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中的多面英国性的体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an79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彼得阿克诺德是当代英国文坛的一位大家,他注重历史的传承,对整个民族文化怀有深厚的情感。通过对伦敦的描写来表达英国性是他的作品中永存的主题。本文将通过对三兄弟这本书中三位主人公的人物命运的分析,来探讨他们身上体现的多面的英国性。
  关键词:三兄弟;伦敦;英国性
  作者简介:郭欣宇(1993.2-),女,河北省承德市人,河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王彤(1993.11-),女,河北鹿泉市人,河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1
  三兄弟是阿克诺德最新发表的小说,延续他一贯的风格,整个小说依然以伦敦,这个他声称“激发我想象的灵感源泉,并成为我作品中的一个鲜活的人物” 以及“再也不会离开”的地方为背景,通过对书中三位互相相差一岁的同月同日生的伦敦三兄弟命运的描述从而展示从中折射出的多面的“英国性” 即“英国文化,英国名族精神和民族身份的象征”(郭瑞萍)。阿克诺德善用巧合,“巧合存在于这个城市中,最不同的元素间相互碰撞…每件事都和另件事相连 ”(238)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巧合来增加神秘性,如三兄弟同时出生,亨利和丹尼尔同日死亡,以及亨利在发现母亲的事实时恐慌的心情,同时也出现在另外两人身上,全书采用了三条线索并进的方式,事件之间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巨大的事件网,有为小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小说中一面描写卡姆登安宁的童年生活,一方面通过三人的视角,来揭露新闻界和政治界的丑恶和互相勾结,以及贫困的百姓悲惨的生活现状,三人不同的命运结局正是在伦敦这个城市所折射出的不同的英国性的体现,勇敢无所顾忌,拼搏向上但同时又充满了谎言和残忍,虚假的繁荣下掩盖了无数不可告人的秘密,而只有回归亲情,回归本心才能获得心灵上最终的安宁。
  三兄弟生在一个贫穷又平凡的伦敦一个叫卡姆登的小镇里,过着无忧的典型的伦敦式童年,但这平静的一切都因母亲的突然离开而打破。母亲在书中作为一个重要象征存在,也是伦敦这整个城市的意象的高度浓缩,对三兄弟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母亲在他们幼年的时候的突然离开,将三兄弟推向了不得不独立面对的境界。同时也意味伦敦给他们的快乐的,无忧的印象也到此结束,三人开始逐渐认识真实的世界的过程。当母亲再一次出现时,三人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亨利此时早已经被名利场里的浮华熏染的多时,早已被权力和野心蒙蔽了内心。母亲的主动联络,像是亨利的过去和传统向他伸出了手一样,等待着他的回归,然而再次面对母亲时,亨利感受到却是“羞辱和愤怒”(174),亨利对母亲冷漠,躲避,无疑象征着逃避过去,逃避自己,他耻于面对自己的过去,不敢正视真正的自己。与传统的分裂,对过去的抛弃导致,亨利最终为欲望吞噬,从维斯姆斯特桥上,纵身跳入了母亲河-泰晤士河中,用死亡的方式最终回归到了母亲的怀抱中,永久的与伦敦融入到了一起。
  书中并没有描写丹尼尔与母亲的碰面对话的常境,相反的,他是唯一一个与父亲有过较多交流的人,父亲的坦诚并没有换来父子间的亲密,相反,丹尼尔在面对父亲真亲流露时,表现的更多是嫌弃和恐惧,“丹尼尔被这种感情的表露吓坏了……他严肃地坐着,盯着他,没敢说话”(36)对周围一切的反感,加速丹尼尔想要摆脱父亲摆脱故乡的渴望,这种渴望也在对父亲的否认和责备上日益加深,“事实上,丹尼尔因住在这样破旧的街道上破旧的房子里而责备父亲,他憎恨父亲缺少野心使得全家委屈在这种地方,他讨厌飞利浦脸上疲惫的表情和他挫败妥协的神情”(34),他懦弱又冷漠,不敢面对亲情,也没有爱人的能力,面对斯巴克的表白,他第一反应就是逃避,“他人即地狱”(40),对他来说,他人是牵绊,他人的感情更是牢笼,而他所做的就是逃脱这种牵绊,逃脱他人,但这种逃避并没有给他带来他所期待对的安宁,相反的却导致了更强烈的情感冲突,最终这种正是丹尼尔所试图逃避的情感将他淹没在了永恒的安宁里。
  同样萨姆也是三兄弟中唯一一个和母亲重新建立了联系的人,这种重建的联系给了他安全感,“她说的话中并沒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她谈话中流畅的音节给了他宁静的感觉”(90),同母亲的重新联系为萨姆打开了和这个世界开始交流的大门,他开始参与到这个世界中,一改往日不敢和女性交流的样子,同朱莉配合工作,同租户们交流感受他们的痛苦,并享受着这种与人交流的快乐,母亲之于萨姆同母亲之于亨利丹尼尔一样,正是这个城市历史和传统的折射,她犯过错,有不完美的地方,但萨姆并没有抛弃她,相反的积极从新认识她,接受母亲的全部如同接受整个城市的一切一样,当这光彩与满目疮痍的城市展现在他的眼前时,不同于亨利的厌恶和憎恨,萨姆享受这种真实,享受着母亲的存在感,也正是这种接受并享受的态度,使得萨姆最终收到了圣母教堂的再次邀请。
  阿克诺德将过去性和现在性的感触融入到了伦敦这座城市中,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同这种复合的历史感相互融合,三兄弟身上存在的英国性正是对这个城市的历史传统态度的体现,无论是否定过去还是逃避现在都将被欲望的洪流吞没,只有建立传统和现在的联系,坚持自己的本心,才能不被欲望吞噬,最终获得心灵的安宁和归宿。
  参考文献:
