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挖掘蕴藏在教学内容中情感因素,运用富有感情的教学语言,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审美教育,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获得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情感
  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活动这一属性要求教师既要充分认识情感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又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人在认识事物的同时,总带有喜怒哀乐,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从他们的内心来讲,不仅仅是为实现将来远大的理想做准备,更直接、更现实的是为了今天的精神生活需要。他们每天背着书包迎着灿烂的阳光走在上学的路上,心里所想的大概都是今天的快乐生活,今天的求知欲望和情感需求。所以,教学活动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这种需求,即让他们享受童年的幸福和欢乐。这样,学生不仅觉得学习不是苦差事,而且会乐学好学。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挖掘教材语言,注重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般新教师大多只注重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重点难点如何突破,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如果调动不起来,学习效果往往欠佳。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感,注重情感体验,就会产生大大不同的效果。如,《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反映英雄人物豪迈气概的文章,若仅仅是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故事发展过程,了解故事结局,这种抽象的缺乏美感的教学手段,要使学生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同时,获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是很难的。若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则能让学生与教师的体验达到一致和相通,产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先播放“枪林弹雨”的录音,创设情境,让学生联想激烈的战斗环境。随即运用朗读技巧,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地范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情节的发展。学生理解课文时,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特别是在教学“英勇跳崖”这一部分时,播放视频,然后教师示范,用动态的形象,奋力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教师的激情使学生感到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学生学着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用他们的声音,用他们的情绪表达他们的情感,充分感受英雄人物的豪迈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灵魂净化,并深深地烙印在幼小的心田上。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感官
  教师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先创设“假想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桂林,接着教师描述:“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旖旎风光,不禁让人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何时下凡到人间。”随即出示课文插图,学生带着追寻美的目光,欣喜地看着,教师以导游的身份范读了课文。在学习“漓江的水”的特点时,教师引导:“细雨朦胧小石桥,春风荡漾小竹筏。漓江边有好些小竹筏正等着呢,我们一起坐上小竹筏,轻轻地‘荡舟漓江’,让我們眯缝着眼睛,看着这仙境般的美景,感觉漓江的水怎么静得像是不在流动呢?”《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响起,在这优美的情境中,学生的想象悄然展开。稍后,教师悄声地问:“你们看到了漓江的水流动了吗?听到流水声音了吗?”学生们在此柔美的情境中,不想大声说,只是轻轻地摇摇头,沉浸在漓江宁静之美的体验中,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充满柔情和诗意的授课,使学生感悟到课文语言的神韵,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得到了一次陶冶。学生学得兴致勃勃,主动甚至忘我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学生谈感受时,有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去年,爸爸妈妈带我去桂林玩,我只顾买好吃的、好玩的,就是没有好好欣赏那优美的风光,真是太可惜了。”有的学生说:“明年暑假,我一定跟着爸爸妈妈到桂林去旅游,也要写一篇优美的文章。”还有的学生说:“我长大了要到桂林去工作,那就可以天天欣赏那令人神往的奇山秀水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励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情感的发展。
  三、在学生已有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比如,有的教师教学《桥》这一课,在突破“老支书的思想品质”这个难点时,采用想象练习的方法,通过例句,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老支书的内心思想。首先,教师朗读“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随后,教师让学生想象老太太会对她丈夫说什么:
  教师出示例句:
  师:老婆子问:“老头子啊,大难来临,为什么你不先走,还在这里指挥群众撤离啊?”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老太太的丈夫的回答:
  师:老支书说:“老婆子啊,在危急关头更加需要党组织的领导和关怀啊!”
  学生模仿教师的例句:
  生:老太太问:“老头子啊,你明明知道洪水无情,时间就是生命,为什么你非要让党员排在后面?”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出老支书的回答:
  生:老支书说:“老婆子啊,在生死面前党员不让群众,还到什么时候让啊?”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想象老太太与其丈夫的对话:
  生:老太太问:“老头子啊,你明明知道儿子排在后边就意味着更加危险,你为什么还要把儿子揪出来,让儿子陪你送命啊?”
