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读本》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q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如何改变高中《语文读本》不被重视的现状,怎样发挥高中《语文读本》应有的作用,不断提高语文诵读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难题。
  关键词诵读教学;读出美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131-01
  当前,诵读教学在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配有相应的高中《语文读本》,高中《语文读本》编排体现了编者的教学思想,在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一、高中《语文读本》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现在的语文高考以必修教材为核心,同时高考语文考察形式相当灵活,没有直接考察高中《语文读本》的相关内容,正是在这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下,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对高中《语文读本》是很漠视的,教师没有专门安排时间让学生对高中《语文读本》进行阅读。同时,语文教师不得不面对学生的学习负担非常重的现实,学生根本无暇顾及高中《语文读本》,由于语文必修课本安排的教学任务很重,再加上语文的课时非常有限,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如果再进行《语文读本》的阅读教学,教师的负担很重。同时每节课还有一定数量的教学任务,教师要精讲深讲必修教材,很多教师宁肯在必修教材上多花时间,也不愿意把时间花在高中《语文读本》上,更不愿拿出专门时间进行《语文读本》阅读教学。教师不要求学习,或者仅仅口头强调一下,不去落实检查,不少学生也不会学习高中《语文读本》。
  二、高中《语文读本》高效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面对这种现状,在借鉴前人的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总结以下诵读教学策略。
  (一)高中《语文读本》古诗文诵读教学,要读准字音、诵读流畅、无错字。古代汉语里有一定数量的多音字、通假字、异体字、生僻字等。这是学习古汉语的一大难点。比如有的汉字多达五六个读音,要准确读出由多音字字组成的词语,对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引导学生养成勤查字典、词典好习惯,并且在平时多积累。
  以苏轼《虎丘记》为例,文中生字词较多,如雷辊(ɡǔn)电霍,属(zhǔ)而和(hè)者,妍媸(chī)等等容易读错的字词,要引导学生多查阅工具书,勤读、勤问、勤查、勤练。这些词语中的字难读难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只要加强记忆,经常做正音练习,就一定可以记住这些字的正确读音。常言道,做个有心人,世上无难事。
  (二)高中《语文读本》古诗文诵读教学,注意节奏,读出情感、美感。古诗文诵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速停顿、长短音、轻重音等。古诗文的诵读,要声情并茂,声音上要求抑扬顿挫。以唐代李白的《题舒州司空山瀑布》为例,读的时候要语速放慢,注意停顿,依音节可划分为“断崖/如/削瓜”;依意义可划分为“断崖/如削瓜”。“岚光破崖绿”,这一句“破”这个字要重读。拉长读音,读出李白那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的气势。
  诗文读百遍,情感自来现。古诗文诵读,要读出情感。情感是古诗文的灵魂,通过诵读,体味蕴含其中的人、事、景交融。教师引导学生多次诵读,学生方能感悟到作者的感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更深入地走进作者地精神家园。如杜甫的《白帝城最高楼》,文章开头,陡峭的山城,弯曲的道路,还有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教师引导学生开口读,只要读,哪怕刚开始没有读出情感,读的遍数多了,情感也水到渠成了。
  古詩文诵读,要读出美感,读出古诗文的画面美,感受其中呈现出的美韵。比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学生多次诵读,展开想象,想象身临其境,体验美文所传达的美感,进入到一种天然的、世外桃源的状态。
  (三)高中《语文读本》古诗文诵读教学,要读出乐感。古语道,好读书不如乐读书。首先学生要做到好诵读,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让学生喜欢诵读的基础上,把诵读古诗文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诵读时陶醉其中,沉浸在古诗文的意境之中,体会其中的美韵,把诵读当做人生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并且能够从诵读中感受到快乐,那么学生就找到了古诗文诵读的美感。这样,古诗文诵读教学就是很成功的,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契而不舍,金石可偻。
  以柳宗元的《断刑论》为例,今读此文仍然有一种振聋发聩之感,作者在向世人讲述自己对中国传统刑法的批判,和希望要求变革的思想主张。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通过多次有感情的诵读,读出作者的理想和希冀。甚至把自己幻化成作者,达到人事景合一的境界,从而在诵读中感受到快乐,并且乐哉悠哉,乐读如此,夫复何求?
  总之,诵读教学要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能提高学生诵读兴趣和语文素养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语文读本》里选编的很多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好文章,这些文章不仅经典,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文章编排既与必修教材遥相呼应,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师需要高效利用《语文读本》,培养学生诵读兴趣,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文之美,最终使学生的诵读水平不断提升,最终笑傲高考。
  参考文献:
  [1]孙佳楠.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但是,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适当的课堂导入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合理的设计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
摘 要幼儿教育是幼儿启蒙的起点,幼儿艺术整合活动是幼儿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应结合幼儿的教育背景以及幼儿现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安排各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整合手段和形成整合模式,让幼儿获得更完整的艺术体验。幼儿艺术教育不只是音乐、绘画方面的教育,而应该注重与幼儿其他教育内容的结合,从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本文基于幼儿艺术教育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对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进行阐述。
摘 要小学数学主要是让小学生学习关于数的认识、符号的认识、数的运算、数量关系、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等等一些基础数学知识。为了给将来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小学数学应开展深度学习,本文从三方面列举了一些可以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
摘 要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学整合内容,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路径,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探索针对性、个性化教学。通过实践来检验教学的有效与合理。通过在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来实施个性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养,保证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对教学进行评价,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到
摘 要数学一直是基础学科中较为重要的教育学科之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整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优化和有效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对数学教学知识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整体反应,帮助学生认识到相关的认知规律,促使学生形成相关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滲透  中图分类号:O5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初中数学中优化新课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初中生来说,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而如果把知识同生活知识关联起来,就能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高效导入数学知识。所以,生活化教学方式当下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关键策略和方法。本文据此探究初中数学的新课导入策略,希望能为各位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生活化课程导入方案。 
摘要 对于人类而言,自信心将会对其言行产生直接影响,而幼儿阶段则是培养人自信心的关键时期,有关人员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将对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予以介绍,并提出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有效培养策略,以期为广大幼师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 幼儿教育;幼儿;自信心;素质教育;幼师  中图分类号:G619,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7-0048-02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逐渐摆脱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愈发重视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与核心素养。现阶段,并不缺乏新颖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何从细节出发,优化教学流程,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为老师探索的新方向,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细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特别是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得课堂的氛围变得枯燥乏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开始教学。还要协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取知识。此外,数学教师可
摘 要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课程是其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对提升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体育教学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身体,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设。目前,随着素质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小学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旨在一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