象的语言概念增添催化剂,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强化大脑中的暂时神经联系,使记忆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教师可以运用图表法、幽默法、转换角度法和编故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些课文单词多,学生看后很难抓住文章的中心和重点,教师就可巧用图表解决这一问题。幽默法的運用机动性强,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安插幽默元素,调节课堂气氛。转换角度法实际上就是把很理论化的东西转换成学生知识范围内可以接受的思维方式。在单词记忆上教师可采用编故事法,因为每一课的单词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选择重要的单词或短语编一个故事,或将某位明星的所有歌名串成一段有意义的话。记忆的模式也从单一的平面式转化成为全方位立体式。
二、灵活应变的“主持人”
现在倡导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位置,教师只是一个主持大局者,起到控制局面,把握方向的作用。该方法强调以人为本,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确立学习活动的程序和步骤,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在此期间,教师不干涉学生的行为,可以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当学生活动出现偏差时及时指出拨正,使之走向正轨。行为引导型学习法的实施方案有很多种,其中适合英语教学的主要是合作学习法和知识竞赛法。
1.合作学习法
相互合作的小组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活动方法,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成立团队小组: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几组,各设组长一名。
(2)确定议题:教师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分别分配给每组,进行阅读。
(3)遭遇困难: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讨论,将不熟悉的单词或词组一一划出,教师到各小组巡视,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
(4)提出问题:各小组派代表提出小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知识整理: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书写在黑板上,并作必要的分析解释。
(6)记忆掌握:教师充分利用黑板上的单词及词组以故事形式讲述,进一步加深记忆,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7)运用推广: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述及黑板上的词语提示,各小组进行操练,发挥团队作用,最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简单的课文复述。
2.知识竞赛法
在教学或自学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内容组成若干测试题,通过抢答竞赛的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教学方法。竞赛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1)成立竞赛小组: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几组,各设组长一名。
(2)确定竞赛题目:教师根据主题设计若干个题目,分别写在长方形的白纸上,用张贴板的形式重叠张贴在黑板上。
(3)小组竞赛:教师给学生讲清竞赛规则,然后进行小组抢答,每答对一题,该小组就奖红旗一个。
(4)总结评比:根据各小组所获得的红旗数量,评选出优胜小组。
三、“大舞台”的“主角”和课堂活动的“主演”
在“行为引导型学习法”中,一切活动怎么实施、操作,相关资料、材料的收集全是学生相互合作完成,教师不参与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通过上述三个体系的构建,基本上可以形成全方位,自主型,真正互动交汇式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可以体会到教书的乐趣,学生也能在活动中提升成就感。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不再是高分低能的“畸形儿”。教师为了适应这种高层次的教学也必定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扩大知识面,教与学和谐发展,趋于良性循环,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一、出色的“编导”
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姿、教态要具有感染力。在课堂上,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言有动感,语音具有变化性,多用反问和设问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恰当地设疑问难,可以给抽象的语言概念增添催化剂,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强化大脑中的暂时神经联系,使记忆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教师可以运用图表法、幽默法、转换角度法和编故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些课文单词多,学生看后很难抓住文章的中心和重点,教师就可巧用图表解决这一问题。幽默法的運用机动性强,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安插幽默元素,调节课堂气氛。转换角度法实际上就是把很理论化的东西转换成学生知识范围内可以接受的思维方式。在单词记忆上教师可采用编故事法,因为每一课的单词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选择重要的单词或短语编一个故事,或将某位明星的所有歌名串成一段有意义的话。记忆的模式也从单一的平面式转化成为全方位立体式。
二、灵活应变的“主持人”
现在倡导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位置,教师只是一个主持大局者,起到控制局面,把握方向的作用。该方法强调以人为本,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确立学习活动的程序和步骤,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在此期间,教师不干涉学生的行为,可以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当学生活动出现偏差时及时指出拨正,使之走向正轨。行为引导型学习法的实施方案有很多种,其中适合英语教学的主要是合作学习法和知识竞赛法。
1.合作学习法
相互合作的小组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活动方法,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成立团队小组: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几组,各设组长一名。
(2)确定议题:教师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分别分配给每组,进行阅读。
(3)遭遇困难: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讨论,将不熟悉的单词或词组一一划出,教师到各小组巡视,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
(4)提出问题:各小组派代表提出小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知识整理: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书写在黑板上,并作必要的分析解释。
(6)记忆掌握:教师充分利用黑板上的单词及词组以故事形式讲述,进一步加深记忆,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7)运用推广: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述及黑板上的词语提示,各小组进行操练,发挥团队作用,最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简单的课文复述。
2.知识竞赛法
在教学或自学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内容组成若干测试题,通过抢答竞赛的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教学方法。竞赛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1)成立竞赛小组: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几组,各设组长一名。
(2)确定竞赛题目:教师根据主题设计若干个题目,分别写在长方形的白纸上,用张贴板的形式重叠张贴在黑板上。
(3)小组竞赛:教师给学生讲清竞赛规则,然后进行小组抢答,每答对一题,该小组就奖红旗一个。
(4)总结评比:根据各小组所获得的红旗数量,评选出优胜小组。
三、“大舞台”的“主角”和课堂活动的“主演”
在“行为引导型学习法”中,一切活动怎么实施、操作,相关资料、材料的收集全是学生相互合作完成,教师不参与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通过上述三个体系的构建,基本上可以形成全方位,自主型,真正互动交汇式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可以体会到教书的乐趣,学生也能在活动中提升成就感。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不再是高分低能的“畸形儿”。教师为了适应这种高层次的教学也必定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扩大知识面,教与学和谐发展,趋于良性循环,真正做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