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026-1.5
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化状态,有助于强化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相关资料表明,人们感知客观世界,从外界获取的信息80%是通过人们的视觉从图像中得到的,但这种获得的方式如过眼云烟,还需要赋以有声的语言和文字说明把最本质的内涵抽象出来,便于记忆,即便于信息的存储。关于记忆比率的研究表明,对同样的学习内容,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60%,3天后下降到15%,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70%,3天后下降到40%,视听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85%,3天后可保持65%。可见,通过多种感官、多种信息形式向人提供信息才是更好的表达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都种多样,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等,这些都可称之为媒体,而记录、检索、存储、处理和传送这些信息的设备及载体也可称之为媒体。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使受教育者可以改变信息包装,主动获取动态信息。计算机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使受教育者可以改变信息包装,主动获取动态信息。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缜密、深刻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它被发现的曲折过程。学生看到的只是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知识体系,而看不到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再创造”带来困难。多媒体电脑应用于课堂教学,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演示出知识曲折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教与学双方处于“活化”状态。有助于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能促使教学节奏紧凑化,教学信息传递速度加快,拓宽学生的视野,弥补他们生活阅历的不足,能多侧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产生热情的土壤,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多媒体电脑能够充分运用动画、图形、色彩、声音等多种手段来传递信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所具有的强烈的直观性,加深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能具体地演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影像、动画等先进技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如果教师只凭借局限的挂图、实物、纯客观地分析灌输,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而运用多媒体电脑所产生的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丰富生动的情境,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将色彩鲜艳的图案、实物、卡通形象搬上屏幕,并根据需要,动态演示、变化组合、配上故事形式的讲解,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数学源于现实生活。当屏幕上一个个带有声音、动态效果的小鸟、气球、飞机、轮船、汽车等实物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被吸引住,并跟随教师一起思考。比起单纯让学生摆小棒、数圆片会更感兴趣。利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激活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的发展。
利用多媒体电脑教学,可将不便实地观察的景物、场面再现或转变为实物动画,在教学中演示,从而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如:低年级看图编应用题(关于“比多比少”)的教学,课本上是一幅简单的拔河比赛平面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出应用题。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对此类题的理解、掌握比较困难。这一知识要点可运用多媒体电脑加以适当引导:电脑屏幕出现一名口含哨子的裁判站在绿茵茵的操场上,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雄赳赳地走出一队身穿红色运动衣的同学(共8人),又一声哨响,气昂昂地走出另一队身穿白色运动衣的同学(共13人),再一声哨响,两队开始拔河比赛,白队轻松获胜。学生看到这些具体的画面,兴趣盎然,进而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白队获胜的原因:白队比红队多5人,也可以说成红队比白队少5人。使学生很容易地观察、比较出多和少的内在含义,紧接着出示几组同类型的题加以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信息、学会看图编应用题,而且学生编出的应用题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这一教学内容可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周长、面积的具体概念,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出面积指的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性的大小,而周长指的是各条边长度的总和。通过闪烁线段及变形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轻易就能得出“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的教学结论。从而掌握小学阶段较易混淆的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便于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可弥补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不足,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同时,优化了教学过程,深化教学知识,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应用多媒体电脑,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教学内容、练习题。通过清晰的人机对话,加以启发式的提示或讲解,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增强知识传输的密度,缩短教学时间。便于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为学生在知识、思维、想象之间架设起一座无形的桥梁,为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思维、想象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具有直观形象、动静结合特点的多媒体电脑,能清楚地呈现教学的思维过程,使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使学生在直观动态的演示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习方法有较清晰的认识。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初步认识”时,其中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伸,这一知识要点一般在课堂上难以实际操作,利用多媒体电脑动态模拟、演示,引导学生想象、理解“无限延伸”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突出直线、射线、线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抽象的概念。又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相遇、相向、背向、同向”等术语,利用多媒体电脑在屏幕上出现两列冒着烟、呜呜叫的火车根据教学需要,从各个方向开始出发,同时将两列火车所行驶的路程用不同颜色的线段标示出来,并随火车的移动而移动、合并。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这些相关术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的思维活动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递进。可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思维情景,可以燃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学生尝到了学会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学生们,心智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将成为他们对科学一往情深的志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主体进行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促进主体性的发展,其关键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多媒体技术及其教学软件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它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宰教学,所以不能以计算机的演示代替教师的讲,计算机演示和操作要靠教师来设计和运用。因此应该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学、为学生的探索、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服务。
【作者简介】周海燕: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文化街小学。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026-1.5
