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和姚安地震前云南省数字化前兆资料的异常分析

来源 :四川地震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uanan_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30日四川攀枝花发生6.1级地震,2009年7月9日姚安发生6.0级地震。笔者统计了震前距震中210 km范围内云南省的"九五"及"十五"数字化前兆资料,发现部分资料在两次地震前有很好的短临异常显示。数字化仪器是"九五"和"十五"期间逐步安装应用的,数字化仪器与模拟仪器相比,数据量大,数据精确度高,能提取更多、更丰富的来自地下的信息。因此,数字化仪器最终将取代模拟仪器。加强对数字化前兆资料的分析研究、探索及应用,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也是提高地震预报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通过对成都市5个县(市)和2个社区开展公众防震减灾意识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反映成都市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现状和公众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情况;表明
本文对2010年5月25日四川省都江堰市、彭州市交界处5.0级地震前观测到的多种异常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表明此次地震前监测到了一些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并在年中会商报告中,提出了较好的预测意见。
本文回顾了1976年四川盐源6.7级和6.4级地震的预报经过,重点介绍了当年预报地震的短期和临震预测依据。由于提前作了预报并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因此大大减轻了地震损失和人员伤亡。
通过对5月12日汶川8级大地震成都市境内地震现场震害调查,给出了此次地震在成都市的震害特征与极震区的烈度分布特点,为成都市震后灾区恢复重建提供参考;同时给出了成都市境内一些地质灾害分布特点。
2008年8月30日的攀枝花仁和—凉山州会理间6.1级地震前,距离最近的攀枝花南山定点形变台多套仪器监测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本文对此次6.1级地震前的多套形变仪器记录异常作了总结研究,各套仪器监测在出现中期异常的同时,又存在短临异常。结果表明:南山地震台石英摆仪观测NS向分量存在趋势变化偏小异常的同时,又存在短期突变加速异常;长水管仪的异常变化表现为加速和转向变化;石英伸缩仪NS向分量的异常变化在
石棉县ML4.8地震使得安顺乡麂子坪村、松岗村,擦罗乡晏如村、海洋村,先锋乡松林村等地方少数房屋倒塌,大部分房屋受损。此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对石棉县建筑物造成了较大破坏,这次地震又对受损房屋造成二次破坏,实地考察确定宏观震中烈度为Ⅵ度强(Ⅵ+),微观震中位于地震活动及现代新构造运动表现十分强烈的"麂子坪断裂"上,其宏观震中也落在该断裂上。
根据数字电路的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多阶段的仿真算法。实验表明,本算法能较好地满足演化硬件系统平台对个体电路进行适应度评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