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是当今数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是摆在我们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27-02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落实新课标理念,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精心备课,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备课过程中,现在我另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什么不给学生,什么让学生自己悟出来,什么能给学生带来最多的思考?我把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把传统的格式化教案改为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拓展升华→教学心得”等教学设计。把焦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首先要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然后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如《梯形》的教学,我设计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怎样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或特殊四边形。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新理念。学生接受起来觉得很自然,通过动手实践,比单纯地做数学题有效的多。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华,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
二、重视教学过程,推动高效课堂的进展
1.创设情景,诱导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明显的意义。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应选用以下导入方法:A、设疑导入法:如析题导入、以旧引新、悬念导入。B、趣味导入法:如谜语导入、歌谣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C、直观导入法:如实物启示、教具演示、实验导入、录音导入、图示描述、录像导入、多媒体导入。
教学案例: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先用多媒体呈现給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请给下列式子找朋友,同时说出你找朋友的依据。3a2b,-6ab2,-3a2b2,4ab2,-5ba2,-ab,-2b2a,3ab。
3a2b的朋友是____;-6ab2的朋友是____;____没有朋友,他很孤单,请你帮它找一个朋友____。
利用上述情境,使全班学生积极展开思考,这样使得学生对同类项的两个本质特征理解得十分深刻,为其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的重点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
我们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实现教师带着学生探索知识,最后达到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为了实现这一转化,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做好这样几件事:(1)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实质性的教学活动。(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解答,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要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具体教学环节安排上,可采用学案导学,多一些引导、点拨和指导,少一些讲解、分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案例: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
教师:通过以上两组题目,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有理数加法的规则究竟是怎样的?
学生甲:我认为加数同号时,符号不变,和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加数异号时,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差,和的符号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教师:根据这位同学归纳的法则,我们看看是否正确?
学生乙:刚才他的回答大部分是正确的,但最后一句不对。例如(+3)+(-4)=-1中,和的符号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不同。所以应改为:和的符号取决于加数中较大数的符号。
学生丙:这句话也不对。如(+3)+(-4)=-1,和的符号是负的,但是+3比-4大,应改为:和的符号取决于加数中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教师:归纳得很好!两个有理数相加,如果两个数是同号时,结果原来的符号,并且把绝对值相加;两个加数异号时,结果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呢?
学生: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0。
教师:对。这是异号两数相加的特殊情况。那么,(+2)+0=+2,0+(-4)=-4,又说明什么呢?
学生: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教师:很好!以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精华和灵魂。现实世界的各种实际问题必须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学生才能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建构知识和继续学习的本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才能在解决问题中有路可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让他们从事广泛的数学活动,拓宽学生数学活动的空间。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每堂新授课结束,我总要留10-15分钟时间进行巩固练习。如何进行巩固练习?教师要吃透大纲、钻研教材,抓住新授知识精心选择,设计习题;练习要求学生及时交换批阅,教师评析,并马上了解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巩固情况,针对反馈中有差错及易错的知识再反复强调,使学生能运用和巩固知识,形成一定技能,初步达到目标。
总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就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27-02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落实新课标理念,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精心备课,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备课过程中,现在我另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什么不给学生,什么让学生自己悟出来,什么能给学生带来最多的思考?我把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把传统的格式化教案改为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拓展升华→教学心得”等教学设计。把焦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首先要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然后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如《梯形》的教学,我设计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怎样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或特殊四边形。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新理念。学生接受起来觉得很自然,通过动手实践,比单纯地做数学题有效的多。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华,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
二、重视教学过程,推动高效课堂的进展
1.创设情景,诱导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明显的意义。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应选用以下导入方法:A、设疑导入法:如析题导入、以旧引新、悬念导入。B、趣味导入法:如谜语导入、歌谣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C、直观导入法:如实物启示、教具演示、实验导入、录音导入、图示描述、录像导入、多媒体导入。
教学案例: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先用多媒体呈现給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请给下列式子找朋友,同时说出你找朋友的依据。3a2b,-6ab2,-3a2b2,4ab2,-5ba2,-ab,-2b2a,3ab。
3a2b的朋友是____;-6ab2的朋友是____;____没有朋友,他很孤单,请你帮它找一个朋友____。
利用上述情境,使全班学生积极展开思考,这样使得学生对同类项的两个本质特征理解得十分深刻,为其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的重点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
我们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实现教师带着学生探索知识,最后达到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为了实现这一转化,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做好这样几件事:(1)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实质性的教学活动。(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解答,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要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具体教学环节安排上,可采用学案导学,多一些引导、点拨和指导,少一些讲解、分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案例: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
教师:通过以上两组题目,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有理数加法的规则究竟是怎样的?
学生甲:我认为加数同号时,符号不变,和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加数异号时,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差,和的符号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教师:根据这位同学归纳的法则,我们看看是否正确?
学生乙:刚才他的回答大部分是正确的,但最后一句不对。例如(+3)+(-4)=-1中,和的符号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不同。所以应改为:和的符号取决于加数中较大数的符号。
学生丙:这句话也不对。如(+3)+(-4)=-1,和的符号是负的,但是+3比-4大,应改为:和的符号取决于加数中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教师:归纳得很好!两个有理数相加,如果两个数是同号时,结果原来的符号,并且把绝对值相加;两个加数异号时,结果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呢?
学生: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0。
教师:对。这是异号两数相加的特殊情况。那么,(+2)+0=+2,0+(-4)=-4,又说明什么呢?
学生: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教师:很好!以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精华和灵魂。现实世界的各种实际问题必须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学生才能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建构知识和继续学习的本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才能在解决问题中有路可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让他们从事广泛的数学活动,拓宽学生数学活动的空间。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每堂新授课结束,我总要留10-15分钟时间进行巩固练习。如何进行巩固练习?教师要吃透大纲、钻研教材,抓住新授知识精心选择,设计习题;练习要求学生及时交换批阅,教师评析,并马上了解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巩固情况,针对反馈中有差错及易错的知识再反复强调,使学生能运用和巩固知识,形成一定技能,初步达到目标。
总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就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