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化状态,有助于强化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相关资料表明,人们感知客观世界,从外界获取的信息80%是通过人们的视觉从图像中得到的,但这种获得的方式如过眼云烟,还需要赋以有声的语言和文字说明把最本质的内涵抽象出来,便于记忆,即便于信息的存储。关于记忆比率的研究表明,对同样的学习内容,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60%,3天后下降到15%,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70%,3天后下降到40%,视听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85%,3天后可保持65%。可见,通过多种感官、多种信息形式向人提供信息才是更好的表达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都种多样,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等,这些都可称之为媒体,而记录、检索、存储、处理和传送这些信息的设备及载体也可称之为媒体。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使受教育者可以改变信息包装,主动获取动态信息。计算机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使受教育者可以改变信息包装,主动获取动态信息。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缜密、深刻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它被发现的曲折过程。学生看到的只是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知识体系,而看不到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再创造”带来困难。多媒体电脑应用于课堂教学,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演示出知识曲折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教与学双方处于“活化”状态。有助于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能促使教学节奏紧凑化,教学信息传递速度加快,拓宽学生的视野,弥补他们生活阅历的不足,能多侧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产生热情的土壤,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多媒体电脑能够充分运用动画、图形、色彩、声音等多种手段来传递信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所具有的强烈的直观性,加深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能具体地演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影像、动画等先进技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如果教师只凭借局限的挂图、实物、纯客观地分析灌输,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而运用多媒体电脑所产生的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丰富生动的情境,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将色彩鲜艳的图案、实物、卡通形象搬上屏幕,并根据需要,动态演示、变化组合、配上故事形式的讲解,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数学源于现实生活。当屏幕上一个个带有声音、动态效果的小鸟、气球、飞机、轮船、汽车等实物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被吸引住,并跟随教师一起思考。比起单纯让学生摆小棒、数圆片会更感兴趣。利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激活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的发展。
利用多媒体电脑教学,可将不便实地观察的景物、场面再现或转变为实物动画,在教学中演示,从而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如:低年级看图编应用题(关于“比多比少”)的教学,课本上是一幅简单的拔河比赛平面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出应用题。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对此类题的理解、掌握比较困难。这一知识要点可运用多媒体电脑加以适当引导:电脑屏幕出现一名口含哨子的裁判站在绿茵茵的操场上,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雄赳赳地走出一队身穿红色运动衣的同学(共8人),又一声哨响,气昂昂地走出另一队身穿白色运动衣的同学(共13人),再一声哨响,两队开始拔河比赛,白队轻松获胜。学生看到这些具体的画面,兴趣盎然,进而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白队获胜的原因:白队比红队多5人,也可以说成红队比白队少5人。使学生很容易地观察、比较出多和少的内在含义,紧接着出示几组同类型的题加以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信息、学会看图编应用题,而且学生编出的应用题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这一教学内容可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周长、面积的具体概念,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出面积指的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性的大小,而周长指的是各条边长度的总和。通过闪烁线段及变形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轻易就能得出“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的教学结论。从而掌握小学阶段较易混淆的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便于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可弥补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不足,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同时,优化了教学过程,深化教学知识,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应用多媒体电脑,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教学内容、练习题。通过清晰的人机对话,加以启发式的提示或讲解,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增强知识传输的密度,缩短教学时间。便于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为学生在知识、思维、想象之间架设起一座无形的桥梁,为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思维、想象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具有直观形象、动静结合特点的多媒体电脑,能清楚地呈现教学的思维过程,使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使学生在直观动态的演示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习方法有较清晰的认识。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初步认识”时,其中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伸,这一知识要点一般在课堂上难以实际操作,利用多媒体电脑动态模拟、演示,引导学生想象、理解“无限延伸”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突出直线、射线、线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抽象的概念。又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相遇、相向、背向、同向”等术语,利用多媒体电脑在屏幕上出现两列冒着烟、呜呜叫的火车根据教学需要,从各个方向开始出发,同时将两列火车所行驶的路程用不同颜色的线段标示出来,并随火车的移动而移动、合并。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这些相关术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的思维活动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递进。可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思维情景,可以燃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学生尝到了学会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学生们,心智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将成为他们对科学一往情深的志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主体进行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促进主体性的发展,其关键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多媒体技术及其教学软件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它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宰教学,所以不能以计算机的演示代替教师的讲,计算机演示和操作要靠教师来设计和运用。因此应该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学、为学生的探索、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服务。
【作者简介】周海燕: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文化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