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技术的辉煌使很多人对科技已经从崇尚演变为崇拜,在当代,科技发展之独立独行和加速度的特点,使其异化为我们的对立物的风险日益加大。本文从崇拜成因、人本主义视角和生态主义视角审视了科技原本核心精神及核心价值,指出:抛弃科技崇拜、警惕和防止科技的异化是我们反思科技社会价值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科技崇拜科技异化科技核心精神
数百年来科学技术的成就为其塑造了辉煌的形象,很多人对科技已经从崇尚演变为崇拜,人们相信科技是力量无穷的,是无所不能的,一句话,是新时代的“神”。
一、科技崇拜违背科技自身核心精神
科技崇拜同其它任何旧式崇拜一样,尽管有其必要的社会功能,但总体上是非理性的是有害的,甚至是违背科技自身核心精神的。
一切崇拜似乎都有近似的产生原因,其根本无非可以概括为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力量压迫的结果,一切崇拜源于恐惧或敬畏,面对电闪雷鸣、洪水猛兽,面对“神”之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人们只能乞求、膜拜,二是社会力量压迫的结果,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对庞大的国家暴力机器,深受压迫的大众却无能为力,只有幻想天上的“公道”;
三是认识论方面的原因,相对于未知的领域,宇宙对人类而言已知领域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未知领域永远是人类猜测神秘,构筑虚幻的土壤,是各种崇拜的一个恒久的渊源。可以说,科学时代之所以不能根绝宗教,其本质原因在于科学还远不能解开所有的未知之谜,面对浩瀚的宇宙和纷繁的人生,人依然是那般的渺小,命运仍然是那么的难以把握,于是虚幻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就成子一种自然的精神倾向,只不过科技早已取代了旧时的“神”,成为今天的“牧世主”。一句话,当人们仍然不能以理性代替崇拜,科技很容易成为新的偶像,而科技一旦成为崇拜物,一旦被神话,也就偏离了其本来意义。
对科学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多数人强调三点,即普遍怀疑的态度、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而作为观念系统和物质系统之综合的科学技术,其社会价值是多方面的,但我以为核心价值是其方法论价值,是一种理念和思维方式,说透了,是一种以实践经验为依据,以理性思辨为工具而成就的方法论体系,这种方法论体系包括对它自身的崇拜,它的格言是“一切观念都要接受理性的审判”,“一切真理都要有经验的实证”。于是乎在尚不能证伪的情况下,在尚不能做完全归纳推理的状态下,有多少“科学”实质上还只是以“假说”的形式而存在的。当科学技术还在为自己的归宿而担忧,当严肃的科学家正在争辩人到底会不会最终被机器人思想家当宠物或害虫关进笼子里的时候,有人却相信科技是万能的,这是多么可悲的!
二、科技发展新模式与科技异化的危险
科技价值本质上首先是一种工具性价值(认识工具与实践工具),众所周知,科技在给人类带来无数惠利的同时,却又为人类生存蒙上了一层阴影。“双刃剑”是一种形象的称呼,问题是,为什么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对科技异化的担忧日益加重,我以为除了核战争威胁、环境污染这样的现象层面外,问题的实质是二十世纪以后,科技发展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里,一是发展模式的变化,二是“加速度”的问题。
二十世纪以前数千年,科技发展往往直接是人类生活,生产发展需要所推动的,农业生产丈量土地的需要产生了几何学和测量技术,纺织及其他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尽管纯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永远是科学家与发明家的直接动力,但生活、生产需要无疑是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生产,技术、科学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生产——技术——科学,然而二十世纪中,情况发生了变化,科技愈来愈成为相对独立的部门,其不仅越来越摆脱了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导向,而且反过来成为一种主导力量。例如,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的运用,先是源于物理学理论上的突破进展,然后在实验室中形成技术,最终才被运用于工业生产部门,等等,科学、技术、生产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科学发展、技术发明成了整个人类生活的主导因素,“科学——技术——生产”早已成了现时代新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起码意味着以下两点:一是科技的发展已经可以不再受制于人类的需要,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任意“妄为”了。二是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可能不再受制于多数人的愿望,而取决于一些人或一个集团的意愿。一句话,由于科技发展已形成较强的独立性,其失控并异化为我们的对立物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使科技异化的风险大大增加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科技发展的加速度。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科技发展快马加鞭,这种新突破、新发明愈来愈快,这起码意味着以下两点:其一,源源不断的科学新突破、技术新发明使人们来不及对其进行伦理价值判断。其二、源源不断的新发明使传统社会来不及对其吸收、消化、来不及调整社会文化结构来应对科技新发展的冲击。简而言之缺少一个,磨合期,(这在二十世纪以前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我们看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使各个国家只能急于应付,各种应急式的网上“规则”还未立稳就已显得陈旧,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刚一出现,各地便纷纷告急,如今克隆人、半克隆人到底会不会在近年出现会以怎样的方式出现,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恐怕是谁也无法有把握的判断了。
