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童年还给孩子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pingdu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当中,有不少已经结婚生子了,他们每年携家带口聚会一次,每次都请我参加,于是我便认识了他们的孩子。
  聚会时,有学生提起,一直把我说过的话记在脑海:“学龄前,出门时妈妈包里要带纸和笔,让孩子涂鸦;上学以后,妈妈要随身带书,让孩子阅读。”其他人纷纷附和,说始终牢记并实践着老师的教诲,我听后十分高兴,把眼光转向了在座的孩子们。果然,他们不是在专心涂鸦就是在静静看书,一片学风蔚然的景象。孩子有事做就不觉无聊,自然也不会吵着大人,大人才可以趁机放松叙旧。可不知为什么,我看着这些不过5、6岁的孩子们纷纷埋头看书,心底总有些说不出的不自在——他们这个年龄,不正是该活蹦乱跳的时候么?
  细细一看,我注意到好几个孩子拿笔的姿势都不对,问过后,才知道是有原因的。孩子在小肌肉未发展时,幼儿园就要求写作业了,孩子不得不施出他当时所能握紧笔的最好方式,时间一长就改不过来了。学生们还告诉我,现在的幼儿园,中班就开始学注音符号,大班已经要求写名字了,每天还要布置3页家庭作业。有位学生自豪地说,她儿子5岁时就会默写唐诗《早发白帝城》了;另一位学生不甘示弱,说读幼儿园的女儿比隔壁上小学的小朋友更晚回家,因为每天放学后还要去补英语,言谈间,得意的神情溢于言表。
  七嘴八舌中,只有一位学生微笑不语。我转头问她,她告诉我说:“我当时给孩子选的是乡下幼儿园,不用写字,有足够大的户外空间供孩子玩耍。晴天,老师在树下念故事书给大家听,孩子午睡醒来就在林子里玩耍;雨天,孩子们也有自己的乐趣,可以在室内画图、捏陶、折纸等。”我问她:“孩子进小学后有没有跟不上?”她说:“一开始有,但是到第二学期就适应过来了,期末考试还得全级第一名呢。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孩子由衷地喜欢学习,每天都迫不及待要去上学。”他的话给我带来很大感触,快乐体验才是教养孩子最正确的方式,揠苗助长恰恰痛苦而无效。
  想想现在孩子真是太可怜,手还拿不稳笔就被关在教室中奋力写字,日常对话还没完全理解就开始反复背诵枯燥晦涩的古诗绝句,还没开始体验生活的乐趣就见识到了学习的艰苦。把小学提前到幼儿园来教,真的有必要么?我们的时代已经不能容许孩子有一点点童年的快乐了么?年前我去美国访问,看到加州大学一位儿童发展学家的办公室墙上贴了“maturation”(成熟)这个词。当时我不解,问他何故,他说是为了常常提醒父母:水到渠成,在孩子上学之前,让大自然以教育我们祖先的方式,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在户外奔跑,近看小兔,远看飞鸟,训练他的眼力;让他常身处松涛虫鸣中,训练他听音辨位,陶冶他的审美情操;让他体会春夏秋冬的大自然韵律,看四季转换、时间流逝……
  父母啊,人生是马拉松,真正的比赛在终点,请把童年还给孩子吧!
