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的体现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改革给所有的课程带来新的气息,历史也并不例外,但同时也给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主体。本文就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历史;教学;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何其难。“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很多年了,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彻底地从我们身边走开,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占据着主导地位。试想,一个习惯于接受“填鸭式”教育的学生,他能否接受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呢?旧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体性,重视个性的发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本文以历史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在新教材《原始社会》一节中,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什么区别?此问题若按书本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难理解难掌握。我们不妨让学生动动手用橡皮泥捏出北京人、山顶洞人像,再比较二者异同。这样,课堂上学生自然会细心观察,用心雕塑,兴趣盎然,记忆深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也得到体现。
  二、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例如:新教材有一个问题如下:有人说唐玄宗不宠爱杨贵妃,唐朝就不会由盛而衰是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通过分组活动彼此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把全班分成小组,每组任务明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最后每个小组把各自的经历、报告向全班介绍交流。因每个人会有各自体会,这许多体会的汇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创造性使用教材推动学生主体性发展
  历史课改和其他科目一样教材多元化,原来的教材主要是人教版,而后来是人教版、大象版、岳麓版和人民版四套新教材,给广大师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新课程,无论是结构、选材与谋片还是思维训练等方面都各有特色,由原来的通史结构转变为现在的模块专题结构。模块专题结构虽然有他的优越性,如某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前”因“后”果有详细的阐述,且可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但这样的结构也有弊端,比如时序性、全面性、关联性不强,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专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行也受到了影响,这样有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想上好一节课,备好一节课,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整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变乃至增删。教师可以对初中和高中的教材的整合,对各种版本教材的整合,对新旧教材的整合,对同一模块不同专题的整合,和课外历史材料的整合等等。但整合应注意下面几点:
  1、重视使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例子。重视学生所用版本教材的素材和例子,学生所用教材是系统教材中说有最主要教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学生,教材也许是他们知识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最主要的来源。从教材中寻找教学素材和例子对于教师来说是最为经济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多种价值。传统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授受,教材的基本上是用叙述性的语言直接呈现知识,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忽视其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或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叫要重视知识迁移价值,更要深入分析和挖掘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要看到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设置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这是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3、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结构体系。教材体系的构建使影响教材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宗旨的教材,特的体系设计必然要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这是不容质疑的。但在实际教材编写中,教材体系的构建往往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课程目标,综合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编写者考虑到往往是学生群体共同发展规律,难以充分体现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的群体乃至个体,这对《课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亟待教育界同仁特别是领导的进一步解决。
  总之,作为历史教师应把握素质教育的指针,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为国家教育事业服务,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高阳.历史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摘要:在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今天,如何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促进执法公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分析入手,通过对新时期基层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功能性分析,提出了做好基层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检察机关;廉政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抓党的建设,从出台“八项规定”到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再到强调“
地理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先进、灵活多样的模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等原则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
电学实验是每年的必考题,处理电学实验器材的选择是最为重要的。选用实验器材,往往是第一步,针对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接法进行归纳。
民间美术教学扩展了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美术体验,在其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中国古代和民间的艺术作品,这就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学生在美术课土除了能看到接触到许多中国传统的艺术作品,还能对美术的理解逐渐扩大到民间绘画、建筑、雕塑和工艺等,使学生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学习的能力,并努力增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悟能力。  一、培养学生民族的审美趣昧和能力  审美是一种感
本文分析了多层次科技融资体系下场外市场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我国三板市场即代办转让系统的改革思路,分析了产权交易市场科技融资的实现机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上升,我们的法治水平也在不断的前进,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刑法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机能就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要突破传统的刑法惩罚犯罪的单一理念,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的法治理念,坚持做到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的统一,依法取证与非法证据排除的统一,程序公正与保障律师权利的统一等等,真正地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关键词:人权保障;法治;惩罚犯
(550025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 贵州 贵阳)  摘 要:目前,许多民事诉讼案件中,案件审判结果往往关系到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出现针对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恶意诉讼,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案外第三人的权利救济存在一定障碍,主要是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缺陷与完善,首先对我国现有的关于第三人权利保障的规定进行分析,之后通过与台湾地区相关规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