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1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利用情感激发情感及智慧启发智慧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人文价值的目的。基于人文教育对高中人文价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高中语文教育构筑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进行探讨,体现人文价值培养的重要性,将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价值教育上,实现高中语文对构建人文价值的实践。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人文价值 实践策略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文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当代高中生的人文价值,实现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教育目标。将人文价值教育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重点,在落实人文教育的过程中,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运用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加大对学生人文价值的培养力度,展现人文价值的重要内容。
  一、人文教育与人文价值
  随着社会的长期发展,在注重科技发展的同时却忽视对人文价值的培养。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对人才的培养更应该体现在人文价值的培养上,二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在教学中结合人文教育,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社会实践是离不开人文价值而单独存在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在社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在社会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其中包含人文价值与人文意义,足以见得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教育能够实现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沟通,人文教育更重视对科学文化的挖掘,挖掘其中具有的人文价值。教育学生要以正确、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社会、自然、历史、世界之间的关系,体现科学文化的真正价值。人文教育的重点在于弘扬它的人文精神,培养人类的人文价值,在追求真理与自由的同时更追寻社会的发展,并与人文价值生生不息地并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人文教育,通过学生的真实感受与体会,树立民主、自由的人文精神。在克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时,增强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
  二、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
  (一)基于人文价值的高中语文教学
  虽然如今社会对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大的突破,但是人文价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未落实到位。一些学校的语文教育是进行功利式的教学,这样的语文教学面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必须体现语文教学的真实性,将人文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只有在人文价值教育的背景下,才能促进对学生人文价值的培养。非功利式的教学,能将课堂的精神体验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另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高中生拓宽阅读面,感受和体会文章中具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文言文名著,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的知识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加深对人文价值的体会。
  (二)结合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文价值,注重对思想道德的培养。教导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生具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需要老师改变教学观念,结合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存在的美,进而达到培养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目的。如果高中语文教学依然停留在高考的目标上,就会与人文价值的培养越来越远,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能力是个笼统的概念,它包含许多能力。在忽视人文价值培养的教学中,语文教学效果无法增强。例如在讲授《沂水春风》时,应该对加点的字和词作为翻译的重点内容,否则学生只是学习表面的知识,无法领会其中的感情和真正的内涵。对于“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即使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对文言文的蕴意也无法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人文教育进行讲解,使学生快速理解。利用人文教育能够解决复杂的文言文等知识的教学,使语文教学得到良好、持续的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的目的。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结合人文教育,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人文价值不仅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保障,还能促进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在语文人文价值实践中,无论是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文知识,还是在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老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体会人文价值,使学生真正理解语文,体会语文具有的人文价值与人文精神,将语文知识、文章情感、思维能力进行结合,达到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展现语文具有的人文价值,使人文价值在高中语文中得到很好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杨洁,崔国久,夏惠贤.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3,6(3):38-41.
  [2]胡慧萌.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教学实践研究[J].语数外学习,2013,10(2):20.
其他文献
摘 要: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是语文教学充满灵性的一剂灵丹妙药。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备初步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朗读训练,进行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自由朗读中感知文意;在深入品读中把握主旨;在默读中体悟文体特点;在精读中探寻美点;在齐读中延伸阅读、升华主题。由此可见,“读
目的:探讨 caspase-9,-12 及内质网分子伴侣 GRP78 与胎鼠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及 GRP78 诱导剂 2DG 的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1)制备宫内窘迫模型。(2)孕鼠
前言 一直以来超声是进行盆腔肿物良恶性临床筛查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利用经阴道超声,可以直观的观察肿物的形态、与周边脏器的关系、肿物内部的回声性质以及内部和周边的血
摘 要: 由于受汉语言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汉译英中存在中式英语的问题。本文从比喻性词语、词语搭配不当等九个方面介绍中式英语的各种表现,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引以为戒,不断提高汉译英的水平。  关键词: 中式英语 文化空缺 翻译  中式英语是汉译英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原文没有透彻全面的理解,仅从文字的表面着眼,只顾及字面上一一对应,没有译出真正的含义,二是深受汉语语言特点和本民
摘 要: 语言学家认为,从根本上讲,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本身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语篇组织机制而成为语篇分析的一个单独领域。作者以汉语真实语料为例,描述了隐喻在帮助篇章建构理解中的三大基本功能:线索功能、阶梯功能和转折功能。隐喻通过这三种功能推进了语篇的组织与建构,有助于我们对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 隐喻 篇章组织 功能  一、引言  隐喻的中心(locus)不是语言, 而是思维。隐喻不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前瞻性研究保留大隐静脉在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在降低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  方法:  2013
摘 要: 中学语文教学要高效,首先要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精心设计备课、讲课、课后反思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基础;要以生为本,多使用鼓励性的课堂用语,增强教学的亲和力,重视听说读写训练,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增强信心 以生为本 重视训练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全国掀起一股课程改革的热潮,无
摘 要: 文化词汇是英汉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文化对比和翻译方法角度分析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以期引起读者的重视。  关键词: 文化 词汇 英汉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文化词汇,这些文化词汇在各自的文化中具有特定的含义,而且大多数文化词汇都含有文化意象。文化意象通常是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具有独特含义的形象,它们是其他文化中没有的,或者是虽有而不同的东西,因此非常难译。比如,汉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一种多效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结合,介导一系列生物学效应。除了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外,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功能性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