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补丁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lz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夜,正在熟睡中的他被一阵猛烈的咳嗽声惊醒了。他睡意朦胧地翻过身来,伸出手娴熟地拍拍她的心口。触手处,是一块温热、柔软的无纺布。于是,他口齿不清地问:“打上补丁啦?”
  又一阵凶猛的咳嗽声过去后,她虚弱无力地回答说:“打上了。”说完,她就翻过身去,蜷曲着身子,把微微躬起的背拱到他的胸前。他伸出手去揽住了她。被搅动的被窝里蹿出一股熟悉的气息,有点温暖,有点湿润,又有点……浑浊。他喜欢这种气味。这气味属于肉身,属于婚姻,让他感到安心。
  他怀里渐渐传出了安静的呼吸声。她重新睡着了。她的背贴着他的胸,那里也有一块温热的补丁。最近她生病了,总是诉说背心很凉,喉咙很干。她形容自己身体像一根管道,所有的热量沿着管道壁被抽吸到喉咙。热量在狭窄的喉咙里烘着烤着,原本湿润的喉咙慢慢变干、变涩,甚至产生了细小的裂纹。于是她便咳嗽起来。他陪她去医院看病,医生非常干脆地诊断道:
  “这是感冒。”
  他当然知道这是感冒。只是,在人类已经能毫无障碍地去太空旅游甚至定居的今天,地球上的医生却無法有效应对感冒发烧这类普通病症。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年前,各种添加剂、抗生素在种养业的应用,使人类的肌体产生了抗药性,最终无药可用;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人类在普通病毒打击下就面临灭绝,争议不断的基因编辑工程最终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就具备了智力、健康等方面的基因优势。换言之,他们根本不会生病。
  这种完美的人类,人们称之为新人。相形之下,没有经过基因编辑的人被称之为旧人。新人在这个地球上占有绝对地位,而旧人,迟早会被淘汰。
  医院的里唯一的药品,就是各种尺寸的补丁。这些补丁是免费供应给旧人的,因为新人根本就不需要。
  最终,他们带着一堆补丁回家了。她说后背凉,那就贴一块补丁。把降解性塑料包装袋撕开后,将白色的补丁取出来,往后背的皮肤上轻轻一按,补丁就贴稳了。原本处于常温状态的补丁,很快热了起来。医生介绍说,这补丁是高科技产品,外面虽然是无纺布,但模拟了人体皮肤的柔软、弹性和毛孔,里面有纳米级的温度感应材料和分子级的药物成分。这些成分在热量的催化下缓慢释放,经人体皮肤吸收进去,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但他总是觉得好笑。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见过他的爷爷贴伤湿止痛膏。他问爷爷贴的是什么,爷爷哈哈大笑,说自己在贴“狗皮膏药”。他自己也被大人贴过退烧贴,听说妈妈还经常用一种叫暖宫贴的东西。人类早就开始给自己打补丁了,但那时候的补丁更类似一种辅助治疗,真正的治疗还是要靠药物。现在的人类,啊不,只是旧人,生病的时候只能靠补丁,哪里不舒服贴哪里。当然,这补丁确实也很厉害,才贴一会儿,她就说后背暖起来了,喉咙的水分慢慢回去了。
  但是咳嗽没那么容易好。他有经验。在他们共同生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每到季节变换的时候,她就容易咳嗽。最糟糕的那一次,她咳了整整一个月,晚上一躺下来就咳,只能半靠在床头上睡觉。他爸爸听到她那种像野兽嘶吼一样可怕的咳嗽,摇头叹息:
  “旧人就是旧人,身体这么差。”
  他妈妈也叹息:“有什么办法,我们都是旧人,没有新人会愿意嫁到我们家。”
  她给他描述过自己咳嗽时的感觉。在她的支气管里,空气就像一只小老鼠爬来爬去。有时候它会突然停下来,用爪子这边搔一下,那边抓一把。支气管就抽搐起来,试图把小老鼠发射出去,于是便产生了一阵将整个宇宙都轰动的咳嗽。
  那时候万能补丁还没有出现,医院里多少还有一些常规药品,但吃下去对她似乎毫不起作用。他曾经不能理解一个人咳嗽怎么会咳得那么可怕,甚至对她有点嫌弃。但是后来当他的父母都被一场普通的感冒带走后,他对她的咳嗽有了一种恐惧,他怕她咳着咳着,哪天就走了。
