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l98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下面是笔者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现状、改进措施提出初浅的看法。
  一、课堂现状
  目前,课堂上教师们都在积极尝试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其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但同时存在着相当一部分人“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们在操作中尚存在着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往往是教师故设的问题,宣布讨论,于是学生便匆忙分组,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可仔细一看,这热闹背后存在的学生“合作学习”只是“作”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更有甚者,不让别人插话,全得按我说的办,“老子天下第一”。试想,这样的轰轰烈烈,有“形”无“质”的合作,将会把学生引向何方,有多大的实效性呢?
  二、具体改进措施
  1、转变观念,教师要当好“指导者”、“参与者”
  “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程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以求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践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各种游戏、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只是社会中千千万万个人中间的小小一员,不可能孤立地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多么有意义的事;比我好的同学,我能得到他的帮助;比我差的同学,我能帮助他,自己也从中得到锻炼,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这样,学生合作学习的主体性得到逐步的发展,为“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学习的同时,教师要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合作情境,如:动手操作、讨论,老师本人也通过一番的认真观察,然后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之中。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充分的肯定与表扬。交流时,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想法,激发讨论,耐心启发,直至成功。这样,学生尝到了“合作学习”的甜头,从“尝试合作学习”逐步走向“养成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后便会在课堂中自发的进行合作交流,这才称的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2、关注主体,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直接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分组,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把学生按“同质”、“异质”进行分组,也可以根据需要先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选择交流合作伙伴。
  其次,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老师可有意识的把焦点引向这些弱势群体,这样一来,小组合作交流的中心就自然的转向这些弱势群体,从而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的进步的目标。
  第三,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热情的帮助。让学生树立“我与集体”的观念。
  第四,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第五,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使作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即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然也应尽可能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课程改革的每个环节中去,以充分体现、适应青少年的需要和认知特点。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而且是互相的。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之间都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领导、教师要明确,学生也要明确,人人都要遵循。就学校受教育对象而言,即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共性需要;二是要把握学生的智能类属;三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要承认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因材要再教学中高度关注每一个学生,尽可能要找准学生的智能类属、学生心理身体的嘴角发展期和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学校教育才能有的放矢,这个“本”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因此,只有充分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其他文献
外因性真菌性眼内炎是眼球穿通伤和内眼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对精细的眼内组织破坏迅速,且因血-眼屏障的关系,眼球外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常因炎症
目的选择双水平正压通气(Duo 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两种呼吸支持方式对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新生儿进行早期治疗,对比其在疗效、降低有创呼吸支持率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是形成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其特征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间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合成增多和/或降解相对不足
目的: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缺乏早期准确的诊断方法。近年研究表明,尿液mRNA检测可能为慢性肾脏病早期无创诊断提供新颖有效的手段。然而,由于CKD发病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易感性的关系,确定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易感基因,试从基因水平阐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为筛选糖尿病
【目的】  1.建立黑色素瘤A375/威罗菲尼(vemurafenib)耐药细胞株A375-R0.5和A375-R2.0,并通过检测IC50及细胞增殖进行验证。  2.研究耐药黑色素瘤细胞A375-R0.5和A375-R2.0对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民素质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竟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起关键因素。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将主要依赖于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基础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造成学生高分低能,严重脱离生活,生产实践,缺乏创造性。基础教育是培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