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插上多媒体技术的翅膀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xxdz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应用与普及,使得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本文主要从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上,讨论相关多媒体应用的优势.
  1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及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1多媒体的仿真性顺应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习惯
  多媒体通过图像、文字、声音、动作等仿真手段,逼真地模拟了现实中无法完成的物理实验,在这种仿真的物理实验环境中,学生能迅速克服心理障碍和对新生事物的陌生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1.2多媒体的形象性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
  多媒体的语言材料都伴随着相应的图像、动画或生动的过程演示,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能迅速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判断、推理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始终保持高度学习积极性的主动参与者,从而避免了抽象的解说和枯燥的练习,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
  1.3多媒体的直观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交流、实践、活力、有实效的学习环境
  多媒体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如果既能昕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其知识的掌握将优于传统教学.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2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多媒体可以使抽象内容形象化,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科学,在某些方面,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不易表现物理学的“动”和“变”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如力学中的运动路程,电磁学中的电流、磁场概念,光学中的折射及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的成像等,单凭语言不易讲清楚;还有一些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实验,如天体的运动规律等,教师只能用语言讲运动过程,无法体现天体的运动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若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实验教学,就可以在屏幕上模拟运动过程,就会使许多传统演示实验无法表现的现象更生动、更形象地实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一章节时,利用Flash课件,使学生能够听到水流声,能够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巨大的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使没有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农村学生也能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以及我国在水资源利用上的成就.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也让学生很好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性,教学内容中的“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如何节约水资源”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自己提出.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学生主动要求接受的.
  2.2创建物理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模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初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单刀直人,急于把“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亮出,但我们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再由教师结合其他生活中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又如在讲“重力”这节中,教材除安排演示实验外,还在本章后配课外阅读材料.教师可在课堂中恰当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观看神十航天员在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使其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即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又无形中加深了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2.3创建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物理课堂中,用实验来演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因而总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弥补其中不足,现在我们运用不同的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可获得很好的效果.例如,电流的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在初三电学中是重点,但电流在导体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导致在电路分析和计算上经常出错,课本中虽然有许多幅相关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让学生有电荷流动的感觉.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动态软件设计,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导线中正、负电荷流动的画面,这样把微观粒子夸张化,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还有许多物理现象及应用我们在课堂上无法做的实验等也可参照类似做法进行.
  2.4快速处理实验数据,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规律要通过测量物理量的数值,分析归纳得出来,如运动学、力学规律得出需要测量时间、速度等物理量的值.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用图形表示出来,教师可以节省处理实验数据的时间,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数据和物理图像上,通过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式;得出物理规律和数学表达式.
  2.5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素养培养
  通过设计具有特色的多媒体画面,在课堂上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燃料利用率低,空气污染,浪费用电”等不良现象,让学生去批判,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意识.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在成功的背后有着感人的故事,我们可搜取资料,网上下载他们的故事.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比如:在有关火箭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重大发展成果进行浏览,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对内能的利用的多媒体技术演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这些喜闻乐见的方法渗透在各学科中,可以说是对学校现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且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3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1不能完全用多媒体物理课件来代替物理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即使它再先进,模拟得再逼真,它毕竟是假的.如果一味地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将使学生养成不尊重客观事实,不理解物理学本质,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坏习惯.模拟实验的过程比较快,学生不易看清.所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归根到底还只是辅助手段.
  3.2物理教学中并不是多媒体用得越多,课就越上档次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而这一思想走向极端,往往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无多媒体不是优质课,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把简单的文字加图片,而这用传统教学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
  3.3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处处都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能把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融合一体,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极大兴趣.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时它的优点反而成了它的致命弱点,多媒体技术把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概念、物理实验描述得太极端,本来应由学生自己想象自己思考的地方,如果都用多媒体技术来显示,那么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发挥.
  3.4.学生不能从学习的主人沦为无聊的看客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归根结底要落实在学生的学,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无聊的看客,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和优美音乐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学习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课堂上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收获甚微,课堂教学不能取得预期的高效率.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把学生看作是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的人.在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在设计课件和组织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适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类型的讨论题、思考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多媒体展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会感到有张有弛精神饱满,他们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有可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3.5播放多媒体音量要适中
  在播放多媒体时,播放的材料不宜过多,音量要适中.是因为人听觉长时间受到干扰,就会变得烦躁不安,导致注意力分散,思维呆滞,神情疲惫.在课堂上还会影响老师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手段,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也应注意这个问题,在课堂上要不要使用,何时使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年龄特征来选择,并反复推敲,确实有利于教学,才可应用,不能一味地追求整堂课用录像、课件等手段机械地教学,而忽略传统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情感教学优点,只有它们之间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优化效果.
  总之,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机结合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再加上视听、手眼并用、模拟、反馈、个别指导等相结合,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给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物理学科教学过程更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种树须先培根,根深才会叶茂。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论教育,多次将教育比作种树,强调培根的重要性。他说:“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耳矣。”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一项系统的培根工程。早在2005年,荆门市竹园小学选择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的角度,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便明确地提出了两大目标:一是练好童子功
1一节省级公开课:压力作用效果与硬度无关——最大失误  2013年4月28日上午,淮安清江中学报告厅座无虚席,来自扬州的一位物理老师为参与江苏省新课标(2011版)培训的老师开设一节公开课,课题:八年级 第十章 第一节 压强.课堂上茅老师幽默、风趣、机智,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当课堂进行到猜想“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环节时,经过体验后多数同学提出“压力”、“ 受力面积”两个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正在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已不适应教学形势发展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势在必行.在新教材中不同教学领域中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1树立良好形象,加强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应有很强烈的求知欲望、酷爱本学科并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速度的概念以及辨识简单图像,因此本节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本节教材一改传统教科书通过举例说明,给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的传统做法,让学生通过学生实验“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收集实验数据并根据原始实验数据计算出各区间速度,再画出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并通过分析图像等,试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