  季节变换越来越频繁了。一年不再只有四季,可能一个星期之间,人们就会经历春夏秋冬的变化。越来越多旧人承受不了这种剧烈的变化而饱受病痛折磨,他们开始提出抗议,要求政府拿出对应的办法。面对庞大的抗议,新人占绝大优势的政府开始研究应对之策。毕竟相当一部分新人的爷爷奶奶甚至父母辈,还是作为旧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但是由于基础医学的研究停滞得太久,最终他们只研究出这种所谓的万能补丁。他们声称,这补丁能自动识别人体皮肤的温度,过高的给予降温,过低的给予保暖,并根据病人的需要释放必须的药物分子。一个被颈椎病困扰的病人,与一个重度精神抑郁的病人,他们得到的补丁是一样的。
  天亮了。
  她还沉睡着。被咳嗽撕裂成若干个碎片的睡眠,仿佛只有在黎明时分才能得到甜美的补偿。她的睡姿已经恢复成平躺,双手轻轻地搭在小腹上。她喜欢这样的睡姿,说是掌心的温度比补丁更适合她容易冰冷的小腹。她还会在迷糊中推开他无意中搁在她身上的手或者脚。她说重,说这些触碰会让她感觉很不舒服。
  她的身上似乎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女人。有一个女人温柔安静,总喜欢无助地蜷缩在他怀里。即使他用后背对着她,她也会像一只树袋熊一样,抱着他,粘着他。而另一个女人却冷漠抑郁,不愿意跟他说话,甚至多次跑到女儿的房间里睡。她可能是病了,不是身体上的病,是心理上的病。这年头,心理上有毛病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些人最后都离开了家。她也可能会离开吗?这让他心里生出了另一种恐惧。
  他到厨房里做早餐。他们的早餐几十年如一日,都是煮面条。先把水烧开,放一小把面条,打两只鸡蛋,再放几片青菜下去。在等待水开的时候,他看了看窗外。太阳已经出来了,天空虽然还是灰蒙蒙的,但能见度很好。看得见离这片旧人区不远的地方,新人区那些崭新的高楼大厦。
  女儿就在新人区里生活、工作,尽管她并不是一个新人。这也是一件令他们感到后悔和愧疚的事情。决定要孩子的时候,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应用了好几年,但是官方公布的数字,选择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且社会上对此争议很大。他们选择了反对方。那时候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参与反对,基因编辑是不会全面推广的。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钱。要对未来的孩子进行基因编辑,仅靠他们微薄的积蓄是不够的,得把他们的房子卖掉。那房子是合父母和他们两代人的力量买的,他舍不得。   女儿三岁了,他带女儿报读幼儿园时发现,所有的幼儿园都开始分班了。新人与旧人的班级是分开的,目的是要进行针对性保育与教学。据说老师们更喜欢去带新人班,那里的孩子更聪明、更健康,很少会发生尿床、生病这种情况。
  事情发展得很快。女儿上小学时,新人区已经建成了,好的师资都抽走了,女儿的同学全部都是旧人。但令他感到安慰的是,在那些旧人小孩当中,女儿无疑是出类拔萃的。她五官精美,身高比同龄人高,运动协调性也很好,性格还特别活泼外向。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她的领悟力和记忆力超群,成绩总是遥遥领先。一个好事的老师想办法搞了一套新人学校的试卷来考她,她的成绩竟然达到了新人孩子的中等水平。如果不是遗传了妈妈容易感冒咳嗽的缺点,大家都几乎要以为她是一个新人了。
  升上初中的第二年,聪慧的女儿终于知道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新人旧人之分。那时候新人区越来越扩大,而旧人区越来越破败了。新人的课程设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特别优秀的孩子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完成了高中课程的学习,开始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自己终生的研究方向。据说应用基因编辑与记忆遗传技术,最终可以使新人们直接拥有海量的知识,老师们只需要引导他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并确立自己的理想就可以了。
  女儿非常失落。她在家里大闹了一场。
  “你们就是自私自利,为了保住这套破房子,竟然没有给我做基因编辑!”