  生:老支书回答:“我虽然是儿子的父亲,但我更是全村老百姓的父母官啊。儿子是个党员,他不排在后面,怎么服众啊?”
  生:老太太说:“老头子啊,你和儿子都走了,让我这个孤老婆子以后日子怎么过啊?逢年过节,我会多么孤单啊?”
  生:老支书回答:“老婆子啊,对不住了,村里会有新的党支部书记选出来,他会带着群众照顾你的生活,有党组织在,你不会孤单的。你把我和儿子的照片挂在墙上,想我们的时候就看看我们的照片,想跟我们絮叨絮叨的时候,你就到我们坟头来吧。”
  教师带着学生用低沉、忧伤的语气诵读老太太和老支书的对话。这样一问一答,教师和学生们眼里噙满泪花,感受老太太和老支书生离死别的悲伤场面,体会老支书不徇私情,无私无畏,把生的希望献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美好品质,不仅突破难点,而且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人间真情、人间大爱。
  总之,教师要在学生已有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激活学生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促进学生获得素质的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游戏教学方法就是近年来教师教研活动中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本文以初中历史课本中的《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在历史游戏教学中体现技巧性和挑战性及其具体的教学步骤。  【关键词】历史课;游戏教学法;技巧性;挑战性;意趣课堂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扩大,教育和教学研究者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了课堂教
【摘要】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设计以学生为主的活动课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通过诵读、积累、创作、演唱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感受古诗词之美,增强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活动课;设计策略  古诗词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古诗词课堂教学一般是以鉴赏为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感受古诗词之美。但是学生古诗词积累有限,对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困生存在这样的现象:其思想表现不是很理想,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加上不少家庭对孩子过分迁就,从而使少数学生得不到正面教育;另外,部分家庭由于一些原因,导致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照顾,而对学习兴趣不高。本文旨在针对学困生这一现状,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对策  素质教育要求
【摘要】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语文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还能让教师通过课外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合理有效地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布置开放型的作业、课外作业的质量、课外作业的形式、课外作业的批改四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分析。  【关
【摘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个理念必然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在课堂教学中能进行操作才是有效的。“先让学生试一试”“学生解决问题试试看”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并能够突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瓶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用心学习,学会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与活”;“学导课堂”;分析探究  一、“实与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文学作品时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语文素养,方法引导中让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在情感体验过程中领悟字里行间的内涵。通过品味词句,使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进一步增长学生智慧,从而更好地了解自然、社会、人生。作品,就是作者,就是社会,就是自然。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与其对话学习,逐步分析、揣摩出作品其中蕴含单纯或的复杂的情感,学生进而升华自我,丰富对文学作品情感的体验,厚实对文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成绩起伏、班级事务、集体荣誉等管理工作,更需要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价值观正确引导等德育工作。班主任要力求对班上学生的思想动态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多组织班级活动,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建造良好的班风班纪。本文从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小学中低段开展德育工作实际出发,提出德育渗透的优化策略,以期对班主任德育水平的整体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由此可见,积极向上、轻松愉快、和谐团结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而茁壮地成长。本文从归属感、责任感、活动等三个方面来谈班级凝聚力的培养。  【关键词】归属感;责任感;活动;凝聚力  笔者所处的学校十几年来因各种因素,每个学年每个班级都要进行分班重组,以至于学生在新班级里难以快速拥有归属感,班主任接手这样的班级,需要从头开始培养班级的凝聚
【摘要】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思想与理念冲击着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也多,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需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本文主要叙述思想德育的内容,研究与分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思想德育  随着经济、文化、旅游行业的全球化发展
【摘要】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要追逐时代教学的脚步,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成为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载体,改变或者充实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争取成就初中数学教学的最大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信息化;应用  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已经不是一新鲜的话题了。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似乎也开始习惯利用信息技术工作和学习,而多媒体的运用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