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物权观的4个细节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kaijie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格格两岁半了,最近她一直跟我强调“这是我的”,似乎,孩子的物权敏感期到来了。比如,只要我拿一下她的玩具,她就会说:“妈妈,这是我的玩具,你的在那里(指电脑之类)。”吃饼干的时候,她会说:“这份是我的,我可以给你吃一个,妈妈你要吗?”儿童节的时候,林林妈送给她一个玩具,她欣喜地对我说:“这是林林妈送的,现在,它是我的玩具了。”
  尊重孩子的物权,这是个对孩子健康成长极其重要却又容易被父母忽视的一个问题。孩子年龄虽小,但也拥有他们自己的物品,比如衣服鞋帽、食品玩具等等。在许多父母看来,这些物品虽然使用权在孩子,但所有权还是在大人手上。其实,明智的父母应该明确肯定孩子的所有权,并尽量让孩子自主安排和使用这些物品,因为只有尊重孩子的物权,才能促进其人格的发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物品的主人,从而增强自主意识和自信心,锻炼孩子的管理能力和独立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物权观呢?
  
  细节1:界定物品的所有权
  前阵子给格格买了三条小金鱼,买回来后,我对她说:“格格,小金鱼是你的宠物,你就是小金鱼的主人了,你要负责照顾它们哦,每天给小金鱼喂食,定期换水,知道了吗?”格格说:“知道了,我是小主人呢!”
  解析:每给孩子购置一件物品时,父母都应该说明:“这是买给你的,你要自己保管好。”同时还要给孩子介绍一下物品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提醒孩子给新物品找个合适的位置摆放好。
  细节2:引导孩子定期清理物品
  格格玩具日渐增多,收拾起来越来越困难,所以我专门开辟了几个地方给她放玩具,并引导她一起清理自己的玩具和物品。比如书房的柜子里放一些已经不用的玩具和图画书,客厅玩具架上放她经常要玩的玩具和她最喜欢翻阅的书,最近我们又购置了一个玩具架,上面配了许多彩色的收纳盒和收纳框,便于玩具的分类、查找,也便于孩子随时拿取和随手收拾。
  解析:父母应该定期引导孩子规整自己的物品,并指导孩子把它们分类收纳。同时,定期对玩具进行清理,把常玩的和淘汰的分开摆放,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发展物权意识。只有亲身参与清理属于自己的物品,孩子的物权意识才会慢慢建立起来。此外,每次孩子玩完玩具时,应尽量提醒他放回原处。
  
  细节3:引导孩子与小朋友交换玩具玩
  有一次,格格在楼下的林林家发现了玩橡皮泥用的面条模子,她对这个玩具特别感兴趣,不停地把橡皮泥塞进模子,然后使劲地推出一堆面条来,玩得不亦乐乎。见此情景,我便提议她与林林交换玩具,比如把自己最喜欢的敲鼓玩具留下来让林林玩,那么她就可以将面条模具带回家。刚开始格格不同意,但后来实在抵不住面条模具的诱惑,终于还是把自己的玩具留下了。
  解析:在引导孩子与小朋友交换玩具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分清哪些是自己的玩具,哪些是别人的玩具。平等交换自己喜欢的玩具,不仅能使孩子的物权得到了尊重,而且也有利于让孩子学会分享。有时候也许孩子对于自己特别钟爱的玩具舍不得分享和交换,但只要家长悉心引导,终归能让孩子意识到:只有交换才能够得到玩其他玩具的机会。多次快乐交换的经验,才能进一步刺激孩子主动分享和交换。
  