  “只要修正我容易感冒咳嗽这一点点缺陷,我就可以在新人区学习生活了!你们难道不知道吗?我在新人区工作的话,只要一年时间,我就可以把你们这套房子挣回来!”
  女儿说的都是事实。一方面是新人们大都可以从事薪酬很高的尖端科技工作,另一方面是旧人区的房子在迅速贬值。很简单,成为新人已是大势所趋,旧人区人口越来越少,空房子越来越多。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形势会发展得这么快……”他试图解释。
  “那是你们的思想太落后了!根本就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只要修正一点点!只要一点点呀!”女儿痛心疾首地说。
  “难道妈妈咳嗽的时候,你不觉得难受吗?你怎么忍心让我也一辈子承受这样的痛苦?”
  “女儿啊,不是这样的。遗传是一件随机的事情,妈妈怎么会预料得到,你会遗传了我的缺陷?”
  她愧疚地对女儿说。但是,女儿根本不想听。
  “现在,不管我有多努力,多优秀,我都只能留在旧人区,或者去新人区祈求一份低人一等的工作!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女儿咆哮一顿后摔门而去。
  过了几天,女儿给他发来一封邮件,说她跟着一个邻居的新人女儿混进了新学校。她说那里才是她应该呆的地方,她不打算回来了。她还说,她把家里的补丁都带走了。
  女儿选择了这种古老的方式,表明她只是通知他们,而不是打算与他们沟通。他们只能接受。唯一令他们担心的是,女儿的补丁用完了怎么办。
  打一次补丁只能维持24小时的效果。医生们曾经试图将这个效果无限延伸,但意外地遭到旧人们的强烈反对。他们不喜欢这种补丁贴在皮肤上的感觉,尤其是贴得太久的话,他们会觉得自己被异化了。而拒绝异化,本来就是舊人们反对基因编辑的最大理由。
  开始,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新人区相对清洁的空气,能使女儿的咳嗽减少发作。后来他们发现,存在家里的补丁有时候会莫名奇妙地减少,他们便知道,是女儿偷偷回来过了。之后每次去医院,他们都想方设法多要一些补丁。这导致医生们总是用非常同情的眼光看待他们:这两个中年人需要这么多的补丁,可见旧人的身体素质实在是太差了。
  女儿走后,他发现她身上那个冷漠的女人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有好几次他半夜醒来,身边是空的。他轻轻地走到女儿的床前,听着床上传来她平静而熟悉的呼吸。远处,新人区彻夜不灭的灯光透过窗户投射进来,他看到她微微蹙在一起的眉头。他静静地站了一会,然后离开了。
  他感觉她正在用某种方式离他而去。这让他觉得害怕。
  早餐上桌的时候,她也已经换好了衣服。他看着她梳得整整齐齐的头发,一身干练合体的职业装,心里想,谁能看出她身上正打着补丁呢?后背一个,左乳房上方一个。或许小腹上还有一个。自从生完孩子后,她总是说小腹疼。去医院检查,也没有明显的病变,只好打补丁了事。即使有明显的病变,医生也只能一切了之,然后在伤口处打上补丁。
  她在政府部门上班。从前,她的岗位是很重要的。但自从新人区里成立了政府之后,旧人区的政府不再招收新的工作人员,原有的人员退休后,编制也跟着消失了。仍然在岗的也只是配合新人区政府做一些旧人区的管理工作。全世界好像都在等待旧人们彻底消失,然后整个地球都将变得没有病痛,崭新明亮。
  而他则失业很久了。他从前是一所小学的老师,但完全不选择基因编辑的孩子越来越少,学校因生源问题被取消了。
  吃过早餐后,她冲他一笑,说:“我走了。”
  他点点头,说:“好的。”
  大门轻轻磕上那一瞬间,他有点恍惚。直到把早餐用的碗筷放进洗碗机,并将本来就不乱的厨房又收拾了一次,他才回过神来。她的笑容跟往日不太一样。那笑容看起来含义有点复杂,温婉,凄楚,还带着一点点诀别的意味。
  他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跑到阳台上,刚好看到家里那辆灰色的小轿车在小区道路上拐了个弯,消失了。他按动手腕上的全息通讯器,调出她的头像,想打个电话给她,最终还是放弃了。
  也许,是我想多了。等黄昏降临,太阳落山时,她又会回来了。
  他调出全息通讯器上的新闻频道,让影像固定投射到原来的电视机里。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看新闻了。像往常一样,屏幕上那一男一女正在喋喋不休地播报新闻。看得出,那肯定是两个新人。他们都有完美无缺的五官,说话的语速和表情都恰到好处。
