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者的镜像构建——论《寄居者》

来源 :德州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ao844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太人与华人在文化与民族性上的关联,一直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华人移民文学的早期,於梨华、白先勇、陈若曦、张系国等人的作品中都曾经出现过对犹太人形象的塑造。只是,这种思考通常只是浮光掠影的,直到严歌苓的《寄居者》问世,才终于将世界上这两个最古老的流散民族置放于同一个叙事时空之内考察,为以表现移民的漂泊迁徙为主旨的华人移民文学树立了一块醒目的界碑。严歌苓通过这部作品,不仅塑造了犹太人和华人寄居者形象,更重要的是透过表层的故事而解析他们身上所附着的民族性,特别是由寄居生活所发展出来的相对含混的道德准
其他文献
汉代儒家在将儒学由民间抬升到庙堂的同时,真正形成发展起经学。这对确立儒学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以及儒学自身的传承与发展都是有意义的,但以神学为特质的汉儒经学思
“句吴”之“句”,这个“夷语发声”其本质是一个喉牙辅音,从这个认识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东夷地区的族名、地名中,这一“夷语发声”有大量的存在与多种汉字写法。上古华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