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乐清龟山五代十国窑址出土器物文化综述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ingf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龟山窑址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乐东村龟山山麓,是乐清与永嘉交界处,西面永嘉地界也分布有窑址,目前正在发掘,同属瓯窑体系,距乐清市区约28公里。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该窑址,2010年列为乐清市文物保护点。
  龟山东临乐东溪,溪面较为开阔。乐东溪为乌牛溪(亦名永乐河)支流,南至乐清琯头村和永嘉马道村交界处注入瓯江,交通便利。该河沿线瓷土矿藏比较丰富,山上草木茂盛,为制瓷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燃料。
  考虑到当地村民造墓破坏和文物部门需要了解窑址的分布范围和生产情况等各方因素,2014年10月-2015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乐清市博物馆联合对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温州地区对瓯窑系五代十国时期窑址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发掘清理。
  该窑址分布范围约1500平方米,窑床依山而建。因客观条件所限,只清理三条窑炉(部分清理),总面积为100平方米左右。窑炉为龙窑类型,头南尾北,废品堆积层厚约5.1米,生产的各种产品种类十分丰富主要有:碗、盘、罐、壶、执壶、钵、洗、盏、盏托、炉、粉盒、器盖、擂钵、甑具、茶碾和碾轮等。同时,出土了大量的窑具,有垫圈、支钉、支具、匣钵等。现介绍部分出土器物。
  碗分三式:
  Ⅰ式:敞口、弧腹、圈足。口径12.1cm、底径5.6cm、高3.9cm。
  Ⅱ式:侈口、撇唇,弧腹、圈足。口径15.7cm、底径8.2cm、高4.5cm。
  Ⅲ式:敛口、深弧腹、圈足。口径11cm、底径9.5cm、高5.5cm。
  盘分三式
  Ⅰ式:敞口、浅斜腹、圈足。口径19.7cm、底径6.3cm、高3.4cm。
  Ⅱ式:葵口、浅弧腹、浅挖圈足。口径11.2cm、底径5.2cm高3.5cm。
  Ⅲ式:敛口、浅斜腹、圈足。口径12.3cm、底径5.8cm、4.5 cm。
  粉盒分二式
  Ⅰ式:扁圆形,盖面用斜刻刀划成瓜棱,蒂形钮。口径9.1 cm、高5.2 cm。
  Ⅱ式:扁圆形,盖面刻花草图案。口径8.2 cm、高1.8 cm。
  执壶分多式,例举一式
  Ⅰ式:高颈中束,球腹,矮圈足微外撇,细长圆流(残缺),扁平弯曲执把。球腹上刻浅瓜棱纹,颈腹分界处饰凸棱一周。通高21 cm、口径7.6 cm、底径7.4 cm、颈高5.3 cm、最大腹径13.5 cm。
  窑具分多式,例举三式
  Ⅰ式:匣钵 深钵状,口大底小器壁斜直。口径14 cm、底径13.2 cm、高8.2 cm。
  Ⅱ式:圆柱型垫具 圆形束腰,底宽呈窝状臼,支物面平整。上径8 cm、下径9.1 cm、高8.9 cm。
  Ⅲ式:垫圈 圆形,瓷土制成,质白而坚。高1.3 cm、直径6 cm。
  几点分析认识:
  一、烧造年代
  从烧造工艺上判断。这些瓷器与著名的宋代乐清瑶岙窑生产的具有“珠光青瓷”特征的瓷器存在明显的区别。经考证,该窑的烧造年代为吴越国晚期,但大量器物保留着晚唐特征,同时其生产工艺发展明显滞后于越窑。松子泥点、明火叠烧等旧工艺与垫圈支垫一匣一垫、泥条叠烧等新工艺并存。建窑方式也不同于越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共性。生产的青白瓷产品胎色灰白、致密坚硬,施釉以淡青、青黄为主,釉层略为肥厚,匀净光润,胎釉结合牢固,与胎结为一体,经千年,亦无脱釉现象。造型多样,精致小巧的器物数量众多,纹饰多样,多采用划花、刻花手法。常见纹饰有荷花、蕉叶、垂云等。
  二、文化特征
  (一)佛教文化特征。五代十国时期,温州为吴越国统治区域。吴越国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在国家支持下,原有佛教传统得以弘扬,呈现空前繁盛之势。吴越国各大主要城市内,寺塔林立,高僧云集,经幢造像繁多,佛教十分兴盛。吴越国王的崇佛政策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和实用目的,佛学义理虽鲜有进展,佛教仪轨却备受重视,超度亡灵、祷赐冥福,消灾避难、祈吉求祥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对后世佛教深具影响。[1]
  对佛教的重视体现在民窑生产的各种生活用具上。出土的瓷器标本中莲花造型最为典型。莲花作为佛门圣花,在佛教经典中屡被引喻。瓯窑匠师们为了迎合统治者的意图和广大民众佛教信仰和审美情趣把莲瓣运用到青瓷之上不得不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流行作法,也为自己烧造瓷器的销售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二)茶文化特征。出土器物标本中有茶盏、茶碾和茶碾轮。唐代制瓷业的蓬勃发展,饮茶之风的盛极一时,都促成了这一时期茶具无论从造型、瓷质、装饰风格到工艺手法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接下来的五代十国时期茶具在建国以来的考古发掘中屡有发现,这时的茶具开始重视造型艺术之美,模仿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形象制作精巧的仿生茶具出现在越窑和定窑的产品中。此次发掘中发现的关于饮茶文化习俗的器具,一方面印证了瓯窑也生产茶具,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华茶文化的源源流长。
  三、海外贸易