  “人类对月球生态环境的改造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移民目标或将提早实现……”   他在这样的背景声音下开始摆弄自己的绿植。这是他失业,或者说提前退休后的唯一爱好。家里高低错落全是绿植,高处有绿色的藤蔓吊下来,地上有往上长的植株正伸长了脖子去呼应。陌生人来家里玩,看到这样的绿植布置总是艳羡不已。当然,有人串门的情况是极少的。
  其实他更喜欢养花,但是医生说,花粉更容易引发咳嗽。
  一株小型龟背竹的叶片上落了浅浅的一层灰尘。他皱了皱眉,将一块软布打湿了,轻轻地擦。动作要足够轻柔,就像在给婴儿擦脸。
  这房子明明装了完整的空气交换系统,平日里根本不需要开窗,他真不明白这些灰尘是怎么进来的。
  忽然,好像不经意间,他感到手腕上的通讯器振动了一下,空气里传来“噗”的一声响,像一个水泡在破裂。新闻播报的声音好像被推远了。他停下来凝神细听,又是“噗”的一声。
  应该是女儿的邮件。他有点激动,扔下抹布,按了一下通讯器。新闻播报的画面立即出现在他眼前,好像是谁捧着电视机站在他面前一样。他看到那个不停说话的女主播手边有一个图标,是一封没有打开的信。他用手指戳开了那封信。立即,一张铺开的信纸占据了整个屏幕。那并不是女儿的信。
  “某先生:
  这是一封系统通知邮件。你的妻子某女士已于今天上午10:15登上全生态模拟船,地点是中国南海东沙群岛北卫滩。根据《新生活条约》的规定,某女士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任何人不能干涉。”
  他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预感成了现实,她果然做出了离开的选择。
  她曾不止一次地向他诉说工作的无聊。比起从前的繁忙,她们上班的时候无所事事,偶尔有一次向上级政府机关汇报的机会,但那些比她年轻得多的新人,总是三言两语就打发掉他们,好像他们的存在就是一种多余。
  “你知道吗?早上我出门上班,一路上车辆很少,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都是坏的,路两边的房屋破旧不堪,有些都倒塌了。我常常感到,我是在一片废墟里,不,一片坟墓里穿行。”
  她说这番话的时候,正像一只猫一样蜷缩在他的怀里,她瘦弱的肩膀轻轻抖动着。他抚摸上去,那皮肤有点松弛了。他们正在废墟里孤独地老去。
  他心里想:亲爱的,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任教的学校,以前书声朗朗,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来跑去,兴高采烈的吵闹声甚至引起附近居民的不满。但是几天前我去看时,昔日的教室大部分都已经坍塌了,原本坐着孩子的教室里长满杂树和荒草。藤蔓从地板一直攀爬到天花板。当人类放弃自己的阵地时,植物就开始攻城掠寨,收复失地了。只是,在变幻不定的气候中,植物越来越快地完成了新陈代谢,频繁的枯荣,让整个学校都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腐烂气息。
  他沉默地拍了拍她单薄的后背。她在他怀里拱了拱,安静下来。
  但是不管如何,我们都只能留在这里。这是我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也是女儿的家。最重要的是,我们无处可去。
  每次他都在心里默默地对她说。而当她更紧地抱着他的时候,他便以为她是同意这件事的。
  所谓全生态模拟船,原本是几个自视甚高的旧人孩子弄的实验品。船体看上去就像一粒白色胶囊,内部空间为3m×2m×2m,有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可以满足一个人的生存需要。孩子们叫它胶囊飞船。他们设想,如果新人移民外星球的时候抛弃了旧人,他们将乘坐胶囊飞船紧随其后。但因新人政府对动力研究控制得很严,孩子们没有办法给胶囊飞船寻找到合适的动力,只能放弃。
  当越来越多的旧人需要打补丁之后,一位新人科学家突然想起了這个胶囊飞船。在新人政府的支持下,科学家们完善了胶囊飞船的一些功能,并将其戏称之“胶囊补丁”,说这就是旧人的终级补丁,不管旧人遇到任何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进入这个终级补丁都将得到解决。
  他点击了“全生态模拟船”几个字,全息画面上跳出一大堆介绍。
