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英白领的稀缺看素质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racle中国南方及香港分部的执行经理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必须(在中国)找到一群能力强、有职业精神的经理,否则就无法维持我们在中国的增长。”著名的会计公司安永中国与香港分部的总裁也承认:“我们已决定不接一些主要客户,因为我们没有人手向他们提供服务。”这些事例说明中国在这一领域出现严重缺人的现象:高级管理层(精英白领)。而这一领域人才供应严重不足,可能比最近的“民工荒”对中国经济产生更严重的威胁。
  精英白领的高薪,与民工的低薪甚至拿不上工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现象也说明了中国精英白领的严重短缺。而中国的高级管理人才常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国有企业,官僚气太重;一部分来自私营企业,又实在有些无法无天。更多的外商则抱怨,中国的高级雇员缺乏创意、冒险精神和管理才能,同时对自己的估价太高。同时现在大学生、硕士、博士就业形势严峻,许多“海龟”也纷纷成了“海带”的背景下,显得格外令人震惊,我们仔细回想一下,中国的大学年年扩招,守着世界最大的人力资源,竟不能为这么几个位置供应称职的人才,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现行的基础教育。
  回想中国50多年的基础教育可以大体分为“革命教育”阶段(1950-1980)、“知识教育”阶段(1980-1995)、“素质教育”阶段(1995至今)。 从近年来推行“素质教育”情况来看,除了局部增加了少量的才艺类和品德类的辅助性课程和活动外,整个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教材结构和内容、教学和考试的方式以及教育行政管理等与以前的“应试教育”并没有本质的变化。
  反思我们十年来的素质教育,有以下的问题值得商讨。第一,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许多人将“培养接班人”的提法,在性质上混淆成了培养选拔干部制度。小学考中学、中学考大学、毕业即为国家干部。这样就使学生一考惊人,没有形成合理的、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第二,办学主体过于单一,高中、大学单纯依靠国家投资,并由上面定出档次,按级“领赏”、拨经费。这样的学校之间没有什么真正的市场竞争,只有让学生在一套僵化的考试制度下竞争。第三,陈旧、空洞而艰涩的课程和教材,对于大多数学生是一种昂贵的无用。只有少数资质优秀或条件优越的学生能够跨越过以考试和其他条件构筑的门槛;大多数学生,是作为自己和别人眼中的失败者离开学校的。同时由于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偏远的地区和农村学生越来越难越过这道门槛,造成大学之中学生背景越来越单一,这些城市学生在大学中泡在一起,对社会的认识就越来越狭窄,独立精神、冒险精神、艰苦奋斗和创造意识越来越差,而且总是带着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状元之心”,对自己估价太高。第四,从教育本位来说,没有突出以人为本位。基础教育设计的要点未能切实地使每一个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和自立于社会的态度和能力,没有充分考虑受教育者能否靠在学校得到的教育过上体面地生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学就像计划经济下的工厂,只管完成计划下达的数量,不管产品的质量、是否能受到社会的认可。形成了家中有一个学生上学造成整个家庭贫困、上完大学依然困难的社会怪现象。第五,从教育哲学上说,我们的学校里到处尊奉着各种权威:“思想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学校的权威、师道的权威”,对这些权威不可以质疑、不可批评、不可分析、而只能服从。现行教育只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大行其道。现在的小学、中学是哪一门要考试就开那门课,什么社会实践课、生活课、艺术欣赏课、甚至思想品德课都一律停上,更谈不上让学生自我发展了,那么这样的学生素质能高吗?能适应社会吗?能成为高级管理人员吗?由于以上一些基础教育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社会中的失败群体、弱势群体、极端化群体不断壮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同时造成企业求贤如渴,大学生就业率逐年走低的社会不和谐现象。
  中国要建立和谐的社会,中国的经济需要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劳动费用在上升。中国必须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摆脱低薪、低技术的陷阱,才有出路。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必须吸引高技术的尖端产业,而不仅仅是那些技术要求很低的小商品制造业,这就需要优秀的管理、研发人才,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我们的素质教育需要深思。
  高级管理人才的稀缺、大学生就业率的连续走低反映出素质教育的某些深层次的问题。中国经济要良性发展、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都需要各级各类的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中国需要多元的教育体制,要改革现行教育的评价体制,要把学生的人生经历作为一个录取标准。建立完善的公民教育体制,因势求变、与时俱进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社会目前发展的要求。
其他文献
普通物理实验是大学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是接受系统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技巧训练的必修课。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改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校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 基于能力培养的普通物理实验培养方案    物理实验可分为理论性(验证性或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种实验类型。近年来,我们根据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当它应用于教学领域的时候,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的推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从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而这一切,集中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的发展。    一、课件在教学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自从课件登上了教学的舞台,就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激发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