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he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随着数学新课程对“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日益成为数学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呢·
  一、让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动手操作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讲得清的现象。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会指导他们的双手更灵巧地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灵手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计算。
  我在教学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我为孩子们准备了钟面、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五角星、不规则图形等学具,让孩子们画周长、说周长、找周长,使他们在活动中进一步明确周长的含义。接着安排了如何测量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周长的环节,提供了直尺、毛线、皮尺等测量工具,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测量曲线图形周长的操作中还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学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而且领会了数学的基本思想,还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让学生在“探究”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猜想、探究学习是数学新课标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促使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教师按以下三步进行教学:(1)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有纸片圆、布片圆、钟面上时针转动形成的动态圆。问:能量出这些圆的周长吗·怎么量·(2)猜一猜,圆的周长可能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根据测量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3)当学生初步发现圆的周长与半径或直径的商存在一定的规律后,教师才出示表格。学生当无法利用绕绳、滚动的方法测量时,自然诱发了重新探索的欲望。尤其是无法直接测量时针转过的圆的周长时,学生自然转入探索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性与探索性。更巧妙的是教师没有直接呈现例题的表格,而是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然后动手测量、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时空,各个小组测量、收集各圆的周长、直径或半径,通过对周长和直径或半径的长度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后,找到了它们之间只有除法才存在规律。这时出示表格,通过填表,不同的研究对象得到相同的结果,从而得出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或“圆的周长总是半径6的倍多一些”的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己猜想、自主操作、主动思考、交流互动,真正经历了有效的探究过程。在这类探索活动中,学生所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因个体的强烈感受而充满了活力。但要使数学活动经验更长效地纳入学生的个体知识体系,还需要经历一个概念化和形式化的过程,这是经验与“双基”相互融合、向“思想”升华的必要途径。
  三、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采撷教学实例,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在“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例如教学《找规律》后,让学生分小组为黑板报设计有规律的花边,为“学习园地”设计有规律的花边,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花边新颖、漂亮,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规律的知识,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如教学《统计》后,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制作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并学会自我控制、自主管理。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能够主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四、让学生在“反思”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就学习群体而言,数学活动经验又具有多样性,因此,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学生的自我反思,也需要与同伴展开积极的交流。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在总结环节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中间你有没有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学生纷纷发言:我一开始是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但太繁了,后来就觉得应该研究更简便的方法;我一眼就看出了从平行四边形中剪下一个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就转化成长方形,这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方便多了;只要沿着高剪开就能转化为长方形,所以不一定是剪三角形,也可以剪梯形;我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误以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后来在同桌的帮助下发现错了,看来以后学习中还是要细心观察。接着,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提出问题:下节课我们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你准备怎么研究·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仅限于一节课,应有长远的眼光,立足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和技能技巧,有什么好的经验……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种经历生成的思想经验才是最具价值的,越是复杂的数学活动越需要积极的情感意志相伴,这种体验性成分也是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于良好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杜威指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更应该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努力与学生一同实践,在教学中开展一切有现实意义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提升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双基”向多元发展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如何发掘并运用古诗的“艺术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再创造·作者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并总结出了如下经验:一是填补形象“空白”,深入诗歌意境;二是挖掘情感“空白”,体味真挚情感;三是挖掘插图空白,催生想象思维。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艺术空白” 挖掘与运用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语言的跳跃性、含蓄性,都为学生学习古诗留下了广阔的“艺术空白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这实在让我们彷徨。不仅是我,恐怕对于所有站在讲台的教师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容回避且不易回答的课题。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人们常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一味隽永的诗,一曲余音绕梁的歌,一副意境悠远的画。”听一节好
摘要: 作者从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学素养 基本素质 数学思想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科学技术基础的数学,也必然随着实验与应用的新发展而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特别是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使数学与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思维科学构成了空前密切的联系。  “数学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数学教学大纲中,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
江苏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多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与深入,一线教师已越来越关注课堂上问题情境的创设,而苏教版教材的编写也主要采用了“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这一形式。从教材的编写我们可以看出它特别强调了问题情境的创设,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数学课堂的出发点,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开展教学。但是在一线的教学研讨中,我发现一些老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已走入“误区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简单明了、开门见山,又要新颖、有趣,还要有梯度,能层层递进,并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 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 创设方法  我在平时数学教学中与学生交流时,经常听到不少学生说:“上课听老师讲,觉得数学挺简单的,但轮到自己做题的时候,就是做不出来。”学生数学成绩不好,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课上没有真正全面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问题情境是指问题解
研究背景与目的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ICV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常伴有一定的功能障碍,其中学习记忆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海马是与脑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近年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更是要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1.精讲的概念及要求  精讲就是精心设计每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对所学内容产生浓
摘 要: 中国古代的职业教育一直发展缓慢。然而科学技术的传播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需求。墨子教育思想中的“尚贤”、“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及“素丝说”的提出,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 墨子 教育思想 职业教育 新启示  一、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古代职业教育  中国古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主要受到传统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