  据说,一个人只要进入胶囊补丁,就可以满足呼吸、吃饭、洗澡、睡眠、娱乐、治疗等方面的需要。民间传说甚至连性需要,胶囊补丁也可以满足。但到底如何满足,并没有详细说明。他看到几幅胶囊船的内部照片,里面的一切都是白色的,狭窄的小床,床边的小马桶,一张小小的桌子。看不出吃的东西是怎么来的。但是介绍说,胶囊会根据每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将营养和药物分子释放在空气或者床褥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胶囊的盖子是可以调节的,里面的人可以选择把它设置成透明的,躺在里面可以看到风景。当然,很多时候,人们只能看到灰色的天空。偶尔惊鸿一瞥地看到蓝天白云或者群星灿烂。如果愿意,她还可以操纵着胶囊在附近游览一下——当然不能走得太远,否则会收到建议下船的警告。如果她要下船,只要这个念头反复地在心里出现五次以上,系统就会询问她是不是真的选择离开。
  这么说,她并不完全被禁锢在胶囊船里,她随时都可以回来。他心里有了点安慰。
  介绍还说,很多新人将在胶囊中生活视为一种体验,有些艺术家还通过在胶囊中专注的观察和思考,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当然,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音乐、画画,都只是在新闻上一晃而过。因为人类越来越务实,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去关注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他大概浏览了一下评论。有人说,胶囊船就是旧人的棺材,当旧人统统登上胶囊船后,这个世界对旧人的清洗就完成了。有人说,胶囊船就是旧人的天堂。在那里,旧人将被当作蚕宝宝一样养护起来,不用面对恶劣的环境和生存的压力,甚至也没有病痛折磨。
  他不知道哪种说法才是准确的。但是她选择离开的这个事实,让他非常痛苦。他想起他曾无数次在女儿的床上找到她。有时候室温太高,她会把被子掀掉,用他最熟悉不过的姿势躺在床上。她双脚微微分开、两手交叠放在小腹上的样子,很像……一个死去的人。他打了个寒噤,调出女儿的头像,拨打她的电话,系统传来一个柔美的声音:
  “你所拨打的号码并不存在,请查证后再拨。”
  他这才想起来,女儿进入新人区后,已经更换了全套资料,电话号码也将根据新身份重新生成。新号码她根本就没有告知他们。他只能选择给女儿发邮件了。女儿的旧邮箱还用一种隐秘的方式保留着,但是通常她很久才会开一次。这让他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的信,女儿能看到吗?   所幸,两个小时后,当他到达东沙群岛的北卫滩上时,女儿已经在海滩上等着他了。
  此时的天气晴朗,但天空還是灰色的,天地间好像飘着一层灰色薄雾。看得见太阳所在的地方,是一团有点刺眼的灰白色,边缘毛茸茸的。沙滩也是灰色的,横七竖八分布着一些小鱼、小沙蟹的尸体。当然,更多的是破破烂烂的塑料袋。很多年前,他在电视上见过北卫滩,那是一个美丽的珊瑚暗滩,清澈透明的海水像一层薄纱蒙着它。电视上航拍的镜头拉高,蓝得令人心醉的大海,北卫滩像一个美丽的项圈随着海水轻轻晃动。
  而现在,举目望去,海水也是灰色的。在灰色的大海里,数不清的白色巨型胶囊挤在一起,安静得如同一个噩梦。
  女儿说:“妈妈就在那里,在其中一只胶囊补丁里。”
  他仔细看了看那些白色胶囊。在一片混沌的灰色当中,这一大片白色胶囊显得特别洁白、光鲜,好像刚刚出厂的。女儿说,这是因为制造胶囊的材料比较特殊,能抵御相当级别的污染。
  “你能找到妈妈在哪个胶囊里吗?我想和她说说话。”他可怜巴巴地望着个头比自己还高的女儿。
  女儿别转脸去,静静地看了一会大海,说:
  “不能。我也没有办法知道她在哪个胶囊里,除非她想让我们知道。”
  他沉默了好一会,又说:
  “好吧,让她安静一会。也许她真的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继续生活在旧人世界里,谁能看到希望呢?”女儿打断了他的话。许是觉得自己有点过分,她又安慰他:“或者,妈妈只是想试试胶囊补丁的疗效,过几天就回来了。”
  “嗯。”
  直到太阳完全消失,海风渐渐变得猛烈起来,这一对父女再也无话可说,只是一齐望着那些随海浪轻轻起伏的胶囊小船。
  临别前,女儿对他说:“不然你也搬来新人区吧。现在基本没什么人怀疑我是旧人了,一个新人孩子与自己的旧人父母生活在一起,也没什么奇怪的。”
  “不。”他笑笑,“也许妈妈明天就回来了,我要在家里等她。”