  [1]陈晓兰.腐朽之力:狄更斯小说中的废墟意象[J].外国文学评论,2004(4).
  [2]郭瑞萍.传承、建构与反思—解读阿克罗伊德作品中的“英国性”.当代外国文学,2016(1).
  [3]鱼良铮等译:(( T·S·艾略特诗选》,第3页“授奖辞”。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
  [4]Peter Ackyord, Three Brothers NAN A.TALES DOUBLEDAY.
  [5]萨特. 存在与虚无. 北京:三联出版社,2007.
  [6]6.T.S Elite.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57.
其他文献
古希腊神话是当时人民的自由思想、自我独立意识和最初欲望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是原始氏族人民所依赖的意识产物,是古希腊人共同创造的口头式作品,是西方国家的文学形式之一。
摘 要:本文以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盲刺客》为研究对象,从共时互文和历时互文两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女性作家如何通过互文的写作手法,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现实和传统的哥特式文本进行相互指涉和反思,使小说呈现出多元化。  关键词: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盲刺客》;互文性  作者简介:仝晓林(1994-),女,汉族,河南濮阳人,大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英语)。  [中图分类
目的:探讨异喹胍羟化酶(CYP2D6)基因B突变与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ALS)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比较CYP2D6基因B突变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全部SALS患者的B等位基因和B
基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人被下水口堵塞所扰,因而研制出预防堵塞的装置模型.此款预防堵塞装置能够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本文详细介绍
摘 要:在朗西埃看来,小说作为一种现代文体,它打破了亚里士多德诗学系统的等级秩序,是一种“无体裁的体裁”:它不再以所表现的人物的身份来选择文体,小说不再强调文类原则和虚构至上,再现系统的四个原则也随之被打破了,以主题和风格统摄文本成为了表现的文学艺术的原则。小说是书写力量的纯粹展示,它通过风格塑造人物形象和构建空间,风格作为一种言语力量统摄文本,将词语和思想融合起来,并赋予文本以整体性,小说成为了
摘 要: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女性的敏锐和亲身经历的体验,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充分展现了女性真实的内心活动,深刻反映了孤独的女性在幻灭中挣扎、觉醒和反抗的女性主义主题。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女性;幻灭;反抗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二十世纪初杰
日裔美国作家山下凯伦的首部作品《穿越雨林之弧》是一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但它的荒诞怪异在令人发笑的同时也引人深思。其中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而这
色彩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非常关注和经常运用的一种主题词,在她的短篇小说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也是将颜色词汇引入到小说创作中的成功典范。色彩词服务于主题设计,通过
摘 要: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魅力的人物形象,他不安现状、勇于冒险;勤奋踏实,务实肯干;坚韧不拔、自信乐观,终于创造出自己精彩的人生,获得了成功。  关键词:鲁滨逊;性格;积极因素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1  《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1719
摘 要:玛丽·弗里曼是美国十九世纪的女性主义作家,她的著作因描写十九世纪末新英格兰地区的女性日常生活而著名。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其代表作《母亲的反抗》中萨拉的人物形象,并进一步解读玛丽·弗里曼对女性解放道路的认识,即女性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等待他人来解放自己。  关键词:萨拉;女性主义;玛丽·弗里曼  作者简介:安芮影(1993-),女,汉族,陕西宝鸡人,文学硕士,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