  细节4:教孩子确立“请求他人同意”的意识
  每次格格想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我都会这样对她说:“你要先问问人家说,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吗?如果小朋友同意了,你得说谢谢;如果小朋友不同意,那我们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是别人的玩具,但我们可以试试别的办法,比如耐心等他玩完后再提出要求,或者试试用你的玩具去交换。”这样引导孩子,不但认可了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还教会了孩子如何有礼貌地请求与谢绝。
  解析:孩子之间分享或交换玩具,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请求对方的同意,因为这意味着孩子认可了对方对物品拥有的所有权,有助于孩子更全面地看待物权,既尊重他人的物权,也发展自我的物权。
其他文献
案例一:  姨妈给4岁的侄女云云送来一只会“发亮”的小鸟玩具,只要一按开关,小鸟肚子就会闪现出变幻的光彩。云云高兴极了,不停地拨弄小鸟。突然,云云将它高高抛起,摔到了水泥地上——小鸟被摔裂了。姨妈厉声批评了云云,结果她委屈地说:“我只是想看看小鸟肚子里是什么东西……”    分析:对孩子来说,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新鲜的。3~5岁的孩子在开始接触和认识世界时,都带有好奇心理,对于自己遇到的东西往往会
为庆祝元旦,幼儿园准备举办文艺汇演。为此,我策划了话剧《白雪公主》。在挑选小演员时,我先挑了雯雯,准备让她来演白雪公主。雯雯兴奋极了,小脸蛋激动得像红苹果。当所有的小演员都定下来后,我细细审视一遍,忽然觉得小可似乎更适合演白雪公主。我转过头来对另一位老师说:“小可好像更漂亮些,更适合演公主。”见那位老师也同意地点点头,我便让小可和雯雯互换了角色。  排练过程中,孩子们都积极配合,只有雯雯有些闷闷不
同样是背一首儿歌或唐诗,你的孩子要怎样背,才能背得飞快?第一种孩子是要看着画画书,最好是把唐诗的每一句,都拆成一幅画面的画画书,一面翻看一面背,才能背得快;第二种孩子最好是听儿歌或唐诗的配乐朗诵,记得才牢;第三种孩子一定要手舞足蹈,站起来表演儿歌中的情境,或者,干脆一面跳绳一面背诵,或一面跳皮筋一面背诵,才会经久不忘。同样,要是你教孩子学数字,第一种孩子一定要看你把“2”画成鸭子,把“7”画成镰刀
  
刚满4岁那年,母亲给我上了一堂重要的人生课。当时,我搬到了芝加哥郊区,非常渴望结交新玩伴,但很快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只要我独自走出家门,在街上玩的孩子总要取笑我,有几次甚至把我推倒在地。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哭着跑回家,之后一整天不敢出去。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我又受了欺负,哭哭啼啼地夺门而入,发现母亲就站在门后。她蹲下身,双手扳着我的肩膀说:“咱家没有胆小鬼待的地方。”说完她让我回去对付那些
浩浩是我们班里最顽皮的孩子之一,他一刻也坐不住,这儿摸摸,那儿动动。上课时,浩浩也常常小动作不断,有一回甚至钻到桌子下面,把对面正站着回答问题的孩子的小椅子搬开,害得那个孩子狠狠地摔了一跤。针对这个“小捣蛋”,我真没少下功夫,讲道理、批评与奖励相结合等等,可这些效果都不太明显。  一天中午,小朋友们都在洗手准备吃午饭了,可浩浩还一个人在教室里大喊大叫。我叫他去洗手准备吃饭,他却把我的话当成耳边风,
宝宝夜间哭闹,先问个为什么?    娘胎里带来了不安定素质——在出生2天内即出现不安、惊跳、震颤、局部或全身惊厥新生儿,多因早产、窒息或糖尿病母亲所生。  新妈妈无知,宝宝觉得不舒坦——尿布湿了不给换,小屁股变成猴子腚;被盖多了捂得淌汗;蹬了被子又冷得发抖;新妈妈贪睡,也不管宝宝肚子饿不饿;宝宝一哭就用奶瓶堵上嘴,不试凉与热,不管你是肚子撑得哭,还是肚子疼得闹,抑或是便秘憋得叫……  手捧的娇娇再
9月1号开学,又有一批孩子入园了。每年的这一天,无论对老师还是孩子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天。  此前,孩子与父母或其它长辈亲人朝夕相处,倍受宠爱。现在突然到了全新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心理上的不适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大约在1岁的时候断奶,心理学家称之为“生理断乳期”;此外,孩子还会有一个“心理断乳期”,同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比如孩子初入幼儿园,平生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进入另
那天晚上,我正在电脑前上网,突然从厅里传出儿子的哭声,我赶紧跑出来。我不解地问:“女儿,怎么啦?”儿子一脸委屈:“妈妈,我想做实验,可爸爸不让,他还骂我。”我问儿子想做什么实验,儿子扬一扬他手上已经准备好的两个小勺,告诉我说:“我想用脸盆装一盆水做实验。”   我想先生不让儿子做实验的原因,是担心他制造麻烦,比如玩水会弄湿衣服,还会把地板弄得乱七八糟。但如今儿子将“实验”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我一时找
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当中,有不少已经结婚生子了,他们每年携家带口聚会一次,每次都请我参加,于是我便认识了他们的孩子。  聚会时,有学生提起,一直把我说过的话记在脑海:“学龄前,出门时妈妈包里要带纸和笔,让孩子涂鸦;上学以后,妈妈要随身带书,让孩子阅读。”其他人纷纷附和,说始终牢记并实践着老师的教诲,我听后十分高兴,把眼光转向了在座的孩子们。果然,他们不是在专心涂鸦就是在静静看书,一片学风蔚然的景象。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