  一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
  她一直没有回来。
  他似乎也渐渐适应了独居的生活,除了偶尔去一趟医院,以颈椎病为理由要一些补丁外,他几乎不出门。全息通讯器24小时投影在他身边,他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来电或者邮件。即使没有,听听新闻播报员的声音也好,不然,这屋里实在太安静了。
  这天上午,当他用湿布为一株巴西木的叶片擦灰尘的时候,他听到新闻里提起了胶囊船。他停下来看着全息画面。新闻播报员称,近来,申请使用胶囊补丁、也即是全生态模拟船的人多了起来,这说明旧人社会正在迅速走向衰老和消亡。政府表示,会做好对旧人们的安置和服务工作,已经提出使用申请的旧人请耐心等候。
  不知道为什么,他特别痛恨政府发言人脸上那种似笑非笑的表情。大清洗即将完成。他想起那个恐怖的说法来了。也许她已经被清洗掉了,就在那艘静悄悄的胶囊船里。虽然《新生活条约》规定,如果用户在胶囊船里逝世,政府会通知相关家属。
  画面转换成一幅地球全息画面。只见在漆黑的太空中,群星灿烂,地球在缓缓转动。比起现实所见的环境,在太空里看地球,情形似乎还不是十分恶劣。地球大体上还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只是,当镜头渐渐拉近,一片片巨大的白色出现了。那就是胶囊船了。这些胶囊船有些安放在海洋中,有些安放在荒漠里,看起来就像是地球打上了一块又一块白色的补丁。
  责任编辑  吴娱
其他文献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政治学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学、世界政治与当代政治思潮。著作包括《声东击西》《悬而未决的时刻》《中国有多特殊》《纷争的年代》等,新书《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目前正在发售。  Yi:YiMagazine  L:劉擎01  Yi:年轻人的口头禅里有一个“我emo了”“我颓了”,或者“躺平”,一方面这只是随口说说,当作情绪的缓释,但其实没有可能彻底躺
期刊
快步走上咖啡厅的台阶,棕红边框的透明门两边是拼贴的彩色玻璃窗,十二月的风夹杂着冷雨,让人不由自主缩着脖子,头顶是浓雾一般的云,灰色而黏稠,几乎将整片天空遮蔽起来,好不容易看到可以吃饭的地方,我推开门径直走了进去。  店里只有我一个客人,不过暖气开得挺足,温暖瞬间包围着身体,全身的细胞仿佛都被熨帖了一遍,随便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我搓着被冻僵的手,叫来服务员点单。  为了应聘一家传媒公司的记者岗位,
期刊
光催化还原被认为是高效、友好地去除硝酸盐氮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铌酸锂(LiNbO3)作为一种非线性光学材料,已被证明对硝酸盐氮的具有良好的光催化还原作用。这是由于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扭曲的钙钛矿结构赋予它独特的物理性能;(2)其足够负的导带电位会带来具有很强还原性的光生电子;(3)由于自发极化的特性,电子-空穴对不容易重新结合。鉴于这些特点,它是用于高效光催化还原水中硝酸盐氮的合适的光催化剂。然而,LiNbO3仍然具有较高的氧化电位、较宽的带隙、偏向紫外区域的光吸收边缘和较少的光生电子以还原硝酸
多孔碳材料因为在比表面积、孔体积、导电性和导热性等方面的优势,在水的净化、气体分离、双电层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气体储存和吸附剂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熔盐电解法和熔盐氧化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
  通过对比查阅的理论沉积电位和实验验证分析了Li2CO3-Na2CO3作为电解质的可行性。在600℃下,通过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和计时电位法探究钨丝为工作电极的阴极上CO32-还原为碳的过程。通过不同扫速的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探究CO32-在熔盐体系的扩散系数并通过
