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益气除痰散结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及基因检测结果,将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Ⅰ组)、分子靶向治疗组(Ⅱ组)及最佳支持治疗组(Ⅲ组),每组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本的支持、对症处理,Ⅰ组患者同时给予益气除痰散结法为基础的金福安汤辨证加减治疗,Ⅱ组患者同时给予吉非替尼片或/和盐酸厄洛替尼片治疗,Ⅲ组患者仅给予基本的支持、对症处理,不再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各组均治疗3个周期(84 d),比较各组肿瘤大小、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远处转移情况以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1)在改善咳嗽、气短、乏力方面Ⅰ组和Ⅱ组优于Ⅲ组(P<0.05),在改善血痰、胸痛方面Ⅱ组和Ⅲ组优于Ⅰ组(P<0.05),在改善发热方面Ⅰ组和Ⅲ组优于Ⅱ组(P<0.05)。(2)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后Ⅰ组和Ⅱ组患者的KP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而Ⅲ组患者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Ⅰ组和Ⅱ组患者对KPS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Ⅲ组(P<0.05)。(3)在稳定瘤体方面,Ⅱ组的有效率最高,达65.0%,明显优于Ⅰ组和Ⅲ组(P<0.05),且Ⅰ组也优于Ⅲ组(P<0.05);在稳定率方面,Ⅰ组和Ⅱ组均优于Ⅲ组(P<0.05),而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方面,Ⅰ组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5)在控制远处转移方面,Ⅰ组和Ⅱ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Ⅲ组(P<0.05),而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除痰散结法能够缓解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稳定瘤体,控制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