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多发脓肿B超诊断1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1例采用B超检查进行腹腔多发脓肿诊断的病例,指出B超检查是动态观察脓肿和明确定位的首选方法,并通过B超影像对腹腔脓肿与腹腔实质性肿块进行鉴别。
其他文献
2008年8月30日的攀枝花仁和—凉山州会理间6.1级地震前,距离最近的攀枝花南山定点形变台多套仪器监测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本文对此次6.1级地震前的多套形变仪器记录异常作了总结研究,各套仪器监测在出现中期异常的同时,又存在短临异常。结果表明:南山地震台石英摆仪观测NS向分量存在趋势变化偏小异常的同时,又存在短期突变加速异常;长水管仪的异常变化表现为加速和转向变化;石英伸缩仪NS向分量的异常变化在
石棉县ML4.8地震使得安顺乡麂子坪村、松岗村,擦罗乡晏如村、海洋村,先锋乡松林村等地方少数房屋倒塌,大部分房屋受损。此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对石棉县建筑物造成了较大破坏,这次地震又对受损房屋造成二次破坏,实地考察确定宏观震中烈度为Ⅵ度强(Ⅵ+),微观震中位于地震活动及现代新构造运动表现十分强烈的"麂子坪断裂"上,其宏观震中也落在该断裂上。
根据数字电路的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多阶段的仿真算法。实验表明,本算法能较好地满足演化硬件系统平台对个体电路进行适应度评估的要求。
2008年8月30日四川攀枝花发生6.1级地震,2009年7月9日姚安发生6.0级地震。笔者统计了震前距震中210 km范围内云南省的"九五"及"十五"数字化前兆资料,发现部分资料在两次地震前有很好的短临异常显示。数字化仪器是"九五"和"十五"期间逐步安装应用的,数字化仪器与模拟仪器相比,数据量大,数据精确度高,能提取更多、更丰富的来自地下的信息。因此,数字化仪器最终将取代模拟仪器。加强对数字化前
阐述了小波分析技术用于强污染GPS单历元形变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以含少量粗差的低信噪比形变信号为例 ,研究了基于Mallat分解和合成算法 ,分离信号趋势项并进行粗差识别的技术。采用小波软阈值降噪的方法去除强污染数据中的随机噪声 ,降噪效果远好于中值滤波。最后对识别的粗差信息进行线性修复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形变信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1.72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多发于子宫,继发于流产、足月产及葡萄胎者多见,而发生于异位妊娠后绒癌十分罕见,临床容易误诊,近期收治输卵管妊娠绒癌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24岁,因停经48天,阴道不规则流血6天,下腹痛1天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异位妊娠,2012年4月25日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诊断为右输卵管妊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