总而言之,正是因为现今科技发展的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且存在着科技发展的加速度,科技的异化、科技的负面作用出现的可能性或者危险性已大大地增加,对此,我们已经不能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去把握了。
三、科技发展与人本主义、生态主义
防止科技异化为反人类的力量首先要坚持“科技以人为本”,这句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口号其实并未被很多人真正理解,科技以人为本就意味着科技发展必须符合全人类的整体的、长远的、可持续的利益,而不是相反。
科技以人为本就意味着,科技发展的规则、方向、方式必须受到人类整体价值准则和伦理准则的审视,科技以人为本就意味着人类应中止科技的“自我发展”,而以全人类的长远利益为准则驾御这匹狂奔的野马。一句话,“人是万物的尺度”虽是一句老话,但其意义已今非昔比。今天,在新的意义上的科技“以人为本”显得比任何时代更为迫切,更为必要。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以下几点:
其一、正如前所述,科技发展的加速度已使人类穷于应休人类如不快速辨明方向,根据人的需要强力拉紧“缰绳”调整方向,就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灾难性后果。
其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驾驭之“独立性”,越来越显示出其有“自我发展”的倾向,倘若科技的发展确实类似于一个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那么这个发展方向是否与人的需要相一致呢?是否真的象某些科学家所语言,人工智能最终会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主人,而这甚至是一个进化的必然呢?如果说几十年前这被人们当作是一个哗众取宠,蛰人听闻的预言,那么今天,我们不能不严肃地对待了。总之,不管科技发展是否真有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只要其发展不符合人类的利益,我们就一定要与之抗争,人类从自我利益出发,绝不能让科技异化为我们的主宰者,那么,现在是时候了,全人类必须必须把科技发展方向牢牢的控制在人的手中。科技以人为本,这是人类延续生存的需要,
最后,由生态危机所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使我们必 将对科技价值的反思延伸至我们整个自然界,使我们的反思的高度必须更进一步,去超越传统的人本主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禁锢,人类中心主义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一切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只有人才是权利的主体,人类利用科技这把“利器”对自然界的种种征服的欲望和活动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理念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及生存危机的深层精神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科技价值的反思就必须超越传统的人本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就必须以生态主义的价值视角,即“人—自然共生体,的视角去审视科技发展的利与弊,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所引发的人类整体生存危机使我们应该醒悟了:正是科技的发展宽使我们自信膨胀,忘记了人类本就是自然之子,忘记了人类之理性有限和相对于浩瀚的宇宙之我们的无知,忘记了我们对自然的必要敬畏;
科技应该成为人类自我解放而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具,而为不能异化为毁灭自然进而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力量,我们必须重审科技的原本核心精神,这样才能防止科技异化为一种反人类的力量,才能取科技之“利”而避科技之“弊”。
[关键词]:科技崇拜科技异化科技核心精神
数百年来科学技术的成就为其塑造了辉煌的形象,很多人对科技已经从崇尚演变为崇拜,人们相信科技是力量无穷的,是无所不能的,一句话,是新时代的“神”。
一、科技崇拜违背科技自身核心精神
科技崇拜同其它任何旧式崇拜一样,尽管有其必要的社会功能,但总体上是非理性的是有害的,甚至是违背科技自身核心精神的。
一切崇拜似乎都有近似的产生原因,其根本无非可以概括为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力量压迫的结果,一切崇拜源于恐惧或敬畏,面对电闪雷鸣、洪水猛兽,面对“神”之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人们只能乞求、膜拜,二是社会力量压迫的结果,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对庞大的国家暴力机器,深受压迫的大众却无能为力,只有幻想天上的“公道”;
三是认识论方面的原因,相对于未知的领域,宇宙对人类而言已知领域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未知领域永远是人类猜测神秘,构筑虚幻的土壤,是各种崇拜的一个恒久的渊源。可以说,科学时代之所以不能根绝宗教,其本质原因在于科学还远不能解开所有的未知之谜,面对浩瀚的宇宙和纷繁的人生,人依然是那般的渺小,命运仍然是那么的难以把握,于是虚幻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就成子一种自然的精神倾向,只不过科技早已取代了旧时的“神”,成为今天的“牧世主”。一句话,当人们仍然不能以理性代替崇拜,科技很容易成为新的偶像,而科技一旦成为崇拜物,一旦被神话,也就偏离了其本来意义。
对科学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多数人强调三点,即普遍怀疑的态度、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而作为观念系统和物质系统之综合的科学技术,其社会价值是多方面的,但我以为核心价值是其方法论价值,是一种理念和思维方式,说透了,是一种以实践经验为依据,以理性思辨为工具而成就的方法论体系,这种方法论体系包括对它自身的崇拜,它的格言是“一切观念都要接受理性的审判”,“一切真理都要有经验的实证”。于是乎在尚不能证伪的情况下,在尚不能做完全归纳推理的状态下,有多少“科学”实质上还只是以“假说”的形式而存在的。当科学技术还在为自己的归宿而担忧,当严肃的科学家正在争辩人到底会不会最终被机器人思想家当宠物或害虫关进笼子里的时候,有人却相信科技是万能的,这是多么可悲的!