  温州是吴越国的重要港口之一,设有博易务,主要出口瓷器、茶叶以及漆器等。吴越国实行“保境安民”政策,但由于当时中原混战,地方诸侯割据,温州港同南方和中原的联系基本中断,对外贸易主要是对日本,“航海收入,岁贡百万,” [2]两地交通不绝,商船往来十分频繁。龟山窑紧临瓯江口,交通便利,运输方便,在古代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水路运输直接运往目地销售不失为一种快捷的方式。如需外销日本,则通过河道码头装运,再汇集到温州港,通过博易务远销日本和其它各地。
  综上所述,龟山窑无论从龙窑的建造工艺到瓷器的文化特征,都继承延续了唐以来瓯窑瓷器烧造工艺,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为后来两宋乐清瓯窑瓷器的大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出土的5000余件器物标本为了解五代十国时期乐清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海外贸易等方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实物。
  参考文献:
  [1](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周厚才.中国水运史丛书-温州港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其他文献
摘 要:中韩交流日益频繁,韩流风靡亚洲,韩语也随之成为目前炙手可热的语种之一。各个高校韩语课程的种类日渐丰富起来,韩语翻译课程就是其中的一种。韩语翻译课程是韩语所有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韩语学习者需要重视的一部分,但目前在韩语课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着重对韩语翻译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望对韩语翻译课程的创新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创新;韩语翻译课程;问题研究  一、韩语翻译课程中
摘 要:有稿同传,是在进行同声传译时可看稿的一种翻译,是相对无稿同传。它是同声传译一种。许多译者认为同传的过程中如果可借助发言稿以及相关的材料对译者同声传译来说是好事情,其实这种说法不是绝对的。本文将通过分析有稿同传中出现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译者更好做好有稿同传的同声传译奉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有稿同传;问题;策略  一、有稿同传  首先我们看什么是有稿同传,有稿同传是同声传译的一种工作方式,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计算机的软硬件维护维修、网络管
摘 要:《道德经》作为一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的经典著作对当今世界仍有着巨大影响。历年来,随着中外学者对《道德经》的不断深入研究,其译本也层出不穷。事实上,《道德经》是和基督教《圣经》并列成为人类历史上译本最多的著作。对《道德经》的译者来说,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克服古汉语字形字义带来的理解障碍,还要兼顾让现代外国读者准确地把握中国先贤的智慧,难度可想而知。训诂学,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研究古书词义
摘 要:本文对古汉语“而”的连词关系进行汉泰对比,得知泰语跟古汉语连词“而”的意义及用法有很大相同。“而”作为连词,在古汉语中可以表示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因果、目的等关系。而在泰语中,泰语连词“而”一个生词可以有多种用法来表达意义,而且连词“而”不表示因果关系和假设关系  关键词:“而”;古汉语;泰语;连词;对比  一、古代汉语连词“而”的发展及用法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摘 要:箭内亘是日本东京文献学派的著名史学家,在日本的蒙元史研究领域留下了重要的业绩。本文对箭内亘的生平成就、代表著作以及中国学者金毓黻对其的评价进行简要的梳理概括和分析,以期对日本蒙元史研究领域的代表学者箭内亘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蒙元史;箭内亘  日本的蒙元史研究是从“中国学”发展而来,兴起于日俄战争之后,虽发展较晚,但进展很快。在从事日本蒙元史研究的师承体系中,箭内亘起到了承上启下
摘 要:苏德关系是大国关系的重要体现之一,双方经历了从对抗(一战)到合作(《拉巴洛条约》签订)再到相互利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最后破裂(苏德战争的爆发)的变化过程。本文试图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入手,找出其背后复杂的历史原因背景,从而进一步认清二战前大国关系的演变及其认识。  关键词:苏德关系;《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在二战爆发前夕,在同英、法结盟难以实现
摘 要:在经过东汉末年乱世之后,曹操统一全国北方,并受封为王,本应和平的政治环境却再次泛起波澜,曹氏由权臣逐渐演变为皇权,曹氏背后的世族集团的政治利益开始与曹氏发生冲突,并引发角力,最终世族集团通过吸收教训,改变策略,步步布局,和平完成了政权更替。  关键词:世族集团;国家政治;政权更替  东汉乱世过后,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状态,曹操在北方世族的支持下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公元216年,曹操受封魏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