起初看到“河畔草”的名字,最先映入我脑海的是汉代的两首诗,一是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另一首是《古诗十九首》之第二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我不知道作为诗人的“河畔草”是不是突然被其中的一首吸引了,然后悄悄藏起了“河畔草”三个字作为自己的笔名,时至今日仍在默默呵护。我为什么会有这样大胆的想法,因为在读
期刊
天边一颗星  离开饭桌,走出店门  天已经黑了。天黑了真好  在夜色中,一路扔掉瓷娃娃们的笑  扔掉爬满身上的眼珠  風吹来,有点冷,但很舒服  它干干净净地拂过我的脸颊  把那些残余在脸上的目光,耳旁的话吹掉  一个人,朝着西边天空升起的那颗星走  整个天空中,它最亮  我也见过它许多次,却不知它的名字  只是觉得,不停地朝着它走  我就越来越像个初生的婴儿  生日  红酒只剩下半杯  杯口留下
期刊
随着对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发展新型的能源储存装置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研究方向。超级电容器具有循环寿命长、功率密度高等特点,但其较低的能量密度仍不能满足商业化的需求,故而寻找优异的具有高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已经引起众多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钒的储量丰富,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同时钒基材料存在配位多面体以及多变的价态,可使其具有开放式的结构方便离子的嵌入及脱出,是一种十分有前景的电极材料。本论文主要以钒基金属氧/氮化物为出发点,研究其电化学性能,并将其在水系电解液中组装非对称超级电容器。论文主
近年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应用于该方向的新型材料也陆续被科研工作者研发出来,尤其是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多功能纳米材料。众所周知,金属纳米材料因为拥有特殊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好、荧光寿命长、光吸收范围宽、生物毒性低等优点而受到各方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其中,使用硫醇保护金属核能形成稳定的金属纳米材料具有稳定性好、易分散、粒径小、光吸收范围宽等优点,可以适用于近红外(NIR)区域的光热治疗(PTT)和光动力治疗(PDT)。而且,这种纳米粒子金属核的结构对其发光、催化和稳定性等性能都有重要影响
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将水在太阳光下进行分解制氢是一种可再生策略,它不仅能够替代传统能源,还能够避免燃料燃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目前,二氧化钛(TiO2)和MXene作为光解水催化材料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高这两种材料的性能成了科研的热点主题。二氧化钛由于禁带宽度的限制,不能很好发挥其催化性能,于是降低材料的禁带宽度被认为是直接改善材料全光谱催化性能的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之一。MXene的稳定性缺陷也限制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C3N4修饰改性后的纳米光催化剂具有明显缩小的禁带宽度,具
此时,我正在读着诗人李发荣的一组诗歌《生锈的时间止住海水》。秋风从窗外阵阵吹过,银杏树小扇子一般的叶子已经变黄。天还尚未黑,虫鸣声已四起,穿着薄毛衫的脊背感到了风中的寒凉之意。而当视线穿过落地玻璃窗,落在不远处被楼房切割成多边形的天空中,一块透亮的蓝于四周灰色的云层中露出来,明亮,柔和、纯粹,仿佛寒凉和灰暗中的一朵火苗,给人以暖意和抚慰。  秋风里透出的寒凉与天空的蓝。对,这正是李发荣这组诗歌带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