其他文献
“我爱你!”是一句多么简单的话,又是一句多么重要的话!虽然这种爱是不言而喻的,但有时候用“我爱你”这句话并不足以表达爱的情感,爱还可以通过关爱、欢笑、搂抱、亲吻和单独相处等方法来表达。  我制作了一本儿子的成长记录册让他保存,里面有他的新老照片,记录着他每一阶段的进步。儿子很喜欢翻看。  儿子喜欢吃糖、香蕉,喜欢画画,我偶尔会把令他惊喜的糖果、香蕉、水彩笔、小玩具放在他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他的口袋
案例一:  姨妈给4岁的侄女云云送来一只会“发亮”的小鸟玩具,只要一按开关,小鸟肚子就会闪现出变幻的光彩。云云高兴极了,不停地拨弄小鸟。突然,云云将它高高抛起,摔到了水泥地上——小鸟被摔裂了。姨妈厉声批评了云云,结果她委屈地说:“我只是想看看小鸟肚子里是什么东西……”    分析:对孩子来说,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新鲜的。3~5岁的孩子在开始接触和认识世界时,都带有好奇心理,对于自己遇到的东西往往会
为庆祝元旦,幼儿园准备举办文艺汇演。为此,我策划了话剧《白雪公主》。在挑选小演员时,我先挑了雯雯,准备让她来演白雪公主。雯雯兴奋极了,小脸蛋激动得像红苹果。当所有的小演员都定下来后,我细细审视一遍,忽然觉得小可似乎更适合演白雪公主。我转过头来对另一位老师说:“小可好像更漂亮些,更适合演公主。”见那位老师也同意地点点头,我便让小可和雯雯互换了角色。  排练过程中,孩子们都积极配合,只有雯雯有些闷闷不
同样是背一首儿歌或唐诗,你的孩子要怎样背,才能背得飞快?第一种孩子是要看着画画书,最好是把唐诗的每一句,都拆成一幅画面的画画书,一面翻看一面背,才能背得快;第二种孩子最好是听儿歌或唐诗的配乐朗诵,记得才牢;第三种孩子一定要手舞足蹈,站起来表演儿歌中的情境,或者,干脆一面跳绳一面背诵,或一面跳皮筋一面背诵,才会经久不忘。同样,要是你教孩子学数字,第一种孩子一定要看你把“2”画成鸭子,把“7”画成镰刀
  
刚满4岁那年,母亲给我上了一堂重要的人生课。当时,我搬到了芝加哥郊区,非常渴望结交新玩伴,但很快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只要我独自走出家门,在街上玩的孩子总要取笑我,有几次甚至把我推倒在地。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哭着跑回家,之后一整天不敢出去。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我又受了欺负,哭哭啼啼地夺门而入,发现母亲就站在门后。她蹲下身,双手扳着我的肩膀说:“咱家没有胆小鬼待的地方。”说完她让我回去对付那些
浩浩是我们班里最顽皮的孩子之一,他一刻也坐不住,这儿摸摸,那儿动动。上课时,浩浩也常常小动作不断,有一回甚至钻到桌子下面,把对面正站着回答问题的孩子的小椅子搬开,害得那个孩子狠狠地摔了一跤。针对这个“小捣蛋”,我真没少下功夫,讲道理、批评与奖励相结合等等,可这些效果都不太明显。  一天中午,小朋友们都在洗手准备吃午饭了,可浩浩还一个人在教室里大喊大叫。我叫他去洗手准备吃饭,他却把我的话当成耳边风,
宝宝夜间哭闹,先问个为什么?    娘胎里带来了不安定素质——在出生2天内即出现不安、惊跳、震颤、局部或全身惊厥新生儿,多因早产、窒息或糖尿病母亲所生。  新妈妈无知,宝宝觉得不舒坦——尿布湿了不给换,小屁股变成猴子腚;被盖多了捂得淌汗;蹬了被子又冷得发抖;新妈妈贪睡,也不管宝宝肚子饿不饿;宝宝一哭就用奶瓶堵上嘴,不试凉与热,不管你是肚子撑得哭,还是肚子疼得闹,抑或是便秘憋得叫……  手捧的娇娇再
9月1号开学,又有一批孩子入园了。每年的这一天,无论对老师还是孩子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天。  此前,孩子与父母或其它长辈亲人朝夕相处,倍受宠爱。现在突然到了全新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心理上的不适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大约在1岁的时候断奶,心理学家称之为“生理断乳期”;此外,孩子还会有一个“心理断乳期”,同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比如孩子初入幼儿园,平生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进入另
那天晚上,我正在电脑前上网,突然从厅里传出儿子的哭声,我赶紧跑出来。我不解地问:“女儿,怎么啦?”儿子一脸委屈:“妈妈,我想做实验,可爸爸不让,他还骂我。”我问儿子想做什么实验,儿子扬一扬他手上已经准备好的两个小勺,告诉我说:“我想用脸盆装一盆水做实验。”   我想先生不让儿子做实验的原因,是担心他制造麻烦,比如玩水会弄湿衣服,还会把地板弄得乱七八糟。但如今儿子将“实验”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我一时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