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让数学更加理性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地思辨中前行。”数学也不例外。数学基本概念的界定,数学方式的变革,数学思想的提炼,数学文化的传承以及对数学理性的追求……都是在不断思辨中发展起来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行为、手段常常背离数学的主旨:过于强调数学教育的价值,结果却走向了“实用”的死角;过于强调数学的双基,结果却演变为对计算技能的崇拜;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结果却遮蔽了数学的本質追求……为此,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慢慢探索数学前行的道路。
  一、思辨让数学界定更加清晰
  数学是一门以“数量关系”“空间结构”“实践运用”等内容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由于它研究的内容具有普适性和宽泛性,故而使得数学常常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础,也使得数学总与其他学科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正是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常常干扰我们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模糊我们对数学核心概念的判断,影响我们对数学本位的把握,进而将数学引向“非数学”的视界。为此,我们必须冷眼看数学,慢慢拔开数学的面纱,从而对数学的界定更加清晰,更加理智。
  轴对称图形的讲解。我们常常听到某些教师这样问到:“人脸、飞机、奖杯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考量的话,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合情合理的,即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出有关“对称”的初步认知,从而让“对称”的学习有一个具体实在的“物象”基础,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意念上的承接。但是如果从数学定义准确性的角度来衡量的话,“人脸、飞机、奖杯”这些事物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只不过是具有对称现象的事物。虽然数学教材是通过“人脸、飞机、奖杯”等事物来引出对称现象,再从这些事物中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但是它有一个从实物到图形、从立体到平面的抽象过程。所以“人脸、飞机、奖杯是轴对称图形吗?”这样的说辞是明显欠妥的,因为实物是对称的并不是轴对称图形。
  平行线的教学。某位教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他在揭示平行线的特征后,从生活中选取了一组实物来印证平行线的特征,其中一个实物就是火车的轨道。火车的轨道是平行的吗?撇去拐弯的因素,轨道的两条边也不是真正意义的平行。严格地说,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或者说很难找到)真正意义的“平行”,因此无论列举什么样的例子,都有不够严密的因素。平行应是从生活中一些特殊的现象中提炼出的具有“数学特征”的概念。因此,我们列举平行事物时,应更多地从近似的角度去阐述,而不应该赤裸裸地“指定”。
  二、思辨让数学思维更加多样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通过层层逻辑的推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缜密性的发展,它通过等量关系的代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性地锻炼,它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抽象与建模使学生的视角得以全面打开……然而,尽管数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提升思维的品质,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无法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无法正确地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常常使得数学在培养思维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应找出有助于数学与思维共生的契合点,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意识与应用能力。
  “角的度量”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过程常常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的,即先介绍量角器(一个半圆式的工具,将其等分成180份,一份就表示1°),然后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先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所量角的顶点吻合,再将0°刻度线与所量角的一边吻合,最后再看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数)。如果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考量,这样的教学次序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样的教学到底能给学生带来怎样的思维训练,我们无从知晓。如果我们抛开“实用”的功利色彩,或许会让学生习得更多的思维力量:我们可以直接抛出问题“如何使用量角器?”以此问题让学生积极探索、验证,学生就可能在探索与验证中求得思维的多样化。
  三、思辨让数学文化更加博大
  “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才会伴随终生。”同样,如果数学教学离开了思想的支撑、文化的浸入,数学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灵性。然而,现实的数学教学常常将思想、文化弃于一旁,使得数学在学生面前渐渐地失去了理性的光环。为此,我们应慢慢辨析,找寻、利用数学与文化的关联,从而使得数学文化更加博大。
  “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在小学生的脑海里,很难理解“代换”的实际意义。如果我们硬是将字母代入到具体的等式中,学生是很难接受的。此时,如果我们将“用字母表示数”置于学生熟悉的儿歌中——“一只青蛙一张嘴……”,并慢慢地转变为“n只青蛙n张嘴……”。这样,学生就会在熟知儿歌的文化介入中,慢慢地体会出“用字母表示数”的简约性,以及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
  带着思辨的理念前行,总能发现隐藏于寻常现象背后的奥秘,总能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契机,总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低年级段的目标中多次提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先决条件,利用好《学习习惯》教材,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
背景:王老师布置了一道作文题目,一下就把小菲难住了,因为这个题目对她来说非常陌生. 她的好朋友会想什么办法帮她呢?rn人物:王老师、涛涛、徐诺、小菲、涛涛的妈妈rn地点:涛
期刊
摘要本色课堂是删繁就简、去伪存真、简约高效,还原课程原味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回归“本色”:还教学主体的生命本色,还教学内容的生活本色,还教学形式的生态本色,让课堂教学彰显充实、平实之品格,凸显简约之美。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个性成长 持续发展 素质培养  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充满教育新理
今天, 我又回了一次老家——浙江平湖市乍浦镇雅山村,那个宁静的小乡村.rn在那里,水是静的. 小河流淌着,平静的水面像一块玉石一样,没有一丝痕迹. 一个村民扛着钓鱼竿,提着水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课前准备充分,“预设”全面、深入,课堂教学才会得心应手,课堂生成才会水到渠成,
一、尊重个性多样化  这是我在一所小学里参观教师上课时看到的真实的一幕:一位教师蹲下来和学生说话。  那天,我们去参观澳洲的第三所小学,来到一个教室参观,这个教室里只有四五个智障的学生,其中一两个学生的嘴巴里还在吃早茶——几种小点心。才驻足门口看了一会儿,就突然听到一个学生发出小狮子一样的吼声,突然从教室里冲了出来,坐在教室门口的一个长条椅上;女老师随后从教室里出来,蹲在这位学生脚边对他耐心地说些
奶奶来电话说,这周日是小叔女儿满月日,让我们全家都去喝喜酒.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高兴之余又满是忧愁.rn奶奶家地处山区,开门见山,又背靠大山,四周围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峦.
期刊
我校作为外语教学特色学校,采用江苏牛津和上海牛津(市区版)两套教材,每学期初大约一个月时间教完江苏牛津版教材的内容,其余时间教学上海牛津版教材。相比江苏牛津版教材,上
随着是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及边远地区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迁移,迁入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文章就如何避免这个群体被边缘化谈一些想法。 W
10秒钟,我们能做什么呢?在我的眼里,10秒钟写不到10个字,10秒钟喝不完一杯牛奶.在自然界,10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公里,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361米.10秒钟,忽视它,它很短暂;珍
期刊