二、科技发展新模式与科技异化的危险
科技价值本质上首先是一种工具性价值(认识工具与实践工具),众所周知,科技在给人类带来无数惠利的同时,却又为人类生存蒙上了一层阴影。“双刃剑”是一种形象的称呼,问题是,为什么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对科技异化的担忧日益加重,我以为除了核战争威胁、环境污染这样的现象层面外,问题的实质是二十世纪以后,科技发展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里,一是发展模式的变化,二是“加速度”的问题。
二十世纪以前数千年,科技发展往往直接是人类生活,生产发展需要所推动的,农业生产丈量土地的需要产生了几何学和测量技术,纺织及其他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尽管纯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永远是科学家与发明家的直接动力,但生活、生产需要无疑是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生产,技术、科学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生产——技术——科学,然而二十世纪中,情况发生了变化,科技愈来愈成为相对独立的部门,其不仅越来越摆脱了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导向,而且反过来成为一种主导力量。例如,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的运用,先是源于物理学理论上的突破进展,然后在实验室中形成技术,最终才被运用于工业生产部门,等等,科学、技术、生产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科学发展、技术发明成了整个人类生活的主导因素,“科学——技术——生产”早已成了现时代新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起码意味着以下两点:一是科技的发展已经可以不再受制于人类的需要,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任意“妄为”了。二是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可能不再受制于多数人的愿望,而取决于一些人或一个集团的意愿。一句话,由于科技发展已形成较强的独立性,其失控并异化为我们的对立物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使科技异化的风险大大增加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科技发展的加速度。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科技发展快马加鞭,这种新突破、新发明愈来愈快,这起码意味着以下两点:其一,源源不断的科学新突破、技术新发明使人们来不及对其进行伦理价值判断。其二、源源不断的新发明使传统社会来不及对其吸收、消化、来不及调整社会文化结构来应对科技新发展的冲击。简而言之缺少一个,磨合期,(这在二十世纪以前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我们看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使各个国家只能急于应付,各种应急式的网上“规则”还未立稳就已显得陈旧,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刚一出现,各地便纷纷告急,如今克隆人、半克隆人到底会不会在近年出现会以怎样的方式出现,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恐怕是谁也无法有把握的判断了。
总而言之,正是因为现今科技发展的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且存在着科技发展的加速度,科技的异化、科技的负面作用出现的可能性或者危险性已大大地增加,对此,我们已经不能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去把握了。
三、科技发展与人本主义、生态主义
防止科技异化为反人类的力量首先要坚持“科技以人为本”,这句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口号其实并未被很多人真正理解,科技以人为本就意味着科技发展必须符合全人类的整体的、长远的、可持续的利益,而不是相反。
科技以人为本就意味着,科技发展的规则、方向、方式必须受到人类整体价值准则和伦理准则的审视,科技以人为本就意味着人类应中止科技的“自我发展”,而以全人类的长远利益为准则驾御这匹狂奔的野马。一句话,“人是万物的尺度”虽是一句老话,但其意义已今非昔比。今天,在新的意义上的科技“以人为本”显得比任何时代更为迫切,更为必要。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以下几点:
其一、正如前所述,科技发展的加速度已使人类穷于应休人类如不快速辨明方向,根据人的需要强力拉紧“缰绳”调整方向,就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灾难性后果。
其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驾驭之“独立性”,越来越显示出其有“自我发展”的倾向,倘若科技的发展确实类似于一个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那么这个发展方向是否与人的需要相一致呢?是否真的象某些科学家所语言,人工智能最终会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主人,而这甚至是一个进化的必然呢?如果说几十年前这被人们当作是一个哗众取宠,蛰人听闻的预言,那么今天,我们不能不严肃地对待了。总之,不管科技发展是否真有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只要其发展不符合人类的利益,我们就一定要与之抗争,人类从自我利益出发,绝不能让科技异化为我们的主宰者,那么,现在是时候了,全人类必须必须把科技发展方向牢牢的控制在人的手中。科技以人为本,这是人类延续生存的需要,
最后,由生态危机所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使我们必 将对科技价值的反思延伸至我们整个自然界,使我们的反思的高度必须更进一步,去超越传统的人本主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禁锢,人类中心主义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一切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只有人才是权利的主体,人类利用科技这把“利器”对自然界的种种征服的欲望和活动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理念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及生存危机的深层精神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科技价值的反思就必须超越传统的人本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就必须以生态主义的价值视角,即“人—自然共生体,的视角去审视科技发展的利与弊,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所引发的人类整体生存危机使我们应该醒悟了:正是科技的发展宽使我们自信膨胀,忘记了人类本就是自然之子,忘记了人类之理性有限和相对于浩瀚的宇宙之我们的无知,忘记了我们对自然的必要敬畏;
科技应该成为人类自我解放而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具,而为不能异化为毁灭自然进而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力量,我们必须重审科技的原本核心精神,这样才能防止科技异化为一种反人类的力量,才能取科技